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广东·东莞 52380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学生多数都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加上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现象严重,一直享受着家人的关注和关爱,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会很快有帮助他或者她的人出现,这样的生活环境很容易出现孩子抗挫折能力不佳的情况,一旦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叫苦连篇,就中途退缩,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未来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小学班主任就需要高度重视抗挫折能力的发展。
抗挫折能力提升,是挫折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此能力关乎到学生能否成长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尤其在当前小学生学业压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他们能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畏挫折的心态,敢于挑战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格局;抗挫折能力的提升,关乎到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环境的构建,依靠有效的挫折教育活动,可以使得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然后懂得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寻找有效的方式去排解,继而迅速地步入正轨,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或者生活实践中去。新课改提出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对于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将学科教育与未来学生持续发展关联起来,显然挫折教育关乎的是学生优良心理素质,关乎的是学生优质的精神塑造,这同样关乎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也需要将其看作为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管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其在参与挫折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为目标,确保采取有效的挫折教育模式,优化挫折教育内容,继而慢慢步入到理想的抗挫折教育环境和氛围中去。在此方面,小学班主任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下环节:
挫折是人生中必然需要面对的,它与我们的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将挫折看作为精神营养,但是很多家长都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待小学生就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其他方面遇到的任何困难我都可以帮他去处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思维惯性:挫折是可以被避免的。带着这种错误认知成长起来,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遇到挫折之后,就会手足无措,这也是社会巨婴形成的初级阶段。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挫折,首先告诉学生挫折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人的一生都与挫折相伴,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挫折,写不好字是挫折,总是丢三落四的也是挫折,做不出难题也是挫折,遇到好朋友误解也是挫折,遇到爸爸或者妈妈的责怪也是挫折。也就是说让学生意识到,挫折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在遇到的时候想办法去克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长期处于挫折的环境中。当学生对于挫折有着这样的认知之后,在下一次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去解决,而不是去等待有人来帮助他或者她来解决。比如在一次班会主题活动中,教师让某学生去担任组长,安排大家去做好对应的主题准备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当组长,他发现自己发布任务之后,很多组员都不配合,一个很小的任务花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完成,他很忧虑,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心里想着:老师一定可以帮我解决的。班主任在与他进行沟通的时候,就了解到他这样的心理,于是班主任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你觉得这对你是个挫折吗?做小组组长,但是自己的组员不听自己的?他说:是。班主任继续引导:那你有没有克服这个挫折的信心呢?你有没有想一想为什么组员不听你的呢?你在做组员的时候,别人做组长,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在听到老师的讲述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做决策前并没有跟自己的组员进行沟通,就直接发布命令,忽视了大家的感受,所以才没人配合他。在找到这个差异之后,果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他也因此认识到很多困难都是可以被克服的,要学会去反思,学会去观察,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班主任要想达到上述的挫折教育目标,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触角,确保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动态,然后结合他们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挫折教育契机,继而确保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抗挫折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需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经历,这样才能够确保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需要借助各种机会,给予小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然后让他们在这样的空间中去战胜挫折。比如曾经遇到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她学习成绩很好,性格比较内向,她不太喜欢参与到课堂交互或者集体活动中去,在课堂讨论或者小组交互的时候,也常常可以看到她一个人坐在那里,仿佛这一切都跟她没有多大关系,虽然部分学科老师也进行了提点,但是感觉作用不大。针对于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积极主动地与她家人进行沟通,才了解到她的爸爸很早去世了,自己跟着妈妈生活,妈妈上班也比较辛苦,几乎没时间照顾她。她就自己做完作业,做家务,做饭,很早就学会了独立生活。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她不太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只喜欢安静地看书,安静地做功课。班主任在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就制定了对应的挫折教育方案,利用“我爱生活”主题班会的时间,让学生都到讲台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专门点名让她来讲述,她带着抗拒的眼神怯弱地站到了讲台上,此时班主任和蔼可亲地说:没事儿,只要讲述你自己的故事就行了,没有必要去担心,我们都是你的老师或者同学,只是希望可以多了解你一点。在听到班主任的话语之后,她翻开了自己的发言稿,虽然在其中也可以感受到声音的颤抖,但是总算完成了这个讲述。在讲述之后,班主任还专门让几个同学来对于她的发言进行评价,有学生说:我觉得你学习很好,人也很好,我要是你,我绝对尾巴都翘上天了。也有学生说:我觉得你多发言,这样我们才会更加了解你。还有学生说:你能不能辅导我学习啊,我话挺多的,但是我绝对不会吵到你的。可能对于她而言,上台发言就是她自己的挫折,自己的困难。但是如果能够在这样和谐友善的环境下,她就可以慢慢地走出来。后来各个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性地给予她这样的机会去表现自己,慢慢的发现她渐渐喜欢上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状态也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在给予学生自由空间的时候,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达成默契,确保家长可以正确去面对孩子的挫折,让他们自己去消化,继而使得学生成为抗挫折能力提升的行为主体,使自己意识到需要去克服对应问题,再在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挫折的克服任务,由此步入到更加理想的抗挫折教育格局。
对于班主任而言,除了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做好挫折教育工作之外,还可以积极以主题班会的方式来进行抗挫折能力的锻炼。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需要以平时班主任观察到的现象为基准,这样才能够引导抗挫折能力的发展是符合学生生活实践的,这将为对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教师是以“我知挫折”为主题来展开的,教师选择的篮球明星科比的传奇传记,让学生通过观看这种传记的方式,却感受科比对于篮球的热爱,去思考他是如何去面对困难的,是如何去面对挫折的。在观看完毕这样的影视作品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去讲述自己克服困难或者挫折的经历:可以是成功克服的故事,也可以是没有克服的挫折。在这样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挫折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要像科比一样,要懂得去克服,要懂得与困难或者挫折协同生活,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科比以不断努力的姿态去面对挫折,使得自己处于欢乐和幸福的状态,这样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各种可能面对的问题或者挫折。在此过程中某学生讲述了自己戒掉网络游戏的历程,他说的很诚恳,也很符合事实,当时的班主任知道其实还有不少的学生存在游戏上瘾的情况,这个问题部分家长已经反馈了,发现孩子们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在他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教师提出了很多交互性的问题:你觉得最好的克服方式是什么?你觉得玩游戏对于自己的学习或者生活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很明显这样的问题就是在帮助一些有网瘾的学生询问的,在这样的交互中使得实际的故事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能。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将主题班会活动融入到挫折教育中的时候,需要懂得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成为主角,在这样潜移默化的交互中,就可以使得抗挫折教育的氛围和环境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当然在主题活动开展的时候,还可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他们对于挫折的看法,他们应对挫折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看到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管理行为,必须要是有利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而抗挫折能力将成为学生未来面对各种困难的重要素质,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可能使得学生的发展难以朝着预期的方向进行。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班主任需要正确的做好挫折教育的部署,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挫折教育方式,营造理想的挫折教育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