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0-01-08 02:23吴敏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小学

吴敏

摘 要: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力的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面展示自身的才能,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对体态律动重要性的分析,研究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进行实施。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小学

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定美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帮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地展示自己。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实际的体验,并领悟音乐中所富有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重要性

(一)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显著的特征,他们的性格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在课堂上也乐于展示自己。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利用这一特征,将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通过身体语言充分理解音乐的旋律,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使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欢快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很难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体态律动的应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减轻课堂教学的压抑感,学习也变得轻松了很多。

(三)提高对音乐展示的感染力

与以往音乐教师常用的单一聆听法相比,体态律动教学的引进,不但保留了学生对音乐聆听的指导,更是加上了身体律动,让学生能通律动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心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变化,使学生在会听音乐的同时,也能领悟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正确看待体态律动教学

首先教师要明确体态律动是一种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对体态律动教学要有清醒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对体态律动的使用,不能将体态律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3]。其次要把握好应用体态律动的尺度,避免过多地使用而影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进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接受正能量音乐的熏陶。

(二)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自身对于学习内容是一知半解的。而在新课程改革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最应注重的是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对象转变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探索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起促进作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将传统应试教育中的古板模式消除。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能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课堂中能畅所欲言,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解析。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对音乐学习产生热情,并渴望学习乐理知识,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体态律动

(一)在欣赏作品中运用,激发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很难提得起兴趣,这也就造成了其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体态律动的运用使得音乐教学方式不再单一,更好地将音乐的魅力散发出来,创造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当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听赏《快乐的啰嗦》这首作品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依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运动。首先安排一名学生根据曲谱进行击鼓,当击鼓声响起时,学生就进行一个动作的静止。而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在鼓声响起后没有按照动作停住的学生,可以让其表演一个音乐节目或是回答与音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音乐的过程,不断地贴近音乐并感受其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新课体验中运用,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就是提高学生欣赏美和鉴定美的能力。使用体态律动能积极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不但能通过耳朵来聆听音乐,还能通过眼睛和肢体对音乐节奏进行深刻的感受,对音乐有更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学习《乃哟乃》中,教师根据音乐的曲谱编制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能在音乐声中随着音乐起舞,从而让学生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我是小鼓手》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表演一段小鼓演奏,让学生根据这段表演打节拍,通过亲身体验击打乐器,来感受音乐节奏和情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充分地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更准确的掌握音乐的精髓。

(三)在表演中运用,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

传统音乐教学多数以传授歌曲为主,导致学生对音乐没有清晰的理解,更不能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而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能深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通过音乐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比如安排音乐剧情表演,让学生以自身的特点为出发点进行表演,以此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在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时,教师要从旁进行适当的指点,让学生能在合理的范围充分展示自己,有利于增强表演的情感体验。在表演《小动物唱歌》时,教师应当安排班级里的每位学生都表演一种动物,并且根据自身对这种动物的理解而进行编舞,由体态的律动来诠释小动物的歌声。在学生积极的表演中有效提高音乐素养。

(四)在模仿表情中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若是一味让学生进行模仿,只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将体态律动充分融入音乐,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表情歌》一课时,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情进行管理,将各种表情都进行展示,由表情將心中的想法表现出来。学生能很好地将高兴、伤心、生气、委屈等心情展示出来,同时学生通过面部表情的表现也对歌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这么有趣的情况下,更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较为科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和个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积极地投入。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慧鑫.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小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