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慧 潘廷辉 何 忠
1.广东省珠海市平沙医院,广东珠海 519055;2.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珠海 519000
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病症,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将极易导致机体出现肺水肿、脑膜炎以及心肌炎等严重性并发症,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由该病症所引起的EV71 病毒感染将使得患儿的神经系统淋巴细胞及脑灰质等发生浸润现象,致使其出现胶质反应性增生与局部神经细胞坏死现象,并最终促使其脑功能减退。脑电分析属于临床上反映机体大脑神经元生物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式,其可有效的显示出机体的脑功能状态,对于脑炎病症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60 例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分析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0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33 ∶27;年龄8 个月~10 岁,平均(4.2±1.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 ~11d,平均(5.5±1.6)d;体质量为12 ~45kg,平均(22.8±4.2)kg。所有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积极参与配合,所选病例已经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1 临床特点总结 对60 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分类及总结出这60 例患儿所表现出的各项临床特点,包括有临床表现、并发症情况以及体征。
1.2.2 脑电图检查方法 使用便携式脑电分析监护系统,安放头皮电极后对患儿进行单极及双极导联描记,对于能配合患儿进行过度换气及睁闭眼诱发试验。描记时间为发病1 ~5d 后,依照《神经病学》对脑炎病症进行诊断,依照《临床脑电图学》对脑电图进行评定。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患儿有36 例,占比为60%、亚急性起病患儿有24 例,占比为40%。
并发症:肢体抖动或惊跳有55 例,占比为91.67%、头痛头晕或呕吐患儿有39 例,占比为65%、肢体乏力患儿有9 例,占比为15%、精神异常患儿有4 例,占比为6.67%、听力或视力下降患儿有2 例,占比为3.33%、嗜睡患儿有14 例,占比为23.33%、感觉异常患儿有4 例,占比为6.67%。
体征:脑膜刺激征52 例,占比为86.67%、锥体束征阳性有8 例,占比为13.33%、意识障碍有14 例,占比为23.33%。
所有患儿经脑电图检查后发现,脑电图异常现象有54 例,占比为90%。(1)轻度异常有12 例,占比为22.22%:表现为波幅下降、波频减缓、波动节律性减弱、4 ~ 5Hz 波动增加、α 及θ 波消失、δ 波活动性活跃。(2)中度异常有30 例,占比为55.56%:波动节律性紊乱、4 ~ 7Hzδ 波活动性活跃,且存在有少量的尖波及局限性棘波复合出现。(3)重度异常有12 例,占比为22.22%:1 ~ 3Hz 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及其活动,并出现尖波及爆发性棘波等满综合波。
引发机体出现手足口病症的主要因素为肠道病毒的感染,该病症属于一种传染性病症,传染源包括患病者以及隐形传染者,传统途径包括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密切接触等,该病症的传染性较强,患有该病症的群体多集中于儿童,原因为:该类群体本身机体免疫力较低,且其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由于该病症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致使感染该病症初期并不会出现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且部分患儿可实现对该病症的自愈,但是也存在有部分患儿会出现有疱疹等临床表现[2]。
本研究中对60 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分类及总结出其所表现出的各项临床特点,包括有临床表现、并发症情况以及体征,其中临床表现包括有急性起病与亚急性起病;并发症包括有肢体抖动或惊跳、头痛头晕或呕吐、肢体乏力、精神异常、听力或视力下降、嗜睡、感觉异常;体征包括有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阳性以及意识障碍,该总结结果显示该病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且所呈现出的病情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此时,若对患儿进行常规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及病毒分离检查往往不容易得到该病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依据,此外,颅脑CT 检查、病毒学检测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存在有早期病症检查敏感度较低的缺点,致使并不能实现对患儿病症的及时诊疗,且不能反复进行使用。目前,临床上多使用脑电图来对大脑功能状态进行反映,当其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症后,经脑电图检查将呈现出弥漫性非特异性的慢波活动。脑炎合并感染性病毒患儿经免疫机制调节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变态反应,以致于使机体的神经元受到损伤,并促使其病理学逐渐向脑组织炎性变化,产生该变化后,将导致机体的病变部位出现脑细胞电位差异常现象,该现象在脑电图检查中将会呈现出电波波形变化幅度大、慢波数量增多、波形对称性异常以及慢综合波等波动表现[3-4]。
据相关研究性显示[5],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现象发生率高达90%以上,其主要表现在慢波数量增多、α 波数量减少以及出现弥漫性慢波节律等。本研究中患儿经脑电图检查后发现,脑电图异常现象有54 例(90%),其中轻度异常有12 例(22.22%):表现为波幅下降、波频减缓、波动节律性减弱、4 ~5Hz 波动增加、α 及θ 波消失、δ 波活动性活跃;中度异常有30 例(55.56%):波动节律性紊乱、4 ~7Hzδ 波活动性活跃,且存在有少量的尖波及局限性棘波复合出现;重度异常有12 例(22.22%):1 ~3Hz 出现高波幅的δ 波及其活动,并出现尖波及爆发性棘波等满综合波。此次研究中所产生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的90%与臧玉萍等[6]在其文献中,87 例手足口病症患儿实施脑电图检查后,所产生76 例脑电图异常现象,脑电图异常率的87.55%相差不大。脑电图检查可有效对手足口合并脑炎病症进行诊断,该种检查方式可辅助医师结合脑电图波幅及波动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患儿病情轻中度,使之为其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异常现象与患儿的意识状态有很大的联系,当机体出现意识障碍后,将导致其脑机能出现低下情况,意识障碍将在脑电图检查中呈现出慢波周期变长以及出现弥漫性及持续性的大慢波等现象,若机体的意识障碍越严重,其慢波周期将越发延长,并且会随着机体各临床症状的加重,使得其意识障碍症状越发的加重,促使在脑电图检查中正常的波动频率逐渐下降或出现消失的趋势,进而取代的则是弥漫性的慢波,并会出现阵发性的棘波及尖波,随着患儿病情的缓解,脑电图检查中正常的脑波频率又将逐渐出现,当手足口病患儿合并脑炎症状后,上述关系在该病症的脑电图检查中将表现的更为明显[7-10]。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机体内的感染性病毒将对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以致于引发其出现意识觉醒障碍。大量临床检验显示[11-13],在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时发现:患儿的意识障碍程度与脑电图检查呈平行关系,这进一步证实了可积极采取脑电分析来对手足口合并脑炎患儿的脑功能异常情况及异常程度进行评估,使之来为该病症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14]。此外,还可将脑电图检查作为手足口合并脑炎病症的复查依据,若在恢复期对患儿进行该检查,可有效的判断其治疗预后效果,加之,脑电图检查具有一定的无创性且操作简单、易行,可广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15]。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以急性起病临床表现、肢体抖动或惊跳并发症及脑膜刺激征体征最为典型,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实现该病症的有效诊断,且可反映患儿病症的轻重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