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图书馆统计的核心价值与发展倡议
——《图书馆统计工作共识》解读

2020-01-09 09:59
图书馆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共识图书馆工作

潘 颖

0 导言

2019年11月19~22日,“提升效能、创新发展与图书馆统计”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召开,国内外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业务骨干25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提升效能、创新发展”的主题,探讨新时代的图书馆统计工作,形成成果文件《图书馆统计工作共识》(以下简称《统计共识》)。《统计共识》阐述了图书馆统计工作的价值,提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倡议,内容涵盖统计原则、统计制度建设、统计标准研究、统计网络建设、统计数据的公开共享、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统计法规制定等。笔者结合社会环境、图书馆统计现状和事业发展需求,解读《统计共识》,分析其背景和核心价值,探讨其具体内涵和必要性。

1 《统计共识》提出的背景

1.1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最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加强公共图书馆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是保持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现代化治理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对事业发展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规划的过程,强调管理和服务绩效、注重社会融合与社会参与。一方面,在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通过绩效管理及绩效评估提高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对公共图书馆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推行信息公开和年度报告制度。因此,构建政府、图书馆、社会机构与社会公众的多元主体联动态势和良性互动格局已成为法治的逻辑要求。在这背景下,图书馆通过数据进行现代化治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相关利益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是促进图书馆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图书馆治理走向“善治”的关键手段。

1.2 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公共图书馆正经历变革转型的新阶段,越来越强调管理绩效和服务效能,专业化、体系化、社会化和数字化成为新业态。我国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摸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图书馆发展路径,这就更需要对全面、准确、规范、可比的数据和客观事实进行研究分析和国际比较,从专业角度认识自身乃至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判断发展趋势,进而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和发展规划,以促进图书馆的效能提升、创新发展,确保图书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对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图书馆统计工作发展的需求

2009年《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统计(GB/T 13191-2009/ISO2789:2006)》施行,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统计事业与国际接轨。2013年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计分会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发布了《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绩效指标(GB/T29182-2012/ISO11620:2008)》,推动图书馆业务统计向绩效评估方向发展。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确立了以效能为导向的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思路将统计与评估理念推向高潮,进一步促进了统计评估实践和图书馆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尽管如此,我国图书馆统计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长期以来图书馆统计意识普遍薄弱,日常统计工作缺乏规范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相关统计标准在国家层面未得到深入的宣传介绍和具体落实[1],业内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学习贯彻;统计指标体系发展滞后、统计标准和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缺乏国内与国际横向比较的可能性,国家、地区和单馆数据发生冲突的情况屡见不鲜;统计体系不完善,全国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关键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存在较大争议;统计数据公开不顺畅、不及时,致使数据获取困难等。这一系列问题,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亟待学界业界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真正发挥图书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1.4 《图书馆统计宣言》落实的要求

2008年8月国际图联主席克劳迪娅·卢克斯(Claudia Lux)在统计与评估专业组蒙特利尔会议上提出制定全球性图书馆统计文件的倡议,以证明图书馆对用户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其后,国际图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成立“全球图书馆统计”项目,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图书馆统计国际标准为基础,为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制定了一个标准调查问卷表[2],2010年发布《图书馆统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张红霞在2009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图书馆管理、评价与图书馆立法”分会场上对“全球图书馆统计”项目作了介绍,并在《宣言》发布后翻译出中文版本。《宣言》关于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西方语境论述,在国内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相关宣传解读和研究也凤毛麟角,其后两年内在期刊上正式发表的探讨图书馆统计相关工作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但毋庸置疑,《宣言》深刻阐明了统计对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和获得社会价值认同的重要作用,也为全球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科学的统计工作对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凸显的今天,中国图书馆与国际接轨,践行《宣言》关于统计工作的理念和倡议,不仅有利于我国图书馆统计的专业化发展,也将极大丰富《宣言》的中国化实践。

2 《统计共识》的核心价值

近年共识的构建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现代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各界对其主要的或者重要的公共性议题具有良好的共识基础[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茶话会中强调了凝聚共识的重要性,指出“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基于对现存问题的全面审视和把握,形成问题共识、梳理理念共识、构建共识机制,能改变传统的建设观念,也为实践探索提供经验总结和路径指导。《统计共识》的提出及发布,其核心价值在于4个方面。

2.1 深化价值认识

价值认识是对客观事实认识发展过程的深化和升华,能给主体指明实践目的和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统计工作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根本原因在于对统计的价值认识不足。《统计共识》从新时代社会环境及图书馆事业发展要求出发,对图书馆统计的功能进行全面深刻的归纳阐述,在强化图书馆统计传统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统计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从思想认识层面树立图书馆人的现代图书馆统计理念。

2.2 唤起广泛重视

对图书馆统计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必然能推动实践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统计共识》经由众多专家代表对统计理念、统计现状和存在困境等现实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并公开发布,不仅是会议成果的凝练,也是从共识的高度和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会议的精神,在行业内形成持续效应,唤起整个行业对图书馆统计的高度重视。

2.3 提出目标指引

发展目标是工作实践的方向指引,也是具体发展路径设计的依据。《统计共识》提出了新时代图书馆统计发展的目标——建立覆盖全面、规范可比、公开共享和与时俱进的统计体系。该目标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统计工作的体系化发展方向,同时指出统计工作最终需要实现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可比性与时代性等具体原则与品质要求。

2.4 凝聚行业力量

《统计共识》作为倡导性文件,重要意义在于倡导学界和业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合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图书馆统计工作与时俱进,为今后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出铺垫,有效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统计共识》的内容解读

3.1 图书馆统计功能的价值阐述

《统计共识》根据《图书馆统计宣言》的“图书馆统计:数据使其与众不同”“图书馆统计之昭示”“图书馆统计之品质”“资金、立法和网路体系”“宣言的贯彻实施”五大内容[2],归纳凝练了新时代图书馆统计的价值和意义:“记录图书馆的发展进程,支持图书馆的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增进图书馆行业之间、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3.1.1 图书馆统计的传统功能

从现有的关于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研究文献来看,《统计共识》前两分句提出的“史料记录、业务促进和决策支撑”三种功能是当前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统计工作价值的普遍认识,可以归纳为图书馆统计的传统功能。统计数据是图书馆发展历程的最直观体现,是记录图书馆发展脉络的重要史料。基于数据事实的绩效评价和管理,能有效促使图书馆发现自身问题,改善管理和服务,从而提升服务效能;对新型服务进行统计调查追踪,考察其资源投入、服务产出情况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效果等,能有效支撑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在数据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当前的发展水平、发展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全局性掌握,有利于图书馆及政府为事业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和发展规划。《统计共识》重申图书馆统计的三大传统功能,有利于强化图书馆界的已有认识,提高行业对于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3.1.2 图书馆统计的社会化功能

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呈现法治化、社会化等新业态,图书馆统计需要发挥新的功能价值,才能支撑图书馆的现代化治理和社会融合发展。《统计共识》关于新时代图书馆统计社会功能的阐述可以归纳为:监督功能、交流功能和话语功能。首先,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其经费预算、资源配置、管理水平、体系建设和服务效益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并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其次,公共图书馆以数据为媒介展示自身管理服务情况、效能水平和社会影响,形成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交流互动,有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了解,从而获得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可和支持。再次,新时代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多参与到社会发展事务中,与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关联。为了与社会更好地融合共生,图书馆需要主动融入社会,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推广正面形象,构建话语空间,彰显社会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保障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统计工作的社会化功能价值,真正从思想层面扭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偏差,树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统计理念,指导图书馆实践工作的开展。

3.2 问题导向: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发展倡议

《统计共识》立足于当前我国图书馆统计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统计原则、统计制度建设、统计标准规范、统计网络建设、统计数据公开共享、统计数据分析应用及统计法规制定七大方面,提出图书馆统计的发展倡议。

3.2.1 强调全面性原则

全面、准确、可比的数据对图书馆统计功能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统计共识》第一条首先强调了统计的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全面收集一切可获取的、与图书馆服务绩效相关的数据。”该条关于“全面性”的论述,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统计指标的全面性。指标的全面性,是指以效能为导向的投入产出关键指标的全面性。政府主管部门的统计指标通常具有普遍适用性,是关键性指标中的核心指标,但往往会忽略个性化特色。除核心指标外,各馆还应充分关注本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特色,一切能反映资源投入和产出绩效的、可以获取的原始数据,均应进行全面性的收集和记录,以充分反映本馆事业发展脉络及发展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定性资料也应囊括在图书馆统计的范围之中。未来的社会是信息互通的文明参与型社会,用户行为、用户需求、用户偏好及用户满意度等定性资料的统计,将为图书馆发展提供创新的灵感和动力。这一点尤其受到国外图书馆的重视。美国洛杉矶郡图书馆、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等均通过调查用户需求和服务体验,合理调整服务方向,并以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成功故事宣传图书馆的突出贡献,为图书馆赢得广泛的社会(资金)支持。

(2)统计主体的全面性。全面收集一切可获取的数据,毫无疑问应涵盖当前所有层级的图书馆。“图书馆统计数据的收集总是开始于单个图书馆,但其标的应该着眼于地区和国家级的数据编辑。”[2]《统计共识》提出“建设覆盖全面的统计体系”,首先强调统计主体的全面性。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市、县(区)、镇街、社区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确立,基层图书馆已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区域性、全国性的图书馆统计仅限于县以上的图书馆,大量乡、镇、村的综合文化中心图书馆(室)并未纳入统计范畴,难以反映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貌。统计主体缺乏全面性,给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带来困难和谬误,从而影响图书馆区域性、全国性政策制定和决策规划的质量,最终危害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3.2.2 强化制度保障

“国家乃至国际级图书馆统计的品质取决于每一个图书馆正确、及时地递交统计资料,也取决于精心的编辑以纠正错误和理解。”[2]必须重视统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保障统计工作有效、规范地运作,以保证数据统计的品质。《统计共识》在第二条提出:“加强图书馆统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科学的规范为指引,以有效的管理运作为保障,确保统计数据的来源真实、统计过程规范、发布及时、结果可比。”

健全规范的统计制度应该包括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指标体系、更新机制及奖惩措施等内容。从个体或地区来看,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及其所在区域的服务体系并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统计制度,对统计工作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定,组织架构上缺乏保障,统计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统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对指标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晰,数据统计随意性较大;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流于形式,没能发挥纠错功能;统计分析使用不足,数据的价值缺乏充分挖掘。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积极编制本馆及地区服务体系年度报告,对相应的统计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统计管理等做了较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以“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区级馆含总分馆体系)为主的数据报送制度,由中心图书馆办公室领导开展,全市统一指标体系、统一统计口径、统一报送时间,形成业务骨干、部门主任、分管领导三级审核制度,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形成业内质量较高的《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而深圳图书馆通过制定《信息工作制度》《信息报送规范》等规章,将统计工作常规化,保障年报信息统计、收集和报送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也为全国图书馆有效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或国家图书馆牵头,建立统计标准规范及各类业务标准的培训制度,加强图书馆各项业务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普及和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做权威的解读,深化和统一图书馆员对各项指标的理解和认识等,保障全国各级图书馆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2.3 建设标准规范

《统计共识》第三条提出:“重视图书馆统计标准规范的研究,确保统计工作的与时俱进,以帮助图书馆有效应对新资源和新服务等带来的新挑战,有效支撑图书馆的规划与决策管理。”

统计标准规范是统计工作的科学依据和指引,是体现统计工作科学性的核心要素。一般来说,重视图书馆统计标准规范的研究,一方面必须保持标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才能有效揭示个体、区域乃至全行业事业发展脉络;另一方面,统计标准的规范化须具有明确性,即有科学完备的统计指标体系,对指标范畴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指标含义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对统计内容、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等进行详细的界定及解释,以便操作执行,特别是对指标概念中存在争议的,更要明确加以界定[4],才能为全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连通奠定基础,也为图书馆国内及国际比较提供保障。《统计共识》突出强调了统计标准规范前瞻性研究的重要性。图书馆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转型和创新,统计工作要发挥对创新服务的支撑引导作用,准确地全面反映事业发展的特征。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具有时代敏感性,能捕捉行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新动向、新趋势,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指引。

《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统计(GB/T13191-2009/ISO2789:2006)》于2009年9月1日施行,与前一代统计标准《情报和文献工作机构统计标准(GB/T13191-1991)》相距18年。公共图书馆执行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中专门针对图书馆设计的附表3《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年报》,其指标延续了十余年,至今未有新的变化。这期间公共图书馆事业出现了众多新业态,统计标准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服务的创新。比如,电子文献馆藏量如何计算、数字阅读量如何合理统计、体系建设中通借通还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如何衡量等,仍缺乏科学统一的统计规范;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传统的“网站访问量”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情况;围绕“全民阅读”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学界和业界尚未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与成效探索出一套科学完整的衡量指标;各图书馆的公共交流、文化交流功能的拓展、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共赢以及文创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在现行的统计标准中均缺乏相应的考量。因而,重视图书馆统计标准规范的研究,及时更新、规范、完善和发展指标体系,为图书馆统计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势在必行。3.2.4 建设统计网络

《统计共识》第四条提出:“共同推动区域性、全国性图书馆统计网络建设,维护区域性、全国性统计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准确反映区域乃至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水平,为政府决策特别是政府管理图书馆事业提供科学的依据。”图书馆统计是一项整体化、系统化的工程,应该包括图书馆个体、区域图书馆体系以及全国图书馆事业三个层次的统计。建设区域性、全国性的统计网络,能将各类型统计主体、指标体系、统计口径、数据纠错、数据历史等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各图书馆统计工作自成一体、各行其是的分散状态,也能有效解决数据分析利用的时效性和便利性问题,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同时,通过大数据处理与应用,能更快捷地深入开展数据关联分析,挖掘统计数据更深层的内涵与价值,迅速准确地反映区域乃至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为政府决策特别是政府管理图书馆事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欧美图书馆很早便建立起全国性的图书馆统计网络。为规范资料的收集种类、术语定义、收集方法,乃至整理方法、公布方式等,以保持资料查找的便利性和统一性,1982年美国一些从事图书馆统计资料收集的机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开始建立一个相互合作并能发展为机读数据库的体系[5]。1987年英国建立起“英联邦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统计集成系统”(LISU),主要为英联邦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用于收集、分析、发布统计信息,此外还建有SCONUL网站,主要为英国和爱尔兰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提供统计服务[1]。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欧洲委员会资助的LIBECON项目,建立了收集、发布和诠释国家层面统计数据的网站,以推广相关统计标准的应用及执行质量,为国际或国家级行业学会提供建设性工具。LIBECON项目遵循国际标准ISO2789“国际图书馆统计”和ISO11620“图书馆绩效指标”进行标准化问卷设计,用以收集各类型图书馆的统计数据,覆盖欧洲30多个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美国、墨西哥、日本等自愿参与该项目的国家[6]。我国台湾地区的实践也为图书馆区域性统计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为宣传推广《图书馆统计标准(CNS13151)》,统一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统计基准与方法,掌握图书馆的即时资料,作为评价各类图书馆业务的参考,2006年我国台湾地区规划建立网上填报系统,2008年底建成“图书馆调查统计系统”,使用对象囊括各类型图书馆,由系统生成的报表公布于相关单位的网站[7],并基于数字平台的数据开放和共享,方便快捷地为普通民众提供各类图书馆的最新发展和历年统计数据,加强各界对图书馆事业运营现况和历史情况的了解,为图书馆界学术研究提供数据资料[8]。

3.2.5 推动数据开放

公开共享是现代图书馆统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图书馆统计实现新时代社会化功能的重要前提。因而,《统计共识》第五条提出:“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信息公开,实现统计数据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以增进行业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使图书馆获得政府与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将信息公开作为其中一项基本要求,明确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年报制度,定期公布服务开展情况,完善反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统计数据作为政府、社会、公众了解进而关注图书馆发展的最直观素材,无疑是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图书馆实现与政府、社会及公众良性沟通的重要基础。首先,通过信息公开,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图书馆治理,不断发挥社会力量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用户服务、馆际合作以及业务辅导中的积极作用,使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9]。其次,通过官方途径公开并共享统计数据,为各类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获取数据资料的便利,同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促进行业研究和行业发展。再者,统计数据的公开共享,将进一步加深国内各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学习,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了事实支撑。

我国图书馆信息公开起步较晚,虽然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逐渐得到改善,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数据公开形式单一、缺乏可读性;公开的数据项目不完整、不统一,难以开展横向比较;数据公开的渠道途径不一致,造成查找困难;数据公开滞后、缺乏时效性,等等。因此,进一步推动统计数据的公开共享,建立健全的图书馆信息公开制度仍然是推动图书馆统计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3.2.6 深化数据分析利用

毫无疑问,单个图书馆的管理决策乃至整个事业的政策制定,都离不开对基础数据的深入研究与分析。《统计共识》第六条立足于统计社会功能价值的实现,提出:“主动关联社会环境因素,深化统计分析,挖掘图书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层影响,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不断走向社会和公共空间,社会各界也不断融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近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积极投入到区域改革之中,在政府决策、民众素养、权益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例如,各城市不断深化覆盖全市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化、均等化,保障公民的公共文化权益;图书馆全面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决策,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并广泛融合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为推动全民阅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面临着信息化社会的严峻挑战,图书馆服务可替代性增强,图书馆在全方位融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需加大精力整合渠道,强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宣传,提升图书馆在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保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良性沟通的前提,单纯的数据呈现不足以展示图书馆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要在图书馆核心领域和重点领域,诸如全民阅读、知识获取等方面,向全社会发出图书馆的声音,各类专业性研究报告、年度报告等高品质的材料已成为图书馆宣传必备的工具。2019年8月国际图联发布《国际图联战略框架2019-2024》,提出将制作质量高、影响力强的工具作为图书馆高效宣传的基础,向外界展示图书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力量,以强化图书馆的全球话语权[10]。因此,主动关联社会环境因素,深化统计分析,挖掘图书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层影响,形成高品质的统计分析,以专业化或通俗化的呈现方式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传播,能营造出有益于图书馆发展的舆论空间,也在公众心目中逐步树立起图书馆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构建图书馆的社会话语权。3.2.7 制定配套政策

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统计共识》第七条提出:“促进图书馆统计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全面统筹管理。”

近20年,发达国家逐渐在其图书馆法律体系中体现图书馆统计的相关规定,以保障图书馆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1992年英国国会通过《公共图书馆调查程序法则》,在法律上肯定了图书馆调查的地位[11];1994年美国制定《美国教育统计法》,全面规定图书馆统计的权利和义务[1],强制各类型图书馆必须配合统计执行机构—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进行统计调查工作,保证了统计数据的有效回收(统计数据回收率基本在90%以上)[11],并且使数据造假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实施条例》对全国各行各业统计工作的调查计划、统计制度、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总领性规定。具体层面,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分别执行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以及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文化、文物统计报表制度》和《教育部统计报表制度》。总体而言,上述法规制度均非专门针对图书馆行业的统计制度,未能在专业化层面对图书馆行业的统计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以形成统一科学的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两部法律对推动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公开及年报制度作了明确的要求,但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法律要求,切实推动实践工作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强两法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定。统计工作要加强规范科学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管理运作的制度建设,建设统一便捷的网络等,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必不可少。因此,促进图书馆统计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健全图书馆行业的统计法规政策,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全面统筹管理,既是现代图书馆统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图书馆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然途径。

4 结语

总的而言,以统计数据来揭示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科学有效地评价图书馆的管理和绩效,促进图书馆管理专业化和服务效能的提升,是新时代我国图书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统计共识》作为“提升效能、创新发展与图书馆统计”学术会议的重要成果,从思想认识层面引起学界和业界对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重视,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对行业形成发展合力发出了有力的呼唤与倡导,将对我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建立覆盖全面、规范可比、公开共享、与时俱进的统计体系,有赖于业界、学界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图书馆之间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建立系统规范的区域性、全国性统计网络。同时,业界与学界也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理论联系实践,深入开展指标体系、统计标准、统计配套政策等相关研究,深化统计分析工作,构建起中国图书馆的社会话语,共同讲好新时代中国图书馆的成功故事。

猜你喜欢
共识图书馆工作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图书馆
不工作,爽飞了?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选工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