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把脉“医疗健康与信息一体化”发展

2020-01-09 18:02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疗智慧信息化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费 菲 赵 海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 世纪的“钻石矿”。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日前,多位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围绕大健康信息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考量与未来动向展开了深入探讨。

打通医疗健康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主任李亚子教授在医疗健康与信息化的融合上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大健康背景下,信息的一体化需要打通众多医疗健康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2015 年以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等多个文件,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加快推进数据强国建设,部署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基层减负“最多填一次”的目标,利用信息化促进整个业务的协同。李亚子教授表示,“当前医院HIS 系统利用5G、区块链的技术加入智慧医院建设中来。这些围绕如何提高智慧医院建设的性价比,是避免重复投入和无效投入最好的技术手段”。

近几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也多次发文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2018 年4 月印发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国卫办规划发〔2018〕4 号)。做好顶层设计,掌握信息化技术,扎实推进,有效落实,是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会长宋新对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剖析。他认为,医疗健康与信息化的融合,主要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政策执行到位。按照国家部委的政策要求做好落地执行工作。在智慧医院建设的层面,2019 年国家出台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智慧服务的分级评估包括前两年开展的电子病例和互联互通两个分级测评办法”。

2018 年8 月和12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别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要求各地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对各级医疗机构提出了明确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标时间表:2019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2020 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4 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3 级以上。除了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另一个受关注的评级是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测评。15 个区域和50 家医疗机构顺利通过2017 年互联互通成熟度等级测评。2020 年上半年将出台关于智慧医院的管理部分,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的完善体系。

宋新会长表示,其次是在信息化建设中避免因噎废食或重复建设等情况,要因地制宜,从所在机构、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同时应深入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实地调查。很多信息系统建完之后出现了互不兼容、各自为政的问题,因此,在国家顶层设计统一、长期发展规划和建设规范指导下,结合所在单位的情况,才能避免今后出现信息化使用的不顺畅,劳民伤财甚至被不良的信息技术企业所绑架的现象,是每一位从事医院信息化或区域信息化建设工作者需要格外注意的。”

医疗、医保信息之间如何实现数据共享?

随着2018 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医疗、医保信息之间的数据共享、业务衔接也在逐步推进。2019 年6 月,国家医保局下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医保信息化建设进入历史性革新阶段,医药领域迎来巨大变化。目前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控、宏观决策四大类14 个核心业务子系统正式招标已完成,“一病一码”“一药一码”,结算信息一单集成、数据传输标准统一。2019 年10 月,15 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已全部完成,2020 年将逐步落地使用,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原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原副主任许速是上海市医改‘闵行模式’的创立者,其主导的以卫生信息化支持医改和卫生监管的实践成为标杆模式。2019 年5 月,医保局也在推进许速主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30 个试点城市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结算未来可能成为医保支付方式有效的手段。上海市在卫生信息化、医保信息化的精细化治理、医保和医疗部门三医联动有哪些经验?

许速副主任表示,“首先,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一定会面临的问题是数据的兼容。数据的兼容源于怎么让这些数据能共同使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数据源必须统一,数据口径必须统一,在此基础上必须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如果不是在统一的状态下,数据都有各自属性,分散归属各个部门,就不能形成数据的集中和统一利用。国家目前是‘医保码’‘国标码’‘临床码’并行,这是过去总体上不重视数据编码等基础工作造成的,现在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些编码的重要性。这些数据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给基层造成很大的混乱和负担。最近我们在上海已经全部完成了‘三码融合’项目。”

许速副主任举了山东启动‘医保码’的例子。他说:“比如,山东启动了‘医保码’的填写,从DRGs 的编码看,虽然都遵照世界卫生组织ICD-10 的编码规则,但临床使用时本地化修订版共有3 套:医保码、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国标码’、和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的‘临床码’,怎么来以三套码的系统来填写?即使目前‘三码融一’已经公布,离真正广泛应用还需要两至三年时间。如何在‘医保码’、‘国标码’和‘临床码’之间进行融合,在数据中心形成一种虚拟的编码组,以满足不同部门的差异化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大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医疗卫生问题是结构性的矛盾

数据负载必须付诸于实际的应用,数据必须要付诸于价值化。即是说数据变成钱,钱就是数据。当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数据是对事物的数据化,揭示了事物本质,大数据让我们认识数据和世界,是对传统的颠覆。在颠覆过程中要找到数据的共性特征、个性特征和特殊特性。基于数据要建立标准,而基于标准建立对医院的管理,公立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评价体系,再建立度量衡体系。大数据能让我们进入未知领域,发现从未发现的问题。

许速副主任还利用大数据对我国医疗卫生的产能和供求关系进行分析。他发现,我国医疗卫生的产能已经是供大于求。2018 年全国住院患者是2.54 亿,年住院率为18.2%。国际年住院率是10%,即2018 年我国每100 人中就有18 个人住院,而国际平均水平是10 个人住院。老龄化严重的日本的年住院率也是1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来讨论,我国承载了大量的非标准入院,即全国2.54 亿的住院患者中,44.3%的人不需要住院。因此,运用大数据来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医疗卫生问题不是一个供求总量的平衡问题,而是结构性的矛盾。

许速副主任认为,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非竞争市场,这种非竞争市场是供给驱动的需求。有床位的供给驱动了床位需求。“我们的医院规模扩张、床位扩张已经造成了产能过剩,供求关系是由泡沫所形成,掩盖了结构性的问题。大数据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构建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我国整个卫生制度都有颠覆性作用,如果不基于大数据、信息化进行精细化改革,我们的医疗改革不可能成功”。

如何完成健康信息一体化服务,各地给出答案

湖北宜昌卫生健康委信息科科长屈勇谈到智慧医疗建设时深有感触。他的体会是,“国家有要求,百姓有需求,我们有追求”,开展智慧医疗,屈勇概括为“三个一”。他说,“第一个’一’是政府‘一盘棋’的统筹,宜昌是国家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的试点城市,政府在很多层面把有智慧名称的重要项目进行了统筹,包括项目、资金、招标和支付,建立了统一的城市云。政府很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房,所有的机房都设在‘三峡云’,也就是三峡大坝的数字基地,三峡大坝造电比较便宜。政府把四五十个部门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整合,建立了强有力的城市基本数据中心,打造了人口基础部、防务部、智慧医疗体系。智慧医疗融入智慧城市加以整合,为智慧医疗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一”是一体化的建设。屈勇认为,“这项工作强调不是单打独斗,医院的项目要按照城市统一的布局规划和统一的标准来推进,重点概括为‘4 个1’:一个‘1’是一张健康卡,从实行居民健康卡开始,宜昌探索结合智慧城市意义,推进市民卡工程,集成了20 多项工程,既是居民健康卡,也是社保卡、工资卡、公交卡、养老卡,还在文化、旅游等很多领域应用,目前有300 万居民在使用这张卡。一张卡解决了实名制就诊,也在2016 年取消了所有医院单独发的就诊卡。宜昌市还把市民卡、健康卡延伸到线上应用,通过扫一扫就能解决诊疗问题,老百姓对此非常欢迎”。

一个“1”是一个医疗大数据的平台,近几年宜昌通过互联互通的整合,将所有的医疗数据进行了互联互通的整合,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信息交换、信息协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医院所有的诊断数据可以通过智能监测报卡系统,实时上报至数据中心;患者在大医院、市中心医院的诊断结果可通过分拣系统实时推送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为家庭医生社区健康服务提供精准性的分析,同时启动了多个电子数据的证照数据库。

一个“1”是一个电子健康档案。目前电子健康档案是服务于社区公共卫生医生,这些档案是连续的、动态的、相对准确的,把医院的诊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体检、健康监测数据和穿戴设备统一进行整合,向医疗机构授权后开放。通过读卡器、市民卡、扫码进行授权开放,让市民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关注自己的健康。开放档案后市民经常提出诉求,有的说,我这误诊了,明明没有诊断的疾病为什么写在我的档案上;还有人提出,家属看的病为什么记录在我的档案下,这些很好的诉求倒逼医疗行为的规范,倒逼健康档案提高准确率。

一个“1”是一部手机管健康,通过手机把健康大数据延伸到市民健康应用上。市民通过手机扫健康码,扫电子社保卡的二维码进行脱卡支付,也可以药店扫码支付,随时查看健康档案,还覆盖妇幼儿童的疾病预防接种、水质监测、慢病管理、120 等服务。通过这些基础性一体化工作的建设,让老百姓和医院更好的了解这一体系。

第三个“一”是市民一样的体验,一样的获得感。不管市民在哪家医院就诊,感受是一样的,提高获得感。宜昌统一推荐的死亡医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的电子证照在公安、民政部门是互通的,不需要市民制证。

百度在医疗健康与信息一体化的角色

百度健康业务部副总经理曹冰介绍,百度是大型互联网公司,设立了特别多的部门和错综复杂的业务,所有的业务在互相协同、信息的一体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方面也有相关的经验,可以总结为3 点。第一是关于整体战略规划,第二是技术的中台化,第三是数据标准化。

首先,战略很重要,一个公司在围绕整体的愿景以及业务目标进行整体设计时,从战略视角、架构视角和执行视角看,不同的部门子业务怎么开展,子目标、业务边界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是如何制定的,这为后面的业务开展、不同部门有序协同以及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本的可能。

第二是信息中台化,最近两年在科技公司较多提及。简单理解就是,将我们的技术、系统以及数据进行统一集中式的管理,把业务和技术解耦开,业务跑在前,技术和系统底层支撑在后,就能保证研发效率最大化的利用,同时让底层的系统、数据打通,接口有一定通用性,为数据的流通提供基本的通道。

第三是数据的标准化。平台打通了不代表对业务中沉淀的数据的理解,在健康业务层面上,百度围绕着患者提供了医典、挂号等相关业务;在AI 层面上赋能开展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为首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所有的业务在底层数据标准和关键节点的制定上有协同和约束,这样能保障业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数据沉淀后互相理解利用,最大化的形成化学效应,真正为用户提供便利。

曹冰随后又补充了两点小的经验。第一是数字隐私性、合规性非常重要。即使是在一个公司下不同业务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我们也高度重视用户的隐私和合规性,专门成立了数字资产委员会,对数字用户隐私进行分层,构建了不同的数据层次,对哪些数据可以进行互联互通,哪些是私有性数据进行了规定。同时制定了数据流通的合规性和规范,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加持,最大化地多重保障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第二是百度作为整个大医疗/大健康事业的其中一环,非常注重与外界的交互,不能与外界封闭,自己制造一套数据标准。所以在制定数据标准、信息流通时,也在积极向行业学习,围绕国家的整体要求,比如电子健康卡、DRGs 等相应的标准制定和推广,来制定我们的标准,以保证与外界互通,从而给产业带来相应的价值,最大化地把信息一体化的优势发挥出来。

上海利用大数据把疾病治疗方法合并“重组”

对于行政主管大健康一体化,在医疗服务监管和服务效能方面,上海在统一度量衡方面有哪些做法?

许速副主任认为,上海市利用大数据把某个疾病以及治疗方法合并形成组合,基于这个组合集合3000万出院患者和6000 亿元资金建模进行大数据分析,同时整合上海和广州的所有数据后,对每个疾病同样的诊断,不同的治疗方式在3000 组患者的定位,反映了疾病疑难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由此掌握其应形成的资源配置标准。基于这个核心的度量衡(资源配置标准),可以对医院的规划、医院质量控制、医院管理、医保支付、医院的全面预算以及医生职业档案的建立进行管理。总之,政府的治理模式可以实现创新,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可以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基于这样的标准建立度量衡,就能把很多的不合理变为合理。目前上海应用这一体系已经有4 年。2018 年广州全部医院都应用了医保的大数据DRGs 分组支付,实现了医院满意、医保部门满意、政府也满意。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医保控费,应建立医保资源与医院发展的平衡机制,所有的改革必须基于度量衡体系。

猜你喜欢
医疗智慧信息化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