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2020-01-09 08:08王磊峰
陶瓷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窑炉活态景德镇

许 亮,王磊峰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0 引言

“水土宜陶”的景德镇有着悠久的陶瓷制造历史,尤其是宋元以后,景德镇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博采众家之长,逐渐成为“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天下瓷都,也因此造就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依靠单一手工行业兴盛千年的城市奇迹。“工场手工业是一种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1],具体到景德镇的制瓷领域向来也是如此,即所谓“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2]。虽然景德镇制瓷有严密的分工,但是无外乎烧、做两行,而烧成则居于最为核心地位。陶是世界共有的,而瓷则是中国独有的。西方世界迟迟不能破解中国制瓷的秘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难以突破瓷器的烧成技艺。以景德镇独有的蛋形窑(也称镇窑)为例,烧窑工人仅可以利用窑头的一个投柴口,巧妙利用窑内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烧制出上百种釉里藏花、呈色奇特、变化万千的颜色釉”[3]制品。景德镇传统柴窑的神奇,历来为人津津乐道。1898年,日本近代著名陶瓷专家加藤助三郎受农商务省委派来景德镇考察窑业时,不由得发出以下感慨:“这里的窑与我国大不相同,燃烧口只有一个,每次从投柴口投入五至六根柴,就可以让火焰非常充足,这让我特别的不可思议”。[4]总之,数千年来,景德镇制瓷窑炉虽然历经龙窑、阶级窑、葫芦窑、马蹄窑、蛤蟆窑、镇窑等不同形制的演变,但是以松柴为原料的柴烧技艺却始终相伴,也因此诞生了众多与柴窑相关联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当下,景德镇在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因此对柴窑关联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与保护,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 景德镇柴窑烧成技艺文化遗产的构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器的国家,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陶瓷制造的历史。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和最为重要的象征,优秀灿烂的陶瓷文化为中国赢得了瓷国的美誉。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座景德城半部陶瓷史。作为世界著名的古代瓷业之都,景德镇仍然遗存着规模巨大且保护完整的瓷业手工业生产体系,有些直到今天还一直活态传承着,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珍贵文化现象。在景德镇众多的陶瓷文化遗存中,与传统柴窑相关的文化遗产始终占据中核心地位。根据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景德镇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大致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第一、现存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传统柴窑,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镇窑、建国瓷厂徐家窑等;第二、古代传统窑炉遗址等遗迹,如进坑村的宋代龙窑、湖田村的元代馒头窑、御窑厂内的明代葫芦窑等窑业遗存;第三、传统柴窑与周围自然、人文等构成的文化景观;第四,传统柴窑所生产并留存下来的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第一、挛窑技艺;第二、满窑技艺、第三、烧成技艺;第四、与挛窑、满窑、烧成技艺相关的民俗活动,如行业神信仰、传承人的拜师与出师仪式等。

2 目前景德镇柴窑关联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传承人青黄不接,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之问题。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解决传承人问题,就是解决濒危问题。据笔者前期的相关调查,无论是传统柴窑挛窑技艺还是烧成技艺,在传承人培养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柴窑烧成技艺为例,在目前已公布的19 位国家、省、市各级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冯宗淼(国家级)、余恂铨(省级)已经去世,其余仍然健在的17 名传承人中,60 周岁以上者有12人,占比为70%以上。年纪最长者胡家旺也已76 岁高龄,即使年纪最小的段鹏进(市级)也已48 岁。

传统柴窑营造技艺人才更是匮乏,目前景德镇能够全套掌握传统柴窑挛窑技艺的传承人中,仅剩76 岁的余和柱和54 岁的余祖兴两人。造成传统柴烧烧成技艺文化传承人人才匮乏局面的一方面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地完成,新型国有瓷厂的建立,传统柴窑技术由于高耗能、低产能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因而逐渐被煤窑、气窑、电窑等新型窑炉替代;另一方是因为传统柴窑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难度非常高,以挛窑技艺为例,学习过程非常辛苦,“由于技艺要求严格,挛窑须全部依靠手工操作,挛窑工与挛窑泥、窑砖终日为伴,夏天在烈日下忙碌时,汗流浃背,为不影响做工,只好赤裸着上身;冬天严寒时只能穿单衣,将手在热水里泡一下,再用带有余温的手去取冰冷的挛窑泥涂抹窑壁。每天要弯无数次腰,砌几千块砖。因此,工作环境又脏又累,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①景德镇传统挛窑业,一直是父子相承,世守其业,由于学习条件艰苦,学习时间漫长,因而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这么手艺。因此,抢救面临濒危的传统柴窑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已刻不容缓。

2.2 割裂式保护问题突出。

割裂式保护指的是景德镇在柴窑文化保护工作中,缺少整体性和统筹性,容易将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各个因素割裂开来对待,从而造成保护效率低下的现象。景德镇柴窑关联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内容既包括古代窑业遗存上的窑炉遗迹、现存仍在复烧使用的柴窑及其产品,也包括挛窑、满窑、烧成技艺及与其相关的行业信仰与民俗活动等,更包括柴窑文化与周围自然、人文等因素构成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柴窑文化遗产体系。所以,在保护与传承时,应该综合考虑各因素具体情况,形成整体性保护举措。但是,从目前景德镇地区对柴窑关联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来看,割裂式保护的倾向较为明显,即将技艺保护、窑址保护、柴烧产品研究等区别对待,各自为政,涉及到非遗中心、博物馆、高校、科院院所等诸多部门。至于民俗活动以及文化景观等方面甚至还未有明确的保护方式,更遑论将上述因素融为一体进行保护。

2.3 对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科学研究不足,保护性破坏现象不容小视。

景德镇传统柴窑集南北窑炉优点于一身,是农耕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窑炉,对18 世纪欧洲陶瓷工业崛起时英国纽卡斯特窑、德国卡塞勒窑等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笔者前期的调查,直到现在景德镇仍然在烧的传统柴窑有50 多座,年产值接近千万元,柴窑产业是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仿古瓷等传统陶瓷领域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柴窑文化遗产保护看似繁荣与热闹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不少的无奈。第一,就是科学研究的不足。目前大部分关于柴窑关联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都局限在把桩、挛窑技艺、窑炉形制变迁等方面,很少有文章针对窑炉的建筑材料、建造方法、烧成原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形成重量级的研究成果;第二,保护性破坏让人痛心。景德镇区域内目前仅存的古代镇窑并不多见,但是近些年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古窑炉复烧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如5A 级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的镇窑、建国瓷厂徐家窑、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镇窑等每年都会在重要节庆日进行复烧活动,不断重复的复烧活动,对柴窑本身及附属建筑物建筑材料、窑炉内部结构等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从而对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产生巨大损害。

3 景德镇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近些年,尽管景德镇相关部门对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采取了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申报与认定、御窑厂、湖田窑等窑业遗址的保护、民营博物馆的扶持等诸多保护措施,但是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创建的当下,上述措施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在景德镇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保护中,必须秉承“活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的理念,发扬深入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才能使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1 “活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推进及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断深入,“活态保护”逐渐成为当下文化遗产领域的热门概念。“活态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活态保护”才能弥补“静态保护”所带来的文化遗产与当下社会认知层面的鸿沟,才能深入挖掘出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价值,才能使文化遗产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进而完善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但是一味地强调“活态保护”也会对一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产生巨大的损害。在确立完善的“活态保护”模式之前,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等“静态保护”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以柴窑烧成技艺为例,只有做好了柴窑技艺即窑炉技术及烧造技术的记录工作,才能使相关技艺有代代相传的可能性。我国现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也非常强调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进而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具体到柴窑技艺保护上,既要注意运用拍照、采访、记录等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来记录窑炉数据和窑炉烧造流程,还可以采用全息拍摄、数字拍摄、运动捕捉等更为先进的手段,来加强技艺的记录和传承。总之,只有采取“动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将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置于完整的保护链条中,长期有效地进行保护。

3.2 发扬公共服务意识。

如果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保护只停留在纸质或影像的记录层面,那么柴窑关联文化遗产就无法适应当下文化生态环境,因此在采取保护策略时,应当思考如何将柴窑关联文化遗产与公众的关注热点充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柴窑关联文化遗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景德镇城乡拥有丰富的窑业遗存,它们广泛分布在东河、西河、昌江及小南河流域,涵盖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但是这些珍贵的窑业遗迹,如果仅仅停留在考古发掘遗址及考古报告的发表上实在是殊为可惜。因此,将公共考古理念引入柴窑关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显得十分必要。公共考古学是指“将考古学、公共组织、政府机构、公众联系起来,强调考古学的公共性,平衡专业考古学和普通大众之间的关系,并将考古学置于整个社会的各种关系之中来开展”[5]。近年来,日本在这一方面做了比较好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普通民众通过简单培训参与到陶瓷遗存考古中,不但宣传了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诸多技艺,也提升了民众对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出公众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此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使得保护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

景德镇拥有中国陶瓷博物馆、民窑博物馆、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御窑博物馆等多座主题各异的陶瓷文化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窑炉遗址、不同时期的柴窑产品等众多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类型。收藏、研究和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因此,它们可以在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博物馆参观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可以开发成体系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民众对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进而扩大柴窑关联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以日本爱知县的陶瓷美术馆为例,该馆每年举行一次复制柴窑的烧制活动。在烧制活动开始前,美术馆会提前半年开展系列讲座为有意向参加的学员讲解相关知识。正式学员确定以后,再邀请他们参与陶瓷创作及烧制的实践活动。学员们的作品烧成成功以后,美术馆会为每一位学院寄送作品及附赠参加活动的相关图册资料。这种充分借助博物馆的平台优势,开发民众喜闻乐见的陶瓷关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另外,随着AI、VI 等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柴窑关联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也可以为博物馆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提供新路径,从而扩大陶瓷关联文化遗产教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4 结语

传统柴窑关联文化遗产是景德镇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珍贵财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如何认识、保护和利用这些传统柴窑关联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社会大众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认为将“活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加深“公共服务”的理念,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不失为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注释

① 访谈对象:余祖兴,访谈时间:2019年12 月14 日下午2 点,访谈地点:余祖兴家中,访谈人:袁翠、周婉.

猜你喜欢
窑炉活态景德镇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双间歇窑之烟气余热互用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一种带二氧化碳回收的全制氧燃烧石油焦工业玻璃窑炉系统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