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晋
(北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和改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此,笔者基于对深度学习的分析,着重阐释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的深度学习。
国外教育领域中公认的 “深度学习” 概念最早由美国的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 提出,他们在1976 年发表的文章《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中提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相对的概念。他们认为,深度学习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发展高级思维的能力[1]。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何玲、黎加厚在2005 年将深度学习界定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2]。较机械被动式的浅层学习而言,深度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联想与建构、活动与体验、迁移运用、问题解决等特征,需要批判性思维、迁移和创造等高阶思维的渗透。深度学习注重学习者的能动性及知识的建构性,主张学习者建立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综合的理解并实现迁移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遵循深度学习的逻辑,首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运用思维、情感、意志等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其次,语文学科内容是学习的对象,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必定是经过深加工和细打磨的,而且需要运用高阶思维才可以领悟的知识;再次,教师是构成这两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学生深度学习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聚焦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设置多样化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理解、批判、思考中享受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单元主题是从学习单元中提炼出的一个或一组语文学习意义。单元主题需要以凝练的表达方式,鲜明地呈现语文学习内容[3]。不同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编者构建的 “人文主题”,单元核心主题是语文教师自主构建的,属于对正式课程加以理解而形成的领悟的课程。单元主题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关键要点,对整个单元的课程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引领学生更有效地投身于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有意义的语文学习,解决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模式化,学生学习表浅化、低效化等问题,教师必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文本的原有内容打散,凝练出有高度的单元主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深挖学习单元的内在价值。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将相和》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内容特色,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意,凝练出 “析矛盾冲突,显英雄本色” 的单元学习主题,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围绕这一目标主题,可以深入分析文本中的具体事例,有针对性地总结人物特点。
教师在凝练适切的单元主题后,还需要确定课堂的教学点,即设计指向高阶思维的融合性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目标需要从 “低阶思维” 走向 “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显著标志,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要从 “单一性” 走向 “融合性”。具体来说,教学目标要趋向高阶认知水平,兼顾其他目标要义,以实现多维目标的 “相互滋养”。表1 为《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表1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要实现指向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设问题并展开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习强调少机械背诵、多思考探究、重交流感悟。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学习任务的挑战性,注重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养成反思、批判等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师一方面要将挑战性的问题融入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持续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多维度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获得深层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的教学中,如果采用朗读和讲授的方法理解古文,很可能造成学生学习表浅化、思维模式化,难以获得深刻体验。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朱熹兄”与“贤弟(令妹)” 的一问一答活动,在师生、生生间展开合作对话,使学生在展开思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读书明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设计支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 “曾兄” 与 “贤弟(令妹)” 的高阶写作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由此,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对文本进行品读、思辨与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实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4]。因为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高阶思维,所以教师评价的初心不是评判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而是密切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动态进程,促进其思维与能力的不断进阶。根据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反馈得到的有效信息,教师可以及时设计并调整下一步的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 “介绍事物” 的习作单元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写作评价。就单元涉及的两篇习作例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 “篇章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风格” 等角度评析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与思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例文,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写作,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此外,教师可采用自评、同伴追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提升写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革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深度学习正是重塑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与意义建构的实然路径。而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攻克,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阅读和写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此,结合深度学习要义,立足语文学科特色而展开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一定能为学生学习带来众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