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坤运用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采菁

2020-01-09 07:04姚树坤肖琨珉段绍杰贾子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钱草苦寒香附

陈 洁,姚树坤,肖琨珉,段绍杰,贾子君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消化科,北京 100029)

“药对”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单位,一般是指常用且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组合。 广义“药对”又称为“药群”,是体现一定治法、针对某病或某证的药物集合[1]。药对之间配伍或阴阳相配、寒热互补,或刚柔并济、升降同调,或补泻兼施、散敛并投,药对的功效大于组成药对的单味药物的药效之和,具有非加总效应。药对是历代医家经验的积累,也是研究中医遣方用药的重要切入点。姚树坤教授在临床上善用药对治疗疾病,效果显著,颇具临床价值。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收集整理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消化科门诊患者145 例,年龄17 岁~82 岁。 现将姚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对总结如下。

1 黄芩、龙胆草、金钱草

肝胆湿热证多因嗜食肥甘,或外感邪毒,导致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交阻,弥漫三焦,《成方便读》云:“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 ”姚教授在治疗上以苦药为君药,苦药具有“能泄热、能燥湿、能坚阴、能降气”的特点。黄芩味苦寒,善清中上焦湿热,《本草经疏》谓“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龙胆草味苦寒,善泄肝胆火。《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故以金钱草导湿热之邪从小便出。姚教授认为三药同用,则上炎之火得黄芩清之,趋下之湿得金钱草导之,又以龙胆草之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三药的配伍乃龙胆泻肝汤清上利下法之缩影。现代研究表明三药均有抗炎抑菌、保肝利胆作用[2],治疗慢性肝胆疾病中见口干口苦、呕恶纳呆、头身沉重、面目周身发黄等肝胆湿热证者常用黄芩15g、龙胆草10g、金钱草30g~150g。

2 旋覆花、代赭石

旋覆花代赭石药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原方配以参、枣、姜、草等补益之药用于汗吐下后之胃虚痰阻气逆。其中,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苦辛可下气行水,咸能软坚,温能通血脉,具有行水消痰、降气止呕等功效。代赭石味苦甘,性寒,具有平肝潜阳、降逆平喘等功效。《景岳全书》载其“血分药也,能下气降痰清火。”日本学者江部洋一郎[3]认为旋覆花可作用于胸膈间、胃肠、胁下、血脉等部位,而代赭石的作用部位在胃、血脉,内服可兴奋肠管,使肠蠕动亢进。 关幼波[4]认为二者配伍可以治疗一切气机不畅、病位在中上焦的病证。 姚教授在临床中发现代赭石量小则专调脾胃升降之气,如治疗反酸、烧心、胃胀时剂量为30g,而量大则可调节整个胃肠动力,尤其是对于因脂肪肝而导致的肠胀气,代赭石可用至60g。

3 香附、陈皮

二者均为理气药, 陈皮善理中焦脾胃之气,《本草分经》谓其“能散能和,能燥能泻,利气调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脏,统治百病。”而香附则善疏肝气,《本草纲目》载其“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被誉为“气药之总司”。香附疏散肝气,陈皮利气调中,二者合则肝气疏散不伐土,中气健运不受邪,则脘腹胀痛自除,吞酸呕恶皆消。 姚教授在治疗中气不运、肝气横逆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嘈杂吞酸等症时,常用香附12g、陈皮15g。

4 桃仁、 郁李仁

顽固性便秘具有“不荣”与“不通”的特点,通常病程较长,久病伤阴则津亏肠燥,久病入络亦伤血分。姚教授认为顽固性便秘阴津已伤,不可图一时之快用峻下法,而宜缓宜润。 桃仁、郁李仁同用源于宋朝《杨氏家藏方》的滋肠五仁丸,原方可治“治老人及气血不足人、大肠闭滞、传导艰难”。 桃仁苦甘,功长祛瘀,《汤液本草》论其“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郁李仁苦辛,功长润下,《景岳全书》谓其“阴中有阳,性润而降。”两药相须为用则润中有下、化中有生,可达润下通便、活血祛瘀之功。对于老年便秘患者,二者剂量可从小剂量开始往上加,常用剂量为15~30g。

5 白扁豆、薏苡仁、生姜

治疗泄泻,姚教授认为不宜用收涩药闭门留寇,而是求之于脾,脾主运化水湿,《医方考》谓“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主张健脾化湿则泄泻自止。 白扁豆、薏苡仁合用源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原方专为脾虚泄泻而设。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温可燥脾、味甘可入脾而补脾,《本草纲目》谓其“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止泄痢”。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名医别录》谓其可“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少量生姜取其辛温发散,升举阳气而止泻。姚教授在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常于清热方中加入白扁豆15g、薏苡仁30g、生姜3~6g,三者合健脾、化湿、升阳之功,虽无涩肠药而可止泻。

6 白头翁、黄柏、秦皮、地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临床中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的主要症状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5]。 本病归属于中医“久痢”、“肠澼”、“便血”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论曰:“邪气与营气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 ”临床上中度及重度活动期患者均以大肠湿热证为主[6]。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姚师常于清热化湿方中加入白头翁15g、黄柏15g、秦皮12g、生地榆12g。 白头翁、黄柏、秦皮配伍见于《伤寒论》主治热利下重之白头翁汤,三者虽均为苦寒之品,但功效各异,《医方集解》谓“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加之地榆味苦酸性微寒,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研究表明[2],地榆具有收敛、生肌、抑菌、保护溃疡面等作用。 姚教授常将四者合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以敛疮止血为主,在缓解期则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疗效甚佳。

7 病案举隅

患者女性,42 岁,2019年8月主因腹胀3个月就诊,现症见腹胀拒按、呃逆、嗳气、反酸烧心、心烦易怒、失眠、大便黏腻、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腹壁脂肪厚,中上腹深压痛。 BMI 32.6kg/m2。 腹部超声示“脂肪肝”,外院行息肉切除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西医诊断:脂肪肝、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诊断:痞满、肝胆湿热证。 处方:黄芩15g、金钱草60g、胆草10g、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后下)45g、莪术10g、薏苡仁30g、茯苓30g、莲子心12g、陈皮10g、香附10g、生甘草6g,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嘱患者清淡饮食,减体重,2 周后体重下降3kg。 复诊时患者诉腹胀、反酸烧心、呃逆等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大为改善,继服上方半月而愈。

按:姚教授指出该患者素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导致体内湿热积聚,情志不畅而致肝郁化火,阻碍气机,故见诸症。 治疗以黄芩、龙胆草、金钱草针对病机清肝胆湿热,旋覆花、代赭石调节胃肠气机,陈皮、香附疏肝理气,再佐以莪术行气消积,薏苡仁、茯苓健脾祛湿,莲子心清心安神,生甘草调和诸药,加之患者依从性较好,坚持减肥,清淡饮食,故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金钱草苦寒香附
中医名言拾粹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鉴定研究
金钱草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的建立及与混淆品的差异研究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治胃寒痛
苦寒吟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