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大学生学业合理 “增负” 实现路径研究

2020-01-09 18:41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评价课程课堂

苏 筱 楚 君

(安徽建筑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大学生学业合理 “增负” 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他指出:“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扩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2019 年10 月,教育部连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两文,要求全国各高校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消灭 “水课”、取消 “清考” 等硬规矩。文件还要求,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二)现实依据

2017 年7 月,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颁布了《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并严格执行。在2018 届毕业生中,有18 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降为专科,为全国其他高校做出示范。2019 年6 月,邯郸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则《关于对张贺等75 名同学作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对名单中22 名未经批准连续两周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教学活动的同学予以退学。同月,河北体育学院也对外发表公告,对40 名旷课学生给予退学处理。2019 年10 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公告,称 “根据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16 名不及格课程累计超过20 学分的本科生予以退学处理”。高校处理不合格大学生的决心愈加坚定、方式更加 “简单粗暴”,从本科降为专科,从延期毕业再到直接清退,步步升级。

二、本科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大学学习较为枯燥。他们对课程学习未真正投入[1]14-17,却营造着一个 “认真学习” 的假象。这种对学校、对课程学习的厌倦,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和专业志趣,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教师像是 “导游”,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整个行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不深,缺乏交流热情,教学技术不合理等问题[2]。当然,学生对学校和课程学习的厌倦也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对学生在学校中和课程学习中的被动定位息息相关。

(一)师生学习和教学动力不足

课程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是细致而复杂的,教师需要充分钻研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妥善运用相关教学工具,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如今,为充实教师队伍,增强活力,不少高校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大量新鲜血液涌向校园。然而,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短、经验少,他们对学生的掌控能力不强,不熟悉备课和授课的方法,对教学评价的标准也明显缺乏经验。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同样面临着教学的 “困惑”,养成了教学 “惰性”:教材内容更新换代,他们的教学内容却鲜少更新;教学手段日新月异,他们却停留在 “满堂灌” 阶段;并将 “科研才是硬道理” 当作至理名言,过度注重科研,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课程学习的另一主角——学生,他们从课业繁重的高中解放出来,沉浸在高中教师对大学生活过度的美好渲染中,从入学起便放松了大学课程的学习。根据笔者向安徽省A 大学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可知,30.93% 的学生表示 “很少或从不就课程学习某一主题做预先有准备的报告”,23.2%的学生感觉 “缺乏学习动力,很多时候甚至不明白我即将走入的课堂有什么意义”。

(二)教学课堂互动不足

大学本是学生成为思想创造者的地方,然而如今不少大学仅仅将学生看作信息汲取者。课程教学时,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课堂讲授,直接向学生灌输他们认为的那些 “要点”;课程内容也并不与时俱进,很少涉及本学科的前沿知识[2]。学生跟随 “导游” 指挥棒的引导,机械地接受知识灌输,完成练习,课堂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师生之间鲜有互动,变相助长了 “水课” 的可能性。笔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41.43% 的学生 “会有时在课堂上主动坐在教室前排”,而高达58.17% 的学生“很少或从不选择前排就坐”;“经常会参与课堂主动提问” 或 “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的学生分别有25%和24.97%,“课堂上经常集中精力听讲或有侧重做笔记” 的学生仅有38.27%。

(三)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

近年来,高等学校期末考试中屡现神题,如 “下面哪位老师为大家上过课”“本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是以下哪一位”。这些曾以为只会在笑话集锦中出现的内容,在现实中成为一道道 “送命题”。这也暴露出高校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后缺乏沟通与交流。师生皆缺乏主动交流沟通的意愿与动机,部分教师下课便离开,将工作重心置于自身科研之上,学生也碍于性格因素不好意思提出疑问,甚至是消极、反感与教师进行交流,师生间关系较为疏远。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62% 的学生 “希望能在课后与老师讨论课堂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7.85% 的同学 “有与任课老师一起做研究或者参与课程外工作的意愿”。但有76.42% 的学生表示 “自己的学习情况没有得到任课老师的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注重教学结果评价,忽视教学过程评价,将期末考试成绩、课堂出勤率、作业完成率进行简单地组合评价,缺乏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环节。

三、基于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合理 “增负” 实施路径

(一)严格管理制度,营造优良学风,催生协同育人模式

在日常工作的课程教学中,要牢牢抓住 “学风建设” 工作这个 “牛鼻子”。学风建设水平是评判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因此,辅导员与授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模式需进一步完善,加强辅导员与各位科任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针对“学困生” 等特殊学生群体,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定期召开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的多方座谈与研讨会议,开展“榜样学子”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交流有效的学习方法、心得体会等,发挥学生党员和班干的先进性,激发学生勤学互助意识。

严明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严格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和“随堂考”制度。经常性迟到、无故缺勤的学生,扣除该生相应出勤分数,严重者取消考试资格。坚持随堂学、随堂考,实时巩固学习效果。任何形式考试中出现失信行为,要严肃处理,将奖惩落到实处[3]。

(二)明确教师责任,造就提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优秀 “引航员”

首先,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以 “加快高水平本科建设” 为指导,潜心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成为有学问、有理想、有才干的实干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造精品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教育中,使之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学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

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要做到“品德高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师德师风投入育人与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要 “技艺高明”,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并根据时代发展持续进行知识更新;此外,教师需与时俱进,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始终坚持以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提升教学基本功,尝试新教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再次,增进师生间情感认同。合理 “增负” 前提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需进一步改善传统课堂中 “教师主动支配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师生关系模式。教师除“传道授业解惑”外,要用一颗爱心来赢得学生的关注、支持与尊重;用一颗细心来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开展指导;用一颗耐心来面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种种问题。

此外,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对不合格者进行通报或惩罚,从制度上保证授课质量。

(三)活跃氛围,发挥课程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课程教学方式中,“一言堂” 模式较为普遍,而且,要求少、不点名、给分高的 “水课” 比较受学生 “青睐”。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方法,主动引进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尝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便于学习资源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需努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摒弃 “分数导向”“绩点导向”,以真正将知识学真、学透作为出发点,自觉放弃 “水课”,选择 “硬课”。课前做好对本门课程的预习;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自觉进行有规划的学习;课后加强与教师的交流。

此外,课程学习需课上、课下相结合。课堂学习之余,可依托学习小组、创新实验室、导师工作室、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等平台,活跃课外学习氛围,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提升自主学习频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尽可能向现实成果转化。

(四)提高学业评价标准,构建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课程学习内在动力减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因此,可实行等级制评价体系,淡化分数排名,按照等级制段位内的学生名单,有针对地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要遵循发展性和过程性原则,做到动机、过程和结果三位一体。注重消解学生“怕学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帮助学生将 “功利” 的学习动机转换为 “力求真知” 的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认真参与和完成课程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课程考试分数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力的提升,如是否完善了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增进了团队合作能力等[4]。

结语

合理 “增负” 并非只是单纯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旨在改善不良的本科教育现状。“增负” 需从细微处着手,紧抓学风建设,落实教师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完善学业评价标准,从 “被动增负” 走向 “主动增负”,为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评价课程课堂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