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妍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职业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综合品质,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成败的关键因素。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具备的满足就业需要的各种综合求职技能。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是其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大学生职业素养低,或者当前大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当前企业招聘人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不匹配的困境,导致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就业困难。所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能力,以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十分必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是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众多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大学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但当前社会存在较多诱惑,愈多负面价值观、世界观等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部分学生将大量时间用于不必要的浪费,导致其专业知识掌握较差,严重影响了其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的提高。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表现为对个人定位及就业理念存在偏差、专业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差、实际锻炼和实践技能较弱、缺乏职业规划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业引导、明确专业方向、强化提高职业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居首位;教育德为先,做事先做人。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德育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从强化课程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教育培养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发展定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纠正认知偏差,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大学生在求职中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求职中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当前高校在德育素质同大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其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是欠缺科学课程体系,目前德育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较为单一,主要以理论授课形式为主,专业课程设置等内容过于理论抽象化,不能够较好地与当前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相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难以培养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和具有强大面对复杂情况良好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二是高校普遍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关于德育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上的探索相对较少,部分高校并未将其整合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重专业而轻德育,不能在校园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第三是教育方式不够全面,相关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未能充分地作用于实践工作。部分高校虽开设了相关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仅仅局限于浅层,忽略了德育部分在创业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未开展更深层次教育工作,因而相关课程设置达不到预期的作用效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逐步向网络信息时代转型,科技革命给大学生带来的除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也伴随着网络带来的多重文化的交汇碰撞,不同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以及行为带来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自我意识过于膨胀等。当前高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现象并且缺乏全面性,就目前就业紧迫性的局面来说仅仅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急需现身说法、身体力行,立足于市场与企业需求,强化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大学生德育素质水平是其思想行为的基准,为增强其社会生存能力,高校需在德育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具备对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基本道德素质,练就面对激烈竞争、充满挑战的现实社会基本的判断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
将大学生德育教育同和谐社会要求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拓展教育、道德认知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择业教育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整体提升大学生道德标准和意识品格。
开展专项教育政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环境进行教育引导,全力减弱大学生理想目标与现实社会之间差距的不适应情况,缓解大学生创新激情与基本功不足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大学生张扬个性与整体和谐之间的关系,在理论课的教育引导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就业指导课有机结合的新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开展德育培养模式调研,针对我校大学生的德育与职业就业能力结合进行了解,探寻现状、问题和学生期望,针对调研结果进行针对性方案设计。
德育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者相辅相成,始终坚持将德育教育同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过程之中。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在各个高校内部应当结合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等增设综合职业测评体系系统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择业就业。加大优秀创新创业实例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创新热情,激发学生创业就业自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文化,让企业职业素养标准走进课堂,两者互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前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和企业素养的接轨。
在社会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全方位考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能力型素质型应用人才。新德育就业模式以大学生德育教育思想引领为理念,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配合以创新型就业指导课程从线上、线下两方面进行综合把控,将大学生专业能力基础性教育同培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相结合,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方面困惑及其他多方面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高校教育平台,实现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