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举措

2020-01-08 02:25游雪琴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举措内部审计

游雪琴

[摘要]本文主要从“坚持科学引领,加强基础工作,贯彻审计准则;运用审计大数据,科学取证,确保证据充分;遵循审计规律,严把审计‘四关,加强项目管理;整合审计资源,提高业务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四个方面论述新背景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提升    举措

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项目“新背景下‘一线三维+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FJ2018X002)

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的施行,对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新背景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性

现代大学建设规模迅猛扩大,招生数量显著增长,办学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高校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治理功能贯穿学校办学始终,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在高校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过程中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目标在于促进高校完善治理、促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为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内部审计需要制定并实施预测、识别、评估和控制与防范风险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建立高校内部控制系统。

二、新背景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举措

(一)坚持科学引领,加强基础工作,贯彻审计准则

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要坚定地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服务,这不仅是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只有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立足服务高校工作大局谋划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防控预警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20年5月1日施行)等法规准则对加强审计基础工作规范、促进审计质量提升都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高校党政机关要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来部署,坚持以科学审计理念为引领,创新审计理念,强化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一是要严格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审计工作计划的制订要围绕高校在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内部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的功能,聚焦高校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聚焦高校重要领域和环节,聚焦经济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科学合理地制订审计工作计划,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抓住新时期高校转型时期的着力点,合理制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统筹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监督,促进政策措施目标实现。二是要紧盯已发现问题整改的着力点,持续推动解决阻碍改革推进、激发活力、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问题;紧扣制度落脚点,切实抓好制度规范的落实,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不断适应内部审计新的需求,努力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全面贯彻审计准则。要对内部审计准则基本规定问题进行梳理,对于目前认识不够清楚、不够到位的审计基本理论问题,以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科学化规范化为总目标,组织深入研讨和交流,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内部审计理论体系。

(二)运用审计大数据,科学取证,确保证据充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审计进入信息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加速推进智能化建设。在高校转型时期,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廉洁健康智能化发展。以高校教学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应获取的资料为例。高校审计人员在审计质量控制中要运用大数据取证,可利用大数据搜索并获取的审计事项主要涵盖学校教务、招生及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图,科研、资金、资产、保卫、实验管理、图书馆等教辅管理部门分工、岗位职责和工作手册,特别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学生管理包含学费及涉及教学活动及学生管理的各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审批文件;各专业学生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方案,自主招生标准,委托招生协议,招生总结报告,学生管理信息数据库设计文档,升级文档、数据结构、业务流程;在校生名单、毕业生名单、结业生名单;助学金、助研费、助教费发放名册及审批文件;教学管理涵盖教学实验基地及教学中心可行性论证,建设标准,合作建设协议,建设成果报告;校际交流协议、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办学审批表、校际交流及合作办学结算报告,教改项目的管理等;資产管理涵盖资产招标采购核算盘点清查核销等环节,资产明细,资产移交清单,资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涵盖全校运行经费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费收支报表、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作为经济运行的终端系统,学校财务部门是“互联网+”的大集合,最终货币和资产的价值都体现在财务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中,充分利用“审计智能+”,借助5G与区块链的支持,通过物联网中各类传感器进行采集,并在物联网各节点上加载人工智能算法的处理器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再由物联网输出终端生成审计报告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个有序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可运用较少的审计成本掌握充分的审计资料,达到科学取证的目的,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完整地体现审计全覆盖理念。利用审计大数据获取审计资源,可以减少审计取证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也能鼓励高校积极开发内部控制要素,堵塞漏洞,防微杜渐。

(三)遵循审计规律,严把审计“四关”,加强项目管理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遵守固有的规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涉及的重大决策、重大经济事项在实施过程中都涉及资产、资金的发生和执行效果,最终都会接受审计专业监督。高校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项目时,同样要按照审计固有的规律,衡量审计项目能否有效实施并达到了预期目标,要着重把握四个关口:

一是审计工作计划关。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制订科学的审计计划在审计质量管理中尤其重要。在高校管理中,教学安排、学生生源、科研立项等高校核心部门是审计工作计划的重点,是制订高校内部审计计划的重要方面。

二是审计证据记录关。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用文字或语音工具将审计过程中搜集到的与审计相关的信息记载下来,以便进行加工整理,据以作为撰写审计报告的依据。审计报告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记载的信息,所以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审计组长要确保审计人员记载信息的有效性、充分性和完整性。围绕审计目标,统筹兼顾,凭着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敏感,有目的地询查、思考,从中发现有价值的审计资料。审计证据的整理、选择和定性同样要依法依规,作为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确保审计报告科学严谨。

三是审计项目复核关。复核涉及审计全过程取得的相关信息,是审计业务处理中具有把关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复核,能够发现业务处理过程的疏忽和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复核对审计人员也具有监督和约束作用,防止一线审计人员个人因素对审计结果造成偏差,保证审计处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是审计部门防范内部风险的重要环节。复核的内容及要点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确认、审计证据的确认、审计查出问题责任归属的确认、审计工作证明材料完整性与有效性的确认、查出问题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性与完整性的确认等。内部审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工作的复核关,一旦复核环节没有把好关,势必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影响审计形象。

四是审计质量考核关。审计质量考核包括是否以审计准则、审计方案、审计目标、审计需求、审计效果、社会影响、专门制订的考评方案、被审计事实和审计实践作为衡量审计项目质量的标准,其目的在于控制审计风险。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适应满足高校各级组织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进取,围绕教学、科研、招生、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采购、招标采购等重要环节,适当创造需求达到满足不同层面对审计结果的需求度。在考核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问题导向,维护学校安全,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在高校深化改革轉型发展中促进依法治校。

(四)整合审计资源,提高业务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或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学校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要保持诚信正直,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有序地按照规定参加专业继续教育;时刻牢记保密纪律,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不得歪曲事实;对证据不够确凿的结论不随意做出判断,陈述所用语言要清晰、明朗,不得含糊、误导;在实施审计时要始终秉承廉洁正直的品格,不得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解决私人事项,也不得迫于外部压力,违反审计职业原则,隐瞒审计发现问题;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要保持职业谨慎,合理运用职业判断,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审计对象作出审计评价,向高校管理层呈报审计报告,促进高校管理者更加合法合规地治理高校。

二要强化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审计人才培养,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高校各项工作能否顺畅运行,取决于各项职能是否正常发挥,财政师生经费能否按时拨付,教师队伍能否稳定,生源能否保证,教学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科研经费能否安全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等。各项工作的结果归根结底都要求以各项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来体现,离开了货币信息终端系统,均无法衡量考究,在以货币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来衡量的高校运行体系中,全方位的资金活动涵盖了方方面面。内部审计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需要不断地学习审计业务中涉及的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信息技术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政策理论知识,不断学习高校的各项政策法规、办学方向和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同时还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学会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取得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总之,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必要的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及时有效地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跟随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机构所在单位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人才,着重吸纳法律、造价、计算机、工程管理等学科人才,不拘泥于会计审计财务类专业,要涵盖管理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领域,从不同专业中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到审计队伍中,保证审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完整性。

三要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意识。审计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履行的专业职责以及因工作失误对公众造成损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前者称为审计职业责任,后者称为审计法律责任。强化审计责任意识的关键点包括: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审计人员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党中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使命担当,深刻把握审计工作的使命担当,自觉把审计工作放在高校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二是强化调研意识。审计人员要扎实开展调研,深入课堂,走进师生,望闻问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服务防范预警的功能。以制约高校长远发展、困扰高校师生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为领导排忧解难,出谋划策,服务高校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巡视巡察发现的各项问题,在职责范围内推动整改工作,探寻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一系列配套举措,在提升审计质量的过程中强化服务,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强化落实意识。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载体,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抓实、抓牢、真落实。内审人员要审时度势,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审计工作,有重点地选好审计项目,以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决算执行情况为抓手,积极有序地推进高校审计全覆盖。

(作者单位:福建武夷学院,邮政编码:354300,电子邮箱:394866752@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毕秀玲,陈帅.科技新时代下的“审计智能+”建设[J].审计研究, 2019(6):13

陈卓.“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现代审计与会计, 2020(3):20-21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举措内部审计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