情景剧教学法在“学习筑梦”选修课中的运用路径研究

2020-01-09 19:10赵佳慧高立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马情景剧教学法

■赵佳慧,高立伟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筑梦”课程已经成为了当下高校大学生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梦前行的前沿课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要牢记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六点要求,肩负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时代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构建学习与筑梦的良性互动机制。如今,高校中“学习筑梦”已经作为一门选修课以各种教学形式落地,但是这门“新”的课程理论性、理想性以及课堂性特点比较明显,因此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作为一门“时代课程”,高校一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实时创新教授方式,尝试利用情景剧的形式,在回顾历史、深思现实的基础上,切实实现“学习筑梦”深入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本文拟在分析“学习筑梦”课程开展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探讨“学习筑梦”课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高校“学习筑梦”课程教授和学习实际,提出情景剧教学法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路径。

一、开展“学习筑梦”课程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逐步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更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任重而道远。作为时代希望和国家希望的青年,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更是使命重大、责任重大,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任务,这是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在这种时代使命的大背景下,“学习筑梦”课程应运而生,为高校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筑梦、成长的平台,同时也在时刻提醒高校大学生们作为中国梦的传承人所应担负起的艰巨使命。

(二)新时代

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引擎,强力推进了新时代的建设步伐。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新时代的青年对于人生价值的认知和选择更应该紧跟征程步伐,努力成为与时俱进、建设国家的排头兵和前行者。更应该心存报国、建国之志向,胸怀天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高校教育改革

新时代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新时代,更是教育改革进步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坚固堡垒要与时俱进,培养一批批能够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状态的时代性人才,因此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时刻没有停止,时刻都在进行。如今,我国高校对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已经行远至深,已经初步构建起了改革的长效机制。在2019年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第一条就明确说明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由此可见,当下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在这种背景下“学习筑梦”成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

二、“学习筑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实践相脱节

如今的高校“学习筑梦”课程多还集中在理论授课阶段,尤其是一些刚刚开设“学习筑梦”选修课程的院校,所以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阶段。同时,很多“学习筑梦”导师没有相关教学经验,对于这类新的理想塑造和人格培养的课程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教授方式,因此只能在理论上下功夫。所以,当下一部分高校的“学习筑梦”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仅仅是课堂理论传输,缺乏实践课程教学;二是个别实践内容与学生活动结合,无法突出“学习筑梦”课程的具体内容;三是缺乏实践延伸,将“学习筑梦”课程简单地理解为志愿服务、三下乡等传统实践模式的继续;四是部分高校由于教学资源限制,缺乏实践场地、经费以及专业人员,致使学生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内容的学习;五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内容的影响,将“学习筑梦”课程划归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之内,不进行单独的讲授。

(二)专业人才缺失

专业课程就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教授,然而当下一部分高校“学习筑梦”课程主要分为四种课程教育实践模式,一是辅导员兼任“学习筑梦”课程导师。二是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兼任“学习筑梦”课程导师。三是学校退休行政工作人员兼任“学习筑梦”课程导师。四是建立学生社团组织,由学生自发组织相关学习内容。因此,当下高校普遍性的缺乏“学习筑梦”课程的专业教师队伍,一些兼职或者没有导师的队伍很难在实际精神传输和价值观重塑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不愿意花精力去研究“学习筑梦”课程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发文章、争项目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方面,“他们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应对、甚至反感排斥”[1]。所以说,“学习筑梦”专业课程教师极其缺乏,高校应继续输送一批业务能力优秀、工作能力突出、思想境界高尚的专业人才到“学习筑梦”课程教师队伍中。

(三)课程教授模式单一

对于高校教务工作者而言,“学习筑梦”课程仅仅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一大部分人还在按照传统公共选修课的模式和要求进行排课。对于教师而言,很多人都是在尝试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实践。所以,当下“学习筑梦”课程的教授模式单一,还不能做到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很多学校受课程时间、学生数量、学生选择以及教师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筑梦”课程开设的课时量很少,导致教师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模式创新,仅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由于一些高校所在区域缺乏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历史教育以及理想教育等实践基地,致使仅能采取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所以,作为开设“学习筑梦”课程的高校,应该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挖掘课堂教学新模式,丰富“学习筑梦”课程实践内涵。

(四)与“青马工程”界限划分不够明确

“青马工程”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简称,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实践成果,主要针对于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实施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领悟活动。在当前的部分高校里,将“青马工程”和“学习筑梦”混为一谈,放在一处进行贯彻和落实,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学习筑梦”课程的实施是“青马工程”的一项主要实践形式,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贯彻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但是在理论层面分析,“学习筑梦”课程与“青马工程”还有一定的差异。“学习筑梦”课程主要是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时代情怀,为学生努力践行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搭建集中思想培训平台。而“青马工程”则旨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成果,框定广大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学习筑梦”课程与“青马工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将两者划分为一类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是不符合两种教育目的的。

(五)主要针对性不强

“学习筑梦”课程作为当今高校中一门相对普遍的选修课程,其是针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对象广泛,因此其主要针对性不强,部分高校仅仅是框定为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爱国情感养成。教学对象的广泛,导致了在这门课程广泛而普通的教学针对性。当今的时代背景,有为青年学生作为历史的传承者和开拓者,就应该广泛涉猎时代精神、铭记历史嘱托、创新时代理念。因此,“学习筑梦”课程要有针对性地传输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切实实现“因此施教、因人施策、国家精神传承发扬”。

三、情景剧教学法在“学习筑梦”课程的实践路径

情景剧教学法由来已久,具体概念可以概括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引入或者创建的一定的场景模式,以引起学生的场景体验,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授内容。情景剧教学法作为一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压缩事件过程、再现情感发生过程,便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堂传输内容。在“学习筑梦”选修课程中,适当运用情景剧教学法,可以细化和具体化时代精神内涵、再现历史情感,帮助学生在思考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注重历史性

“学习筑梦”选修课程,学习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精神,筑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在“学习筑梦”课程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注重课程的历史性原则,在尊重历史事件真相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客观观察历史,要确保在分析当时社会进程发展的实际情况下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得失。“以史为鉴”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在“学习筑梦”选修课程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用历史分析法和历史教学法组织还原史实性质的课堂情景剧,然后进行实时课堂评论,之后教师再进行有效性、引导性的评论和讲解分析。

(二)注重现实性

课堂情景剧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被引入到“学习筑梦”选修课程中,不仅是一种新型教学法的尝试,更是实践型教学方式的有效尝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该课程的现实性原则,“学习筑梦”课程是紧跟新时代建设步伐而产生的青年教学模式,对于高校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搭建了现实性的教育平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模式等现实性的内容进行有效传授,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情景剧的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评,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注重理想性

“学习筑梦”选修课程最终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时代理想,以此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状况冲击严重,急需一种方式帮助广大青年矫正信念、坚定理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更是青年一代的伟大理想[3]。所以,“学习筑梦”选修课程要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作为课程的总体要求,在进行情景剧教学过程中要切实选择好事件和实践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剧内容选材和编排,实现“演出来的都是学生想看的、排出来的都是有利于学生理想树立”的情景剧教学目的。

(四)注重情感性

归根结底,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碰撞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讲授将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内容传达给学生。而情景剧教学法则是抛开了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传授,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剧情、查阅资料等方式理解所排演的剧情情感,进而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这样一种过程可以说是情感表达的过程,然而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千人千面”,自然会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实时跟进情景剧排练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情感理解偏差,在注重情景剧情感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历史、事实,将情感的延伸和拓展完全交由观看的学生自己。

(五)与“青马工程”深度融合

不可否认的是,“青马工程”如今作为高校青年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培育新时代情怀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形式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筑梦”选修课程在作为高校正规课程体系的角色运行的同时,也要与“青马工程”实践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多种形式的督促,实现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学习有平台、有方式、有手段。

(六)注重学生的品德培育

情景剧教学法在“学习筑梦”选修课程中的应用,传输时代精神、培育时代情怀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于学生的品德培育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当下,世界文化多元性冲击明显,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青年道德标准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借助“学习筑梦”选修课程的学习,情景剧教学要有意识地矫正高校青年错误的品德标准,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德培育之路。

猜你喜欢
青马情景剧教学法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情注三月三 歌声绕畲家——略品俞明龙《又是畲家三月三——民族风俗音乐情景剧》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参考答案
(情景剧)一江之水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毛泽东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