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鸣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后,为了规避突发性危机下人们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干预指导原则,旨在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规避心理问题的发生。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应通过对学生心理动态的掌握,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尽可能地减少因为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
新冠肺炎的暴发不仅威胁了千万人的生命安全,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和焦虑。面对新冠肺炎,学生的主要焦虑是什么?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近阶段利用校园公众号和官网在线上开展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在心理、学业以及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以此来全面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部分学生在早上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关注疫情的最新情况,看到新增病例以及所在地区出现的病例就会感到非常恐慌,担心在疫情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更担心自身的情况,如果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就会非常紧张,尤其是从外地刚刚回家的学生,害怕自己是病毒的携带者,封闭在家,缺乏和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经常在家封闭式的管理,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即使防护工作做得非常的到位,也会担心自己被传染。在情绪上非常容易失控,每天的压力非常大,失眠现象比较严重,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怀疑自己是否是处在新冠肺炎的潜伏期,而即将实习的学生害怕外出会引起疾病的传染,对陌生的地方和人容易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因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在突发性危机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的情绪,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威胁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首先是交通。在疫情期间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在乘坐交通工具去学校的路上是否会造成感染,或者是到达校园之后是否会造成感染的情况。其次是日常生活。疫情初期,封闭在家的时候作息时间混乱,体能直线下降,不能出门购物、药店物资短缺、没有消毒物品等等问题的出现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疫情影响下学生逐渐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在疫情居家隔离和焦虑情绪的双重影响下,学生的网络成瘾风险增加。一是对疫情的担心和焦虑,使得学生手机不离手,会反复不停地查看关于疫情的实际进展情况和相关的信息;二是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规律被彻底改变,加之学校的延迟开学,学生的社会活动逐渐减少,一些学生整天沉迷在网络世界中,以致造成睡眠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造成精神障碍。
1937 年,加拿大的学者首次提出了应激反应理论,即是指在人体受到某种应激源刺激的时候会产生非特异性的反应,应激源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包含内部、外部和社会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突如其来的疫情会导致学生的血糖和血压升高,造成心率的加快。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会因为疫情产生焦虑、恐慌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激反应不仅是因为刺激物所产生的反应,与机体对应激源的认知也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成发育成熟,是身心成长的最关键的时期,心理上的反应较为明显,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应激源的影响下较为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1]。而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中国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传播渠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学生会接收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心智较为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而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更能够影响其情绪,加上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之前的自由活动转变为居家隔离,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压力无处释放,从而造成了焦虑感的逐渐加重和紧张,其认知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面对突发性的危机,人们产生焦虑、恐慌以及害怕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如果学校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疏导方案,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摆脱掉不良的情绪,这种历练对以后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情况,对于心智尚未安全发育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就会使其一直沉浸在焦虑的负面情绪中,这样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对之后的成长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心理阴影可能还一直存在,那么学校作为人才的孵化基地,要加强对学生情绪的重视,让其从焦虑和恐慌的氛围中走出来。学校可以利用官方网站或者公众号和微博,每天向学生推送关于心理健康的辅导文章及日常防控的知识,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人员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干扰,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2]。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和相关的医学专家到学校进行公开讲课,对新冠肺炎的发生和控制的过程进行分析,并针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展开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心理专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的开解,使其养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疫情期间,教师应当有效地提升个人的心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和引导,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1)帮助学生建立确定感,通过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的帮助学生澄清谣言,在学生为自己身体状况感到困惑或恐慌的时候能够给学生释放安全的信号[3]。要随时随地和学生保持联系,当学生出现发烧或者咳嗽的症状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微信线上门诊,或者是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向社区医院进行求诊,之后确定是否到大医院进行检查,最大程度上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
(2)做好倾听者的角色。面对突发其来的危机,产生焦虑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走出恐慌的情绪,不要排斥和拒绝学生,要通过相关的方法和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克服恐慌的心理。让学生静下心理性地思考,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为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
(3)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4]。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会产生非常焦虑、恐慌和抑郁的心理,并不是因为疫情这件事情,而是学生在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导致了负面情绪的出现,比如说在居家进行隔离的时候,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这是一次难得和家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或者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补充自己的知识,阅读一直想要看的书籍,或者是进行适当的运动等等。主动的屏蔽网络上面的负面消息也是调整心态的一种关键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针对每一件事物都能够从正向的角度去进行解析,久而久之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之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突发性的危机,高职院校要做好相关的心理干预预案,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及时消除学生因为疫情所产生的焦虑、恐慌和抑郁的情绪,引导学生从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将疫情当做是对心理的一种考验,从而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效降低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