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然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外国语系,福建 福州 350002)
“十三五” 以来,国家不断强调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发了关注。智慧教室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间和无形的数字空间,通过各类智能装备辅助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实现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1]91。
研究发现,运用智慧教室进行外语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中学生 “只动笔不动口” 的局面,能增加课堂互动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人机交互、创新有趣的智能教学环境下,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课堂内容。笔者认为,智慧教室的研究应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依据学科特点、性质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实现信息现代化与学科相结合[2]。
本文探讨的智慧教室下的外语教学,目前国内外将二者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有构建智慧教室下外语学习环境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智慧教室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两个方向。
对于智慧教室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教室设备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等方面。如Rania Albalawi(拉尼亚·阿尔巴维)认为,基于移动终端有型交互界面,能帮助学生发展学习和社交的能力[3]。Matt Rattp(马特·拉特)等人提出,用无线智能设备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4]。吕春、王益广认为,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需通过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方面来实现[5]。程敏则举出实例,通过介绍华侨大学的智慧教室试点,论证智慧环境的实现有赖于由基础设施层构成的硬件环境及由综合管理层构成的软件环境的相辅相成[6]。贾巍、陈建国提出构建外语教学新环境,应通过改造实验环境、引入3D 情景交互实训系统、可视化外语教学系统、移动教学应用等途径实现[7]。罗丽媛则结合外语学习特点,综合探讨了构建智慧课堂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教学模式和反馈模式[8]。
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活动,以及智慧教室如何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等方面。胡旺、杨成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思维碰撞,学习效率较低,成绩不显著。因此,两人提出应该依托智慧教育,融合云端存储及智慧推送,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个人学习模式、写作学习模式、反馈评价、课后拓展等的教学模式[9]。刘邦奇提出智慧课堂下的“8+8” 的理想化教学模式[10]。陈莹设计了“336”教学模式,探讨 “RISE” 模式下如何应用智慧教室实施英语深度教学[11]。骆蓉基于智慧教室环境和智能教学工具,提出新型的外语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有效性[12]。
一般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并进行交际。但实际上,交际不应只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更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手段和内容。要想真正体现交际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设计各种交际情景,匹配相应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交际活动中达到学习目的[13]。传统教室难以创造出适合交际的学习环境,而智慧教室能为此创设条件,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与互动的环境。比如,教师在介绍邮件的写作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智能设备写作,之后由系统随机交叉发送,收到邮件的学生再互相进行点评等。
为了满足外语教学要求,应充分利用智慧课堂优势,设计出能有效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环节。本文在参考刘邦奇的“8+8”理想化教学模式[10]与陈莹的 “336” 模式[11]的基础上,结合外语学科教学实际,设计如下智慧课堂案例。
以《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1 册第八课 “プレゼント” 中 “授受关系” 语法点的教学为例,搭配日语NHK 新闻及听力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旨在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日语中的 “授受关系” 是通过物品的 “给予、接受” 及动作的 “给予、接受” 来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 “尊卑”“上下”“长幼” 与之也有关系,因此常被认为是日语学习的难点。
1. 课前探索模式(非正式学习阶段)
教师先通过云平台为课程匹配相关教学资源。比如,在教授 “授受关系” 语法点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相关图片、视频、音频、Flash,以更高效地制成授课所需的课件。同时,可以利用云平台查找相关微课、视频或图片,演示 “授予者” 与 “接受者” 之间的动作方向。之后,将相关微课及学习任务清单推送至学生端,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预设。学生浏览微课后,完成学习任务清单。学习任务清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选词填空、造句,或模仿例句用日语介绍朋友生日时送过的礼物等。另外,“授受关系” 的难点在于确认双方的人物关系和对外人谈论己方成员时的态度及用语,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清单中布置相关练习,以了解学生对此的认知情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更高效地备课,将名师资源引入课前教学;学生则能利用碎片时间预习,提高预习效率。目前,市场上已有较多微课资源可以支撑教师进行教学,但微课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需要配备相关的练习或者学习任务予以辅助。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预习新课,而且有利于教师提前调整课件内容及上课流程。
2. 课中归纳知识点及互动展示环节(正式学习阶段)
课中归纳知识点及互动展示环节即是正式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归纳知识点并对其进行阐释,学生做题再反馈。教师使用电子笔在课件上批注,并使用投屏软件投屏,用聚光灯重点展示相应内容。教师的讲解过程及随堂记录将及时存储到云端,学生课后可以一键查看 “回放”。学习 “授受关系” 除了需要掌握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这三个动词的用法外,还需注意它们搭配的助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助词相关的题目,通过智慧教室系统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查答题或由学生使用手机端抢答。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结果后,运用多屏互动等功能,在屏幕上展示错题分布情况及错题率,教师再对疑难点进行阐释分析。
第二部分,课堂展示及互动环节。外语教学中所需的互动比其他学科更多元化和多维度,互动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也更显著[5]。因此,课堂中需要加入更多互动元素。作为一个充分体现日本人恩惠意识的语法现象,如何运用“授受关系”体现双方的“尊卑”“上下”“长幼”关系是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 “分组任务” 的模式。首先,调整桌椅的布局,让学生两两面对面或采用圆桌讨论等。接着,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云平台中查找并观看视频或其他相关外语素材,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演绎;或者学生在云平台中选择主题,进行讨论互动。云平台中的主题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模仿图例、谈谈朋友生日时送过的礼物等。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展示学习成果。成果展示环节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在云平台展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复述文章重点内容、表演话剧和辩论等。
展示与互动的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热情,练习成果的即时反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提高外语教学效率,也为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数据与案例,有助于教学相长。
3. 课后反馈及反思环节(非正式学习阶段)
课后练习作为评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必不可少。传统的外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对多,容易产生教师反馈延迟、 批改效率低、 监测学生“说”“听” 练习难等问题。而使用智能教室的课后作业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同时可以解决“说”与“听”效果难以监测的问题。
比如,就 “授受关系” 语法点,教师课后可以布置看图作文、模仿并录制音频、为相关电视剧桥段配音或复述NHK 新闻等作业。学生完成看图作文或翻译等作业后,系统将自动批改并标注其中的语法错误。而录制音频的作业,学生可以反复回听,并与系统中的标准音频进行比对。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后,同学之间再进行互评互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大胆发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 “授受关系” 在日本家庭与企业中如何表达,并对学生的发言或文字报告进行点评,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作业完成后,系统自动批阅并生成作业报告。教师可以借此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开展针对性教学。
课后,教师采集并处理课堂数据及课后反馈情况。学生完成课文学习及课后练习后,填写关于本课 “授受关系” 语法点的调查问卷,指出自己问题的不足之处。教师导入问卷文本后,通过词云制作工具筛选并处理后生成词云图,通过词云图中体现出的数据图,向学生展示本课的问题点。同时,教师通过云平台系统统计得出课堂数据,并对课程结构、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及反思,建设相关教学研究的课题。最后,在整合以上细节的基础上,与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作对比,从而得出最佳教学思路,进而构建外语教学体系中的智慧教室课程方案。
本文依托智慧教室平台,以日语的 “授受关系” 为例设计了外语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利用云平台高效备课,而学生利用云平台中的微课等素材预习教学内容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课中,教师与学生基于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智能设备,共同创设高效的课堂互动平台。课后,教师采集课堂中的数据,并对此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运用智慧教室进行外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实现教学相长。综上所述,智慧教室对外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优势,设计出相应的外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