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使命的时代内涵和实践特征

2020-01-09 01:27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政党中华民族

徐 平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741018)

所谓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前提,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解放和永续发展为自觉使命,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舍我其谁的担当情怀的一种政党类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历史篇章。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的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个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生死相依、血肉相连,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从世界政党范围比较来看,“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现代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性质、发展目标与根本价值追求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与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但肩负着普通政党所肩负的代表与表达两大常规功能,而且肩负着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所肩负的整合、分配和引领三大新功能,这是议会党或选举党、精英党或大众党、全方位党(catch-call party)或卡特尔党(carter party)等概念都无法涵盖的功能。”[1]杨光斌最先在理论层面将现代政党区分为使命型政党和掮客型政党,比我们通常区分的使命型政党与选举型政党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两种政党类型的本质,“使命政党(missionary party)是一个以吸引人们归依并信奉其理念为主要目的,而非以扩大选民支持而赢得公职选举为主要目标的政党。而掮客政党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推选出候选人,以赢得选举为自己的核心目的,而且这些候选人尽可能地代表许多不同的利益以及政治理念。”[2]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与世界政党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而去夺取政权、掌握政权,而掮客型政党是为了掌握政权而去赢得选举;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因而不仅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严明的组织纪律,而且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而掮客型政党一切活动的所有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手中的权力。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使命意识,为了权力而掌握权力,将权力的占有和支配视为自身存在的唯一的根本目的,注定会被强大的权力所异化而作茧自缚,最终走向衰落。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许多传统的欧洲政党为了赢得大选,放弃了建党时确立的宗旨,有意模糊意识形态的区别和斗争,逐渐沦落为某些特定利益群体和政客的工具,丧失了整合和表达不同利益的功能,难以代表和满足民众的诉求而相继被抛弃走向了衰落,这就是因忘记初心、丢失使命而最终丧失执政地位的典型事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不变性、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向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党集中统一领导和长期执政的重要条件。

二是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功能和所肩负的使命,使“中国共产党已转型成为融性质、作用、角色、地位、使命、责任于一体的使命型政党”[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结合时代潮流、现实国情和不同历史阶段,不断认识、明确和自觉体认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制度身份,积极把握和主动承担时代责任,是不断克服艰险,战胜挑战,赢得胜利的强大力量之源,也是能够长期执政、永久执政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不仅将这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置于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位置,而且置于其全面领导与长期执政的过程之中。党的历史使命、先进性和领导力、执政力也得以在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清晰地呈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政党不是基于运行议会民主而产生的政党,相反是基于承担领导革命和建设新社会、新国家而产生的政党,因而,天生承载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将全体民众凝聚为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即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是维系国家的内在统一,保持国家整体转型与发展。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它既定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同时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现代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4]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确立党在我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依据和前提,而且也是推动我国治理体系科学、协同、高效运转的中坚力量,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担当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长期执政。使命是责任担当的前提和基础,责任是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和根本保证,二者在质上是统一的,仅是质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表现的不同。纵观党诞生以来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党承担使命,践行承诺,前赴后继,履职尽责,开创伟业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历史的反复比较、选择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一次又一次推动中国社会实现伟大飞跃,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二是兴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是强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迈上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三件大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的光辉篇章。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时代担当,才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敢于克服任何艰险,敢于付出任何牺牲,勇于修正错误,克服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近百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才有了这些辉煌成就,未来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与实践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积极的担当精神

承担与实现使命是使命型政党的存在依据和发展壮大的前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强调共产党人要以消灭剥削压迫与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除最终使命外,政党使命随形势发展与实际条件变化也逐步被赋予时代内涵和国别内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终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环境、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阶段性任务。强烈的使命意识,就是对这种具体的时代使命和阶段性任务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在革命时期,把它们及时转化为党的基本政治路线、最低纲领和方针政策;在执政时期,不仅把它们转化为路线、纲领、政策,而且上升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保证了政党使命和责任的践行。正是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从全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历史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实践来看,问题不在于对最高纲领的认同,而主要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的结合,在于对本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在于对国内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形势任务的准确判断,基于这种结合和判断而制定正确的党的政治路线、最低纲领和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二大、十九大两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有着伟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对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二是对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三是对我国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一切目标和任务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这三个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充分证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这些累累硕果,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自觉意识和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三个代表”的忠诚捍卫者和践行者,担负这一使命责无旁贷,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一伟大使命展现出更为明确的思想自觉和更为强烈的担当精神。

(二)尊重客观规律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唯物史观就是一种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自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经典作家和党的领袖一直都强调对社会发展规律包括具体领域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时至今日,我们党对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有了典型的表述方式,即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规律性认识,是对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是对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科学揭示和伟大号召。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普遍联系。这些联系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在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上,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规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不依赖于人的意图和愿望而发生作用,所以说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人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人的知识、理论、意志和行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所具有的能动性,是物质能动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人的活动是社会与自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变换与交流,集中体现了物质世界自身发展的内部矛盾,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最集中、最全面、最深刻的统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看,政党使命就是政党对客观规律的能动的、积极的反映,也就是说,政党使命不仅是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能动反映,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能动反映。只有把政党使命放到这三大规律中去认识去把握,才能正确确立使命、肩负使命、实现使命。

(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与积极的理论创新

创新思维是唯物辩证法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的体现,要求依据实践发展和科学进步转变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定势,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思维有诸多具体形式,如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把握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辩证关系,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关系表明,推动实践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推动理论创新向实践创新的不断转化;推进理论创新,必须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并通过实践创新使理论创新成果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由此可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重要内涵。不能创新思维,不能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政党使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历史,把握现实,谋划未来。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要实现使命必须了解规律,而规律是通过理论揭示的,所以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并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的指导与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已经常态化。这种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使我们能够及时回应新的时代挑战和新的实践要求,为其它各方面创新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为实现宏伟的目标使命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四)始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

中国共产党要担当起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首先就要激发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的力量。信仰是由思想和理论支撑的,理想信念是使命型政党精神上的“钙”,思想建党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而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滑坡和理想动摇则是使命型政党面临的自身建设危机,甚至是整体性衰败的明显征兆。因此,通过思想建党切实解决好每个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5]我们党创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伦理成为彰显共产党人使命和情怀的旗帜,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政治承诺则成为使命型政党的根本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政党使命是由党的理论和党员的信仰、道德作为支撑的,加强思想建设是政党使命的根本思想保证,这既是规律,也是经验。

制度建设不仅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和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途径,而且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刚柔相济,同向用力,同时发力,是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干部管理、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中的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党内法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既要明确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延续思想建党的传统,又要规定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确立制度治党的规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的基本方略是使命型政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支撑。如果说明确的使命意识和统一的理论指导解决的是全党“心往一处想”的问题,有效的制度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的是“劲往一处使”的问题。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必须要有效落实并不断完善。民主调动全党的智慧、汇集共识;集中强调纪律、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使命的必然要求。

(五)初心使命与人民立场的高度契合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依靠力量,为人民谋幸福也是共产党的价值宗旨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作出了体现时代要求的创新性诠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征程中,自觉秉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认真倾听人民声音、追求人民发展幸福、确立人民评价标准,是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立场的高度契合。

任何一个政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党的权威的领导核心和坚强的领导集体、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制度创新能力,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因此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时刻牢记历史使命,主动承担时代责任,积极发挥组织功能,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我们党亟需优化使命政治,统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不断夯实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政治基础。执政党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机制,而这个机制产生持久效能的关键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在优化使命政治的过程中以强大的精神和道德力量激励每一个党员,建设世界上最伟大和最强大的使命型政党。

(六)党性修养与选贤任能的高度统一

要实现宏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要攻坚克难;要攻坚克难,党就必须具有战斗力;要具有战斗力,每个党员就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做到志虑忠纯、思想升华、信念执著、意志坚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从建党以来直到今天,我们党始终强调党性修养,强调党员的自律、自省、自警、自励。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坚守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有效驾驭复杂局面、具有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的政治家,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人才资源保障。历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绝大数委员、常委都有数个地方不同履职和处理重大危机的工作经验,党的执政团队都有出色的素质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本领。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从中国最基层一级干起,由县、市再到福建、浙江、上海等好几个省市的一把手,然后到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再到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至少经历了十六次大的工作调动,治理过的地区人口累积超过1.5 亿,这一过程先后有40 多年时间。同时,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了集体学习制度,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集体学习43 次,学习内容广泛涉及“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既是使命型政党的特色,也是使命型政党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使命型政党不断走向理性化和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发展愿景,具有极强的政治行动能力,自身的理性化与现代化是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核心线索,成为有效驾驭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更大贡献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科学化建党的进程中不断吸纳新型社会力量入党,持续扩大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和治理体制的包容性,稳步提升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使命型政党的核心行为逻辑。身处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开放和有效的政治吸纳策略,构建包容性体制,有效动员了各种群体的政治支持,增强了对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内外环境的回应性和调适性,这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奥秘之所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实践证明,执政党在不断进行回应性调适的过程中稳步提高其全面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实现使命型政党的功能再造和境界升华是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政党中华民族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只留清气满乾坤”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