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元代两篇先茔碑文考释

2020-01-09 11:16梁圣军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肥城武进

梁圣军

(肥城市左丘明研究院,山东 肥城 271600)

记录家族世系的石上族谱是产生于金代的一类碑志文,与此前出现的家庙、神道等碑志不同,其建立的主体是中下级官员家族。元代将这种新式碑文称为新茔碑或先茔碑,元朝济南人潘昂霄有评:“先茔、先德、昭先等碑例,似与神道碑、墓志碑不同。先茔、先德、昭先等碑,创业于国朝,已前唐、宋、金皆无之。”[1]可视为时人对先茔碑看法的代表。

蒙古统治下的新兴官员家族广泛认为,先茔碑或新茔碑是一种正式的铭葬和修谱方式,是特殊背景下新兴的志墓作品,具有尊祖收族的作用。各大家族利用石刻记录宗族世系,使立碑具有与编纂家谱一样的社会功能。先茔碑记反映了元代军功家族以始迁祖为始祖的宗族逐步形成的过程,其在北方出现并迅速普及,与蒙古征服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变动有很密切的关系。先茔碑详细纪录家族世系、仕宦经历,形成了表彰功勋与记录族谱两类功用并行的局面,其撰写方式反映出修撰者期望以碑记明确家族世系、褒扬前代德业以凝聚家族共属意识的目的。后来元朝廷也开始把先茔碑赐给功臣家族,如1348年《康里氏先茔碑》。[2]元代灭亡后,先茔碑这一形式也开始衰落。

据日本学者饭山知保统计,目前已知的元代先茔碑超过250通,但此统计数据并不完全包括山东肥城及其周围县市。肥城及其周围地区先茔碑众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元代两篇先茔碑未见其它史载,对于研究宗族史和地方史有很大价值,本文试对其进行考释和评价。

一、肥城及其周围地区先茔碑略举

肥城及周围地区从广义上讲,指泰山前汶水北汶阳一带,此地有很多元朝时军功家族先茔碑,在此略举如下:

1.肥城刘海碑。①刘海,其传见《肥城县志》。该碑位于肥城市西北部,碑额一面为竖排两行正书“宗派之图”,另一面为竖排两行篆字“故都统刘公墓志铭”。该碑由“奉训大夫、孟州知州前集贤待制杨遇撰并篆额,承事郎、前济宁路肥城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兼劝农事段继祖书丹”;“大德二年(1298)十二月望日,孙昭信校尉、后卫亲军千户淙,男昭信校尉、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司都镇抚,改授本卫千户致仕源立。”

2.泰安先茔碑。禹氏先茔碑一通,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三)载,宋朝石氏先茔之外,有禹氏先茔,在山口南三里余;时氏先茔碑,在县东南时家庄前;赵君先茔碑,县西南七十里南仇庄。赵君即赵荣,武略将军,子赵暄荫补北仇寨巡检、县尉、县令,大德五年(1301)翁仲森立碑,另据肥城《边院镇志》载:“赵君先茔,王家堂村东半里许。”

3.石氏先茔碑。《重修泰安县志》(卷十四)《艺文志·金石》载:“《石氏先茔碑》,至大元年(1308)乙卯月仇进善撰篆额并书。按碑乃石显为其父皋立。皋墓在高腴地方古佛寺西北,距汶水数百武,碑斯在焉。石门华表岿然犹存。略称金季盗为民害,皋仗剑归于东平严侯,侯亲任之,命主由西徐寨,及元欲收威炳,皋当受命于朝,自悯衰老,退以寿终。显后遂繁衍。”另有埠上道士张志纯,1288年前请杜仁杰撰写的《泰安阜上张氏先茔记》。

4.东平先茔碑。陈氏先茔碑,见王旭《兰轩集》(卷一四)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东平《陈氏阡表记》;祁氏先茔碑,见民国版《东平县志·金石志》载金祁氏新建茔域记;元东平韩氏先茔碑铭(在周家营);另有元《故武略将军汶上县尹侯君神道碑》。

5.平阴先茔碑。解氏先茔碑,见康熙《平阴县志》(卷八)《碑记》,有《元征行水军万户解侯贾珎墓志铭》。解贾珎,徐解村人,累世为农,元朝灭亡南宋时成为战将。至元七年(1270)六月帅敢死队从主战伐,八年破鼓城,九年破樊城重伤,十一年从解万户,十二年三月大战岳阳楼,十二月战潭城。为蒙古征宋立下战功,前后赏赐中统宝钞甚多。刘氏先茔碑,见平阴县玫瑰乡焦庄村西刘氏新茔坊,刻写“刘氏新茔”四字,立柱上刻有“前福建闽海提刑、元大德十年(1306)”等字样,现剥蚀难以辨认。

6.宁阳先茔碑。刘氏先茔摩崖石刻,位于葛石镇陈家店村西北、告山蟠龙岭西部山南,刻字上下排列,“刘氏先茔”左下方有“元首伍年十二月”7个字①按“元首”当为“元狩”,即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可能是最早的先茔题刻[3];围子里刘氏先茔碑,位于东疏镇围子里村西北1500米,封土早年被夷平,地表仅存刘氏先茔记碑一通,立于后至元四年(1338)十月一日,碑阳额题篆书“刘氏先茔之记”[4],由东平进士郭谦撰文书丹并篆额,碑阴额题“宗祖之图”4字,下为刘氏族谱。碑文记述了刘氏宗族兴衰及重修先茔等事宜;董氏先茔之碑,位于微山县两城乡北薄村内,为大德四年(1300)立。

肥城及其周围先茔碑的撰立时间集中在1290至1320年间,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金末山东人面对板荡之世,心中已不存忠于哪个朝廷的观念。金朝、蒙古均为外来民族,宋朝南下腐朽不堪,故而顺应潮流、保民卫家是时人的选择。汉族军功阶层为蒙元灭亡金国和南宋立下汗马功劳,但逐渐威胁到蒙古贵族的利益,故而至元末年“元欲收威炳”。为削弱世袭汉族上层阶级的影响,当时的朝廷规定不准为个人树碑立传,《通制条格·杂令·立碑》就载“至元二十九年(1892)三月,中书省御史台呈:……据见任官不应立碑,并犯贪污已立碑者,合行除毁。都省议得:今后职官在任,虽有政绩,不许立碑。其先已建立者,若犯贪污,即令除毁。违者究治。”同时对民间墓葬、家庙祭祀、神主、民房和碑刻有严格规定。《元史·刑法志·禁令》载:不能做墓地祠堂。“诸职官居见任,虽有善政,不许立碑,已立而犯赃污者毁之,无治状以虚誉立碑者毁之。”在此政令下,地方豪强势力便通过为祖先立碑,间接为个人显功扬名。

二、肥城谱牒中元代两篇先茔碑文考释

碑铭可以补充、丰富历史文献,碑铭文献蕴含的历史演变具有特别的意义。肥城先茔碑是时代的产物,是特定社会环境内的文化反映,其中肥城《姬氏志》所载的《授典庾祖仁公神道碑铭》和《武氏族谱》所载的《奉符武君先茔之碑》为研究肥城地方历史和元朝的社会生活、军事战争提供了一手文献,在此特别予以考释。

(一)王载《授典庾祖仁公神道碑》考释

山东姬氏为周公后裔,金朝时其中姬仁一支居山东汶上姬家沟(今中都街道姬沟村)。周公七十代裔姬成,在至元初为本邑典庾出纳,合郡皆称廉平,曾修订族谱《姬氏志》。姬成三子,长子姬聚、次子姬顺、三子姬显。在中统元年(1260)到至元八年(1271)间,姬显随兄长入住肥城县城。姬聚为控鹤(禁卫军),官至肥城县尉,姬显及其女婿继为控鹤。姬姓后裔定居肥城东程村繁衍生息,子孙众多,分支陆续迁至肥城境内外各地,东程村成为部分迁出人员心中的祖居地,存有姬姓家谱。老谱见有光绪九年(1883)续修六册《姬氏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续修八册《姬氏志》(《姬氏家志》)。新谱有1989年续修的十册共三套《姬氏志》,2016年姬勇主笔重修三卷,定名《肥城姬姓家谱》。汶上姬氏另有1961年石印的姬氏志《汶上县姬氏家谱》一卷、1988年编修的《续修姬氏志》即《续修姬氏族谱》、1990年的排印本《姬氏志》以及2018年新修的《姬氏志》20卷。

光绪九年(1883)续修《姬氏志》抄录了王思诚、孔闻诗、黏本盛等人的旧版家谱,由汪宝树、孙毓汶等人作序,内容包括自序、历朝各代的旧序、禁例、姓源、德业、封号、颂、古迹、诗文,甚至包括祭祀《器物考》以及拜祭先祖的详尽步骤,是研究周公及后裔的难得史料,后来的重修本都沿续录下这些重要内容。《姬氏志》光绪卷五、民国卷九所载的《授典庾祖仁公神道碑铭》由元朝碑文全文抄录,原抄录者和抄录时间已不可考,其原碑石已无存。该碑铭文章未见于历代地方志和金石书目,也不见载于《全元文》,对研究元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地方社会和家族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全文照录并加标点如下:

授典庾祖仁公神道碑铭

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翰林院编修、授承事郎济宁路肥城县尹兼营奥鲁劝农事王载撰

肥城县儒学直学张进善书并题额

洪范五福,言富而不言贵。盖富能润屋,充实于中者也;贵能荣身,芬华于外者也。况富贵于人,天之所靳。二者固不能兼有,则富贵亦岂人之所易得哉。余观所谓富贵者,惟汶阳姬氏先代其似之。

按姬姓本出于周公,后谱系未没。确有可考祖仁,家于汶上。明经术,习词章,尝领乡荐,为贡士。邦人荣之,皆谓之姬贡元家。至金源氏时,其族藩衍,金昆玉季百有二十余辈。膏腴之田,千顷有寄。一门之间,衣冠济济,华萼相辉,埙篪伯仲,名著桑梓。春秋展省,岁时宴集,尊卑长幼礼仪相先。齐鲁之邦,孰不景慕?殆金源南迁,公帑赤立,乃括富民钱以犒军士。是家车运当五钱以充国用,为两凡二十五。见者闻者,咸钦慕焉。后值乱离,其曾大夫辈行,仅存十数。用是荡析,或居罗家寨,或居付村,或居任都,或寓青山,或寓李村,或寓胡氏庵,或寓第三牌性。祖孝弟忠信,安处乡枌,勤俭治生,服务田亩。以寿终于乙丑之岁(1265)。祖妣张氏,纺绩织纴,昕夕不怠。没于岁之壬辰(1292)。父成,明敏笃实,材力有余,至元初,为本邑典庾出纳,惟公母付氏,辛勤起家,见亨生禄,俱七旬有八。男孙三人。伯聚,仲顺,叔显。聚以忠力,至元八年(1271)选充控鹤。既食其禄,仍复其家。屡蒙赐赉金帛楮币。后敕授海漕部纲副千户,从宣慰阿八赤开通胶河,督造运舰。遂授中书省札,为盘(般)阳路淄川县冶头店巡检。调济宁路肥城县尉,蔚有能声。仲顺家居奉亲。叔显继为控鹤,殒于二十五年(1288)之九月。赘婿冯贵袭其职。亦俱蒙天宠,赐予良多。由此观之,可谓荣矣。

故尝谓汶阳姬氏,元公苗裔也。昔也如彼其贵而富,今也如此其富而贵。则姬氏庆门,福泽未艾,盖可知已。余以岁庚子(1300)叼令肥城,君乃状其先世行实,及其谱系,来征鄙文,刻之坚珉,以光泉壤。义在同寅,故不敢辞。乃为之序次其事,而继之以铭。铭曰:

于惟姬氏,汶上族居。祖荣乡贡,宗支百余。

上腴之田,顷以千数。输财助国,钱皆当五。

富而能训,玉季金昆。诗书礼义,人称庆门。

其后乱离,析居田里。惟祖讳义,不忘桑梓。

孝弟信忠,名誉著闻。处家以俭,治生以勤。

有子传芳,典司庾计。有孙扈从,兹焉为尉。

奉先进孝,勒石汶阳。松柏青青,泉扃有光。

大德五年(1301)二月十四日,曾孙男济宁路肥城县尉姬聚立石。

姬聚立碑,主要是祭祀祖先,也是自我标榜与表达。碑文中所记金元之际人物与史事,多可与正史相印证。如文中载录一条重要食货资料:“殆金源南迁,公帑赤立,乃括富民钱以犒军士。是家车运当五钱以充国用,为两(通辆)凡二十五。”反映了金朝晚期在对蒙古战争时财政窘迫,采取了搜刮民间的措施。姬氏作为富户,被迫献进犒军,运送25辆车的当五钱充国用。当五钱亦称折五钱,指一枚值五文,就是折合五个平钱使用的钱,最早出现的当五钱是北宋神宗年间的熙宁通宝。金朝的钱币曾效仿辽朝,实行五等钱制。据《钱潜》记载,金朝卫绍王崇庆年间(1212)曾铸有崇庆元宝篆书当五大钱,至宁元年(1213)铸至宁元宝钱真书折五钱。[5]金章宗时(1168—1208)亦以交钞与钱并行。而到了元朝,姬聚在至元八年(1271)选充控鹤,“屡蒙赐赉金帛楮币”。由此可知桑皮纸印刷纸币与金银和布帛都能同时作为货币使用,且元朝蒙古帝国的战争机器,不但有强大滚动的兵力动员能力和后勤保障,还有“至元通行宝钞”这样方便的财政支撑。

姬聚和姬显在元代均为控鹤。控鹤原指得道成仙①古人谓仙人骑鹤上天,语出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后特指宿卫近侍之官。初,唐武后尝置控鹤府,其后历代禁军亦有以控鹤为名者,成为皇帝的近幸或亲兵的名称。《元史·世祖本纪》记载,中统二年(1261)十二月“初设控鹤五百四人,以刘德为军使领之。”控鹤在元朝属于特权阶层,往往利用自己的身份特权骚扰鱼肉百姓,碑文中反映了此一情况,可与《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七《杂令·控鹤等服带》所记禁控鹤骚扰官府百姓之事相印证。元代军籍职务多世袭,姬氏一族中有多人出任此类皇帝亲军,显赫无比,家族势力也因此而渐达鼎盛。

神道碑中还涉及一条开通河道史料,也颇重要。碑文记载,姬聚任海漕部纲副千户,跟从宣慰史来阿八赤开通胶河,督造运舰。《明史·河渠志》亦记载,“元至元十七年(1280),莱人姚演献议开新河,凿地三百馀里,起胶西县东陈村海口,西北达胶河出海仓口,谓之胶莱新河。”至元十八年(1281),“授通奉大夫、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发兵万人开运河,阿八赤往来督视,寒暑不辍……运河既开,迁胶莱海道漕运使。”阿八赤即来阿八赤,宁夏人。至元十九年(1282)胶莱河被废,停止运粮。姬显“遂授中书省札,为盘(般)阳路淄川县冶头店巡检。”碑中所记姬聚督造运舰之事,可补正史细节。

碑文亦可补有关志书记载之缺。查《肥城县志》,涉王载的记载有“县西北七十里傅家岸(今属东阿)有元王载撰武安王庙碑”一句,另《全元文》载王载曾撰《抹汗遗爱碑记》。从碑文可知,大德四年(1300)肥城知县由段继祖改换为王载,又记大德五年(1301)肥城县尹王载撰《仁公神道碑铭》。所以此处记载可补肥城有关志书时间之缺。

(二)刘绂《奉符武君先茔之碑》考释

肥城武氏祖居宁阳西皋村(今鹤山乡沈西皋村),明朝弘治十年(1494),十三世贡生武得玉迁居泰安州第六乡孙伯保武家庄。①今名庄头村,元明清属于泰安,1949年划归肥城。庄头广孝思堂存乾隆元年(1736)《武氏族谱》,二十二世武孟起等考碑铭、神轴②祭祀用的祖先名讳的挂轴、传闻,草成族谱。乾隆二十七年(1762)书刻谱碑,并续族谱两本。此后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二十二年(1933)、2002年、2006年数次续修,内容完备,资料丰富。

《武氏族谱》载有两块元朝《奉符武君先茔之碑》,一块是泰安州奉符县教谕刘绂撰文,漳州路龙严县主簿易孙仁书写篆额,至元二十六年(1289)千户、成都镇抚武进立石;另一块是颜之晦撰书并篆额,延祐二年(1315)百户武全、同弟社长武成立石。此两碑均已经被毁,历代地方志和金石书目均不见载,《全元文》也未收录,今只留存于《武氏族谱》之中,是非常珍贵的文献。其中,刘绂所撰碑文详细描述了碑主武进的生平事迹,其中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此对其全文照录并加标点如下③碑文据《武氏族谱》2005年抄录。肥城市博物馆王新华提供资料。:

奉符武君先茔之碑(碑额篆书)

泰安州奉符[县]教谕刘绂撰文

漳州路龙严县主簿易孙仁书并篆额

至元二十六年春三月,承信校尉、管军千户、成都镇抚武进,介郡人郭珪、宋荣辈,踵门而来。谓余曰:进,邑之鄙人,起身武弁,赖祖宗之遗阴,膺国家之宠荣,佩银符,食天禄,于今有年矣。向以採薪之疾,不能竭忠报国,乞身谢事。奉朝命,俾男袭进职,得闲居于泰山之阳。复何幸耶。重念先世考妣,虽附葬以礼,而碑铭阙如。敢丐先生文,以表诸茔域。则列者生者俱有光焉。予以故旧,不敢以鄙陋辞。

按武氏世为奉符西高人,进之先高曾而下,俱不仕。祖季汝翁讳安,一讳贤。祖妣任氏。父赠君浩源讳深。躯干魁梧,性资纯真。宗族乡党以孝悌称。尤力于为善。无老稚皆知其为吉人也。自罗兵乱,守业农耕,而治家有法,蓄积丰实,而特乐予。岁饥,出其余饶,以济贫乏,全活者无数。故人人以阴德归之。晚年优游里社,颐养天和。宾客过从,几无人知其以子贵也者。春秋七十有六,溘从运往。德配李恭人,四德夙娴,台范丕懋,勤俭惠慈,以相夫子。说者谓其所以富而无骄,贵而无侈,博施济众,以广受乎阴德之归者,贤内助之力蓋居多焉。先赠君享年七十五没。

子男三人。长曰贵,早卒。次曰进,即今镇抚也。次曰聪。进娶闫氏、赵氏、徐氏。孙男五人。贵之子一人,名节。进之子一人,曰国贞,一名成。闫氏所生,袭父职承信校尉、管军千户、成都镇抚,配银符。聪之子三人,长曰志,次曰中,三曰思。女孙一人,适里人张氏。曾孙二人。孙男一人,名就。女孙一人。

进天资英伟,而有将略。人未之识也。及壮,以智勇闻。至元六年(1269)天兵收复江南,以良家子系军籍。在甘县籍于张万户麾下,张公奇焉,拔置左右,其亲用非他人可比。及收取襄阳、樊城、阳逻堡等处,以功充管军百户。至元十四年(1277),讨熊飞及二王,敕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明年,改昭信校尉,职如故。至元二十年(1283),朝廷以拘留使者何子志等,是以有占城之役。是役也,中书右丞相总海舟运粮,以给海南。令进率锐卒防护,过于木棉二山。巨贼黎德等,恃其犷悍,大肆剽掠。出没无常,运道几梗。进至数接战,身先士卒,夺其鸣船百余支,杀贼千余人,追奔逐北,踰白藤角,而生擒黎德。一军威服其。是岁,伪欧王逆叛,朝廷命越的迷失以讨之。元帅府遣进翼下军以从。进直抵其寨,与贼力战,所向披靡,莫有当其锋者。杀贼数千人,伪欧遁去。进引兵入山而擒之。是时,无阵不战,无战不胜。其攻城平贼之力为多。帅府特列其功于朝,授银符,升承信校尉。调军马允当,又祗受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劄付,为次受镇守隆路招讨万户府劄付,充成都镇抚。提进渡淮过江,屡获功勣,酌擬领本千户军劄付千户印信。进为人勇敢多大略,自处行伍中,尽忠竭力,不顾其身。复能推让不伐,人尤此多之。

君子曰:古者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公刘匪居匪康,疆场积仓。其后周公犹推本稼穑之艰难,而作为乐歌。进之先,农家也。子孙蕃衍甚盛,遂能光大其门闾。非积德其何能及此耶?父子忠孝福禄方来。是可铭也已。铭曰:

岱宗之阳,汶水之泱。武氏一门,其族寖昌。

其族维何,厥初力穑。非惟务农,兼种其德。

迨乎府君,居家克勤。乡党义称,宗族孝闻。

荐罹饥荒,能也所藏。济贫周急,动罔不臧。

闾里怀之,亲戚依之。何以报德,阴德归之。

为善之利,神理昭示。躬不骄吝,以贻后嗣。

有子而贤,克绍尔先。于公高门,此得其传。

神奋威武,董兹师旅。不顾其躯,以报明主。

乃讨群凶,尽力竭忠。悉平群盗,爰定厥功。

篆佩银符,荣膺庞命。宽猛相济,镇蜀德政。

誉重于朝,勲书于策。曰予何德,先祖之德。

门阀日隆,福禄方兴。父既致仕,子復是承。

古求忠臣,孝子之门。顺亲有道,以事一人。

皇帝曰俞,方叔召虎。凤篆龙章,显汝父母。

今名著闻,孝心凄恻。丘垅嵯峨,林树森植。

刻石勒铭,著此芳声。以慰幽明,以传亿龄。

大元国至元二十六年(1289)岁次己丑仲吕月上旬谷旦。

承信校尉、管军千户、成都镇抚进立石。

据该谱记载,武氏始祖为武圃,字雨畦,金朝人,六子。次子武善,字仲懿;四子武安,又名武贤,字季汝。两者后人皆置先茔之碑。武氏祖墓位于黄家西皋村琵琶山之阳,墓封土高大,墓地有石碑、石人、石兽等。咸丰元年《宁阳县志·古迹·茔墓·元》记载“敕赠承信校尉武深墓,在县西三十里西高村东,墓碑螭首龟趺,墓道左右翁仲森列,石兽无缺。”另记“诰封显武将军武进墓,在县西三十里琵琶山前,墓碑螭首龟趺,墓道左右翁仲森列,石兽无缺。”清朝时原来“丰碑屹立”的石碑已经“第字迹患漫,惟余碑额篆书‘显武将军武公铭记’及‘诰封显武将军’‘宽猛相济风’有十余字可识”。武进、武国贞、武祥、武士英、武净传记载入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人物·武功传》之首,武元、武全入《宁阳续志·人物·忠义传》,黄恩彤皆有赞。但武氏仅为中下层武官,其事迹在正史中并不见记载,故此碑文可补史之遗缺。

从碑文中可知,碑主武进字君光,至元六年(1269)以良家子弟身份随军,参加了元世祖朝一系列内外争战。赵翼《廿二史劄记·元史·黩武》称元初“有事于南宋,攻襄樊,攻涪渝,下江淮,降宋主,追二王于闽广,先后十余年。又兴安南之役、占城之役、缅国之役、爪哇之役。安南凡三征,军人从间道始得归。征占城,舟为风涛所碎十之七八,国王已逃,官军深入为所截,力战得归。世祖时用兵已四十余年。世祖即位,又攻讨三十余年。无岁不用兵,自古用兵,未有如是久者。”这些战事武进大都身预其役,对此,碑铭有浓墨重彩的描述。

武进先在万户张弘范(1238-1280)麾下任亲兵,参加了平定南宋之役。先后随其南下襄阳、樊城、阳逻堡,因功被授予管军百户,累记功劳做到忠显校尉、管军总把,又改正六品昭信校尉。此后宋恭帝降元,宋宗室赵昰、赵昺先后被拥为帝,在东南沿海坚持抗元。1279年崖山(今广东新会崖门)海战,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自尽,宋亡。时武进奉命随忙兀台、唆都等率舟师追歼宋二帝。碑文称赵昰、赵昺为“二王”,可见是站在元廷立场,不承认二人为宋皇帝。

武进参与了越的迷失①越的迷失即也的迷失,以骁勇赐号拔都儿,历任江西参知政事、福建参知政事。征战的大部分战事。平宋之役中,武进先后参加对熊飞②熊飞,广东东莞人,1276年守潮、惠二州,攻广州,复韶州。后御元军于南雄,不支奔韶州。元军围韶州,熊飞率兵巷战,兵败赴水死。、黎德③黎德,广东新会人,1283年参与林桂芳与赵氏建立的罗平国,年号延康,有船艇7000之众,号称20万义军。与欧王④欧王,即广东人欧南喜,时在清远称王,建元称号,设官置署,众号十万。执杀元将合刺普华,切断通往占城的饷道,并进袭广州,兵败后走新会,与黎德会合。的战斗。武进以讨熊飞有功升职,奉部途经木棉二山时,遇上黎德军截击。武进身先士卒,杀兵千余人,激战一日后生擒黎德,立有大功。《元史·本纪世祖》所载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己丑,“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也的迷失禽获海盗黎德,及招降余党百三十三人,即其地诛黎德以徇,以黎德弟黎浩及伪招讨吴兴等槛送京师。”即指此役。后于新会战欧王、黎德,武进直抵敌寨,擒获欧王。

占城之役中武进也有所表现。占城之役,是至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282-1284)元军攻占城国⑤蒙元时,越南的北部属于交趾(安南),中南为占城(占婆)。的作战。1277年,忽必烈发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汉军7万,船500艘和云南兵6000人、黎族兵1.5万人,以海道万户张文虎运粮17万石攻交趾。海路军途中遇交趾船400艘,斩4000余人,俘百余人。元朝立占城行省,企图以此为据点向海外扩张。1282年,忽必烈派遣江浙、福建、湖广兵5000人,海船百艘,由唆都率领,自广州航海至占城港。交趾、占城两国国王都躲进深山进行游击战,口头投降而不给土地与兵员后勤实利。此役中武进率锐卒防护海舟运粮,保护运道。另族人武元任领军都镇抚,从征交趾,但不幸阵亡。

谱载:武进子武国贞袭父原官,寻迁武义将军、征西副元帅。大德时(1297-1307)擢升显武将军(从四品武官)、川西万户总管府万户管理、军民都总管。数年召还,至大二年(1309)仍开府蜀中。大德五年(1301)后为征西副元帅,并在边塞置万户总管府。至大二年(1309)死在任上。武进之孙武祥延佑二年(1315)随元明宗出镇云南,泰定(1324-1328)时为河南副元帅。武进曾孙武士英至正初(1341)官指挥使。元孙武净,行杻密院同知。武浄在籍起兵,“族之力能执兵者皆与焉”,至正二十一年(1361)与察罕贴木儿击降田丰于东平,次年以兵围益都(青州),田丰复叛,武浄率本部奋力战死。其子武璥,至正二十二年(1362)率族之勇士踏敌营,七入七出,卒夺亲尸还葬于武家庄,寻以元运告终,伏处乡里。武氏以武力称雄,是元朝统治的既得利益者。元末红巾军起义之后,武氏解甲归田,开始了诗书耕读的生活。

以上是刘绂《奉符武君先茔之碑》中记载的重要内容,可谓融碑主个人史、所在家族的宗族史和地方史于一体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肥城谱牒中元代两篇先茔碑文的价值

考察肥城谱牒中的元代先茔碑文,可以确定参与者多是地方性人物,受委托撰碑人多是公众和朝廷认可的儒者。撰文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提到蒙古人的名字,称反抗者为盗贼,极力称颂碑主英勇善战、忠贞多智等个人品德,可见参与者或主动或迫于形势认可并顺应了元朝的统一大势,代表了当时地方豪强在朝代更迭动荡之际的心理和外在行为表现。撰文者通过征引《诗经》《左传》的典故宣扬华夏正统的思想意识,体现出在异族入侵的高压态势下,汉族知识分子依然坚守儒家思想,希望在乱世中留守住传统精神家园的努力。碑文中关于人名、地名、时间、称谓、职务、世系、战事等信息的详细描述,既体现了在朝代更迭之际个人的宦海浮沉、家族兴亡,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对地方历史人物的考证、历史细节的补订、重要历史事件的重新梳理和认识有重大价值。

肥城武、姬氏的神道碑和先茔碑是谱牒中的碑文代表。新碑刻形式的普及,揭示了社会变动引起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融合和文化张力,这是元朝武力起家阶层立先茔碑的共同文化背景。在当时蒙古势力的残酷统治下,地方豪强势力通过为祖先立碑间接为个人显功扬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存订正史料和传承弘扬文化的作用。对此,汪宝树在《姬氏志·序》中有名门宗谱“经典所不载者,足以订史传之讹,而补方策之不足”的评论,将“多信而有徵”的家族碑铭、地方资料提高到文化史实文献的地位。进一步深入挖掘地方谱牒中各种碑文的记载并进行系统、科学的拓展研究,可以深化后人对历史的认识,征正史之不足,大大扩充现有的研究视野、方法和途径,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肥城武进
肥城桃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肥城桃产品包装现状与品牌化发展建议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进 侨连海外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可持续建设思考
——以山东肥城桃为例
一业活 百业兴
优良地方品种肥城桃作母本的杂交育种研究
武进甲先生飞澳洲,是夜雨
山东省肥城市零售业劳动关系现状研究
武进不锈募投项目新产能如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