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读书图,是为了拓展图书馆学、阅读学的领地而进行的新探索,是对中国古代“左图右史”学术传统的继承,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调研、整理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基于图像对中国古代图书的载体更替形制演变、创作校勘、讲习传授、读者变迁、阅读风尚、装帧保护、批点用品、藏用环境、时代背景、发展特点等进行深入探索。全面理清了中国古代读书图,一则可凭借形象生动的图像带领今人回到中国古代的读书现场,充分领略中国的读书传统,增强传承弘扬的自觉性;二则可凭借具有写真性质的图像验证或纠正以往单纯基于文字资料编撰的图书史、编辑出版史、阅读史等与书有关的专科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三则流传下来的读书图都是永恒的阅读推广宣传画,其中的人物都是永恒的阅读推广大使,诠释读书图本身就是推广阅读,基于读书图开发文创产品,也是推广阅读的好办法。
本专题包括5篇论文,是我们在中国古代读书图研究方面交上的第一批作业,每篇都代表一种研究角度,分别是对一幅读书图、一代读书图、一类读书图、一家读书图、一地读书图开展尝试性研究,意在发凡起例,为后续研究探索方法。王波的《〈观书沉吟轴〉与〈春闺倦读图〉:中国古代最美读书图研究》,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两幅读书图,但研究策略是对每张读书图尽可能详细地解读,充分阐述蕴含其中的阅读文化。兰钰嵛等的《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虽然只研究画像石(砖),但因为汉代纸张初兴、质量偏差,不适宜作为绘画材料,简帛易朽,存世帛画只有20余幅,其中亦无读书图,所以画像石(砖)上的读书图也就是汉代的读书图。此文发现的贵妇读书、胡僧讲经、壁上挂简都较有学术价值。汤谷香等的《清代瓷器中女性课读图的图像学解读》,集中研究课读图这类读书图,课读图的最大特点是充满吉祥的隐喻,如“红杏尚书”“蟾宫折桂”,对了解科举制度下中国古代读书文化的特点很有帮助。许晶晶的《清代改琦所绘〈先贤谱图〉中的读书图》,对一个画家的读书图开展研究,而且收集这个画家的主要读书图作品的书为海内外孤本,就藏在作者所在的图书馆,此文自有揭秘的价值。林郁的《上海博物馆藏古代读书图》是对一地博物馆收藏的读书图进行研究,藏有读书图的博物馆不在少数,这个方向的研究空间很大。
希望通过这些成果,让大家感受到研究读书图的意义和价值,领略到读书图的魅力,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中国古代读书图,引领读者传承、发扬优秀读书文化,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