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赵智平
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合理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启发学生去自主思考问题,尝试各种解题思路,是导学式课堂最常见的流程,但这一流程必须是事先明确设计的,而不要依靠教师的临场发挥导致滥用。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上设置悬念,对教学内容起到总结作用或是为了教学进程顺利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临时起意”,提出一些没有事先仔细思考过的问题,问题的设置不够严谨,提问内容缺乏核心,让学生觉得教师正在“故布疑阵”,或是把教师提出问题视为教师们的“教学套路”,导致问题内容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思路上的启发,更不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了,也为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问题和悬念的设置一定需要数学教师事先仔细地思考设计,使问题围绕教学核心设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提供启发,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设置悬念,帮助学生理清已掌握的学习内容并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数学教师应当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当中,从客观的角度启发和指导学生,切勿掺杂过多自身刻板印象类的固有观点,影响自身对于问题的评价和判断。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课堂都是以自己为主体,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其实,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就缺少了自主思考的过程,有些知识学生明明不理解却靠着死记硬背记下来了,真到用的时候往往大脑一片空白。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架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也许起初学生的思考方向并不正确或是把简单的问题想得过于复杂了,但这都是学生自主思考来的,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参与感。例如,在学习过勾股定理以后,教师可以设立一道相同证明思路的例题作为练习,让学生通过回忆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尝试着自己完成例题的解答。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学生的反应,更加了解班级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些学生起笔就写,想来是熟练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部分学生需要参照之前的课堂笔记,说明对知识理解了但没有完全掌握;还有学生一点思路都没有,说明对相关内容还没有理解。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信心。通过导学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习,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学习热情。
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让数学教师更好地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和质量。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例如有些学生对于数字关系不敏感,无法快速地看出数学规律,在做题时容易被干扰条件迷惑。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先将题干中提到的元素全部找出来,对于可能是干扰项的条件做标记,再重新阅读剩余的题干内容,用这样的方法帮助自己降低被干扰的几率,进而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应用导学式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导学式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尊重学生,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过程,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找出解决办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最通用的学习方法却不意味着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师应当在导学式教学模式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掌握最为合适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科中抽象是其主要特征,学生需要对原有知识形成抽象思维,并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之后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容易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理解程度,部分基础偏弱的学生可能还来不及消化教学内容就又要接受新的知识了,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压力过大,降低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导学式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主导,反而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数学学科不仅考核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内容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考查的是学生逻辑思维、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导学式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压力较大,疲于应对各科考试和补习班,很难有机会进行自我总结,归纳自身问题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机会点,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优势循环。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知识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总结和归纳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数学问题方面的分析探究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在课堂当中做阶段性的总结,对教学进程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做一简短的归纳,将知识重点归纳为几个关键词或是将重点概念标记清楚,再引导学生针对知识重点进行拓展思考,对知识点进行探索延伸,进而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进入尾声的阶段,用自身的教学总结为例,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达到对知识全面系统地认识,将正确归纳总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