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P教学模式的专业论探究

2020-01-09 15:59吕景泉芮志彬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顶岗核心技术校企

吕景泉,芮志彬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天津 300350;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专业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永恒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需要脚踏中国大地办专业,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为青年人实现职业梦想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在根本路径、实践路径、方法路径和理论路径上着力,系统构建中国特色的专业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

EPIP,是“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简称,是Engineering(工程) Practice(实践) Innovation(创新) Project(项目)首字母的缩写。EPIP教学模式,即是“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以下简称EPIP)。

EPIP是在中国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近现代教育思想,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所创立的,围绕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有益、有效、有价值探索。EPIP,是从中国实践中来,再到中国实践中去,是结合中国实际创立的教学模式。EPIP应用中观层面,对应的就是专业论。

总结好中国实践,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方案。自2016年以来,中国职业院校已经在泰国、英国、印度、葡萄牙、吉布提等10个国家建设了“鲁班工坊”。鲁班工坊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专业范围涉及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高铁动车、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通讯技术、商贸物流10大类近30个专业。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是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与合作国的院校共同研发国际化专业标准,依据EPIP为合作国的专家、骨干教师团队开展标准化进阶式培训,应用EPIP共同研制教学资源与教材,运用EPIP校企共同开发教学仪器装备,为合作国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 有关专业建设和EPIP话语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广泛使用的“职业”,是指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为社会服务的,并作为个人和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从社会学看,职业是个体社会生存的载体,职业是社会分工的表述。社会的职业,是用于就业谋生的职业;而教育的职业,是用于教育教学的职业。“专业”,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

教育部高职专科专业目录中,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级。专业大类一般面向产业领域。在专业类中,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固有属性。专业建设,一般指专业或专业群(在一个专业类中的相关专业集合)建设。

专业的固有属性是什么?固有属性是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企业面向职业院校招聘毕业生,其主要需求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到的独特技术、掌握的专门技能。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的水平高低,其标度主要是顶岗实习、就业岗位与专业核心技术的符合度、契合度高低。专业建设,抓住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这一主线,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课程开的深浅,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如何进行综合训练就有了依据。

EPIP,从层面上讲,包含有“三观”:微观EPIP、中观EPIP、宏观EPIP,对应课程论、专业论、教育论;从要素上讲,EPIP有四个核心要素,即: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和项目式。EPIP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和基础,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和贯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和归依,强化实践创新,强化项目统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是职业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更是职业教育实践的系统化。EPIP的专业建设,采用“核心技术一体化”模式。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环境、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能力等级)与专业核心技术的“四个一体化”实施专业建设。

二、EPIP的专业论

应用EPIP,首先要设计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企业需求,针对相关职业岗位(群)要求,力求实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的“五业联动”,校企共同确定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以其为主线,搭建专业(专业群)教学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机制,采取现场调研与网上调研,分析研讨与梳理遴选,专业要明确若干核心技术或技能,并用其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课程要明确核心知识点、技术技能点和素养点(核心知技素);构建基于工程实践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的工程项目和教学场景,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相一致,以校内课堂与实验(实训)场所、实习车间、生产现场四点相融的网状一体化教学格局;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纵向衔接、横向融通,整体人才培养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展开;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技术技能服务,使该类专业毕业生掌握真正就业本领、创新能力,培养“短过渡期”技术技能人才。具体体现就是:“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与教学环境一体化”、“核心技术与顶岗实习一体化”、“核心技术与职业资格(能力等级)一体化”。

(一)专业建设的“工程化”

EPIP的“工程化”,是指要使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工程化”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现实生活能得心应手地工作、生活。“工程化”,是借真实工程教、依真实工程学,在真实工程上做,用真实工程来考;其核心是“真实”,工程要真实,实践要真实,创新要真实,项目要真实,教与学的整体要真实,体现EPIP专业建设的“工程化”。

EPIP专业建设的“工程化”,是“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是通过“四个一体化”实施,保证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要素全程、全面融入专业建设,实现了开放性、针对性、职业性,为校企共同开发专业、协同教学、培养人才、共赢发展提供了合作发展平台、命运共同载体。它是一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的成功探索,突出EPIP专业建设的“工程化”。

该模式的核心内涵,是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人才资源市场,依据产业、行业、企业需求,针对相关职业岗位(群)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调研寻找、研讨确定专业的核心技术技能。这一过程本身,就保证了专业建设的“以用立业”,基于真实工程、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保证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行业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保证了教育教学过程“教学做”的一致性;保证了企业需求、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保证了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校企共同组织教学、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共同实现发展的一致性;强化EPIP专业建设的“工程化”。

EPIP的“工程化”,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搜寻、提取、遴选、确定过程,是基于真实工程、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

(二)专业建设的“实践性”

EPIP的“实践性”,要求知技协进、德技并修。

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将专业核心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强化了学生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真实掌握。

EPIP的专业建设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为人才培养主线,整体教学过程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顶岗四个层面(时间轴为纵向);平台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平台学习阶段包括基础教学,主体学习阶段为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顶岗),工程实践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校内校外实践培养培训始终不断线,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即构建所谓“四层两段一贯穿”课程结构体系,体现EPIP专业建设的“实践性”。

在“四层两段一贯穿”的结构上,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两个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即构建所谓“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等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育教学重点,突出EPIP专业建设的“实践性”。

相互平行,是理论教学与理论应用的实践教学相互平行,教学进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知识学习与面向知识应用的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讲训”场所相互融合,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和顶岗就业相互融合,知识学习、技术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理论与实践两大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先教-后学-再做”、“ 先做-后教-再学”、“先学-后做-再教”等“教学做”的启运顺序,结合认知规律、教育规律相互交叉,强调基于真实工程,基于实践运用,让学生实现完整的“学习”,强化EPIP专业建设的“实践性”。

EPIP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专业核心技能的全面达标、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化形成的整体专业“教”与“学”的实践过程,是知技协进、德技并修。

(三)专业建设的“创新型”

EPIP的“创新型”,要求做到“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而“在”,是其所处所在和应用的具化;还要实现“在而知其代,代而知其原,原而知其衍”,而“衍”,是其繁衍和变化。EPIP提供“工程化”背景和基础,提供“实践性”的载体和积累,更提供广阔“创新型”空间。

为实施“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就要使“核心技术与教学环境一体化”,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对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境进行完善,体现工程实践导向、真实任务驱动;同时,也要设计实施“核心技术与顶岗实习一体化”,行业企业人员从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的前端开始介入,从专业认知入手,到顶岗实习,再到毕业就业,贯穿全过程。校企人员共同从典型职业岗位群的真实现场需求中确定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也要将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涵盖程度、水平,作为顶岗实习符合程度、毕业就业胜岗程度的重要评鉴标准。

EPIP专业建设的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室要建设适合“专业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一体化”需求的实训场地;校内实习车间建设要强化企业真实环境、现场工艺流程的模拟与再现,寓职业素质、工程素养于实训实习中,体现EPIP专业建设的“创新型”。

整体实训基地要注重设备的先进性,注重主流设备的配置,增强为企业培训、职业鉴定、技术服务能力,使学生学到的技术技能能够适应产业变化、社会发展需要。将校内实训室、实习车间网络化连接,实现车间级、现场级和设备级的监控与管理,将现场的工艺管理、组织形态融入教学。加强真实性、仿真性、虚拟性实际工程环境的营造,实现“虚实结合”逼真式情境下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探索校内实训基地与生产性实训协同实施,突出EPIP专业建设的“创新型”。

校外实训条件建设,要求适度前移核心技术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时已基本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提升学生实习的服务性、参与性,使企业收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订单”或“委托”培养,探索“双赢”模式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多元化的校外实训条件建设途径,通过收购、入股、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营,建立以学生培养为主导、校企合作共赢、可持续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强化EPIP专业建设的“创新型”。

EPIP的“创新型”,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要在不同学段、不同时空、多维度、多形式、多应用场景下,进行单项、多项、综合反复性进行,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运用自如、熟能生巧、创意创新的目的。源于真实,高于真实。

(四)专业建设的“项目式”

EPIP的“项目式”,要求体现完整、体现过程、体现全面。教师与学生要在一个一个完整的项目上教、学、做。

核心技术与职业资格(能力等级)一体化,是通过对专业课程(项目)、核心课程(重要项目)、综合实训课程(大型项目)的核心知技素分析,参照职业岗位(能力等级)要求,对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岗位技术证书的知识、技能、素养点要求,将产业升级、行业指导、企业转型、职业岗位要求嵌入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能力等级)考试,以及社会化技能考试接轨,实施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真实任务为驱动、以项目场景为载体的教学培训取证一体化,为推动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和“1+X”制度,提供知识技能素养互换依据,体现EPIP专业建设的“项目式”。

探索建设具有EPIP理念的“教学工厂”, 将企业管理、生产现场、工艺流程、质检形式等融入实训教学;将“排式”教学组织改造成“圆桌式”、“六角式”形式,服务“小组工作”; 融入优秀企业文化,营造工匠精神气息,规范劳动安全管理;完善“学校特派员”和“企业联络员”制度,突出EPIP专业建设的“项目式”。

探索EPIP的专业认知和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在培养方案设计中,第一、二两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专业针对性强、合作紧密企业进行为期1-2周的企业认识和专业认知,另外安排1周的校内相关实训室、实习车间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认知,使学生对职业、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体会职业氛围,获得一定的岗位经验,建立专业信心、专业信念、专业信仰。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实施到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跟岗实习,根据实习的情况及企业岗位需求,以短期培训方式对学生技术技能和关键能力进行针对性强化;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升职业技能,拓展职业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顶岗目标要求。认知与实习计划由校企双方协调、共同商议确定,毕业设计采用企业或校内的真实课题,为实习企业和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强化EPIP专业建设的“项目式”。

EPIP的“项目式”,主要体现在以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为主线,实施工程实践单元、任务导向单元的模块化教学,培养完整做事,客观评价,崇尚质量,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有关EPIP专业论的本质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无论在规模、质量、结构和服务能力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如何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理念在专业建设中落实落细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更大担当,在培养符合中国实际、适应真实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他所看到的,当时的中国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直到当下尚没有根本解决。他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职业教育要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要探寻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他强调,要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要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黄炎培的职教思想,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达到了职业教育理念的最高境界。

陶行知创立了当代中国完整的教育理论,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他主张,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生活教育的内容要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要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

他们的共识是,如果学生仅接受知识,不发展谋生能力,必然是满地青年“学成无用”。改变这种情形,就应“以用立业”,就当“授以直接谋生之术”,使学生具备社会所需的、应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当代“盖商战、工战,无非学战”。这一极富警世意味的结论,促使我们必须深度思考职业教育的本质、专业建设的内涵:切合实用,发展能力,完整培养真人。

EPIP专业论传承并具化了黄炎培职教思想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要素”融汇贯通的专业建设,核心技术“四个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专业领域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有益、有效、有价值的探索,是将墨子重视实践的“行为本”、“亲知”,黄炎培的“建教合作”、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思想,在专业建设范畴内落地取效的一个成功实践。

专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校企共同寻找、确认的过程,解决了专业建设、专业学习的目标性问题,学为所用,用为所学。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环境、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能力等级)与专业核心技术“四个一体化”的专业建设,保证了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行业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实现了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教学做”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互融合,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和顶岗就业相互融合,达到了专业建设的“EPIP”目标。

EPIP专业建设的有效实施,推动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要素全程融入专业建设,实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五业联动”,推动了“服务宗旨、就业导向”的理念落地,推动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专业范畴的整体化解决进程。

猜你喜欢
顶岗核心技术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移动能源核心技术——薄膜发电及其机遇分析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