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中童谣的教学

2020-01-08 02:23焦颖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童谣学前教育问题

焦颖

摘 要:童谣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一,童谣以其充满童趣和口语化的特点被许多的儿童所喜爱。同时童谣又具有促进幼儿语言、行為习惯、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学前阶段,应该不断的加强童谣的学习。然而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童谣并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没有真正的走进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童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中童谣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童谣;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童谣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集合,并且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价值。同时童谣又因轻快、明朗、节奏性强的特点备受幼儿喜爱,因此很多国家都把童谣纳入到了学前阶段的教学中。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逐渐的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逐渐将童谣等传统文化纳入到了教育研究中,因此必须改变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童谣教学良莠不齐的现状,不断提高童谣的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童谣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童谣教材数量少,且质量不佳。通过实地调查和搜集的资料看,目前幼儿园中虽然都有童谣的教材或者课本,但是很多主题的教材都没有,数量上不足。比如童谣的主题可以分为教育类、规则类、认知类、情感类、游戏类等,现在幼儿园中多数都是认知类和教育类的童谣教材,而情感类和游戏类的童谣教材就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在选择童谣的教材时也没有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这就导致了很多幼儿对童谣教学活动缺乏兴趣,并且教学活动出现了主题不够丰富的情况。很多童谣教材的质量不高,比如出现了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谣教材。

(二)童谣的主题不够突出。很对幼儿教师在开展童谣教学活动时,一般会通过网上查询或者自己创编或者教材中挑选的方式选择童谣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童谣时,更注重的是其趣味性和幼儿的喜欢程度,所以就一定程度的忽视了童谣的主题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也是一直在和幼儿进行多样的吟诵,但是却忽视了这首童谣的主题意义,最后便造成了幼儿只会吟诵,却不知道其中的内涵。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学校会给定一定的主题,比如以爱国为主题的童谣教学,教师则可以选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或者我国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童谣教学,但是在学习完童谣后,教师常常忘记最后主题的深化和升华,也就造成了教学的目标没有达成。

(三)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现阶段学前教学中童谣的教学方法多为反复的吟诵、边做动作边吟诵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有些单一,没有能够完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特点开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很多幼儿出现走神的情况。

二、提高学前教育中童谣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童谣的教材数量,提高教材质量。教师和幼儿园应该重视童谣教材的投入,挑选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的童谣教材,并且教材的投入不能随意采购,要挑选不同主题的童谣,保证每个主题的童谣都能够覆盖,同时教师和园内的教研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编教材,从而保证教材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情感不稳定,同时规则意识也较差,这时教师则可以选择一些情感类、规则类的童谣,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也要注重童谣的趣味性,可以选择一些以拟人、比喻手法为主的童谣教材,使幼儿能够对童谣产生兴趣[1]。此外,也要注意挑选内容简单、字数短小的童谣的教材。中班的幼儿已经慢慢的适应了集体生活,情绪方面也相对的稳定了很多。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总是在问为什么,所以中班幼儿童谣教材的投放应该以认知类的童谣为主,并可以加大社会规则类的童谣投入,使得幼儿能够在学前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班阶段的幼儿由于各个阶段都相对成熟,所以一些认知类、规则类、游戏类等方面的童谣教材都可以投入使用,并且在字数难度上也要适当增加。

(二)深化主题,突出主题。在教学中通常是根据主题设定的,所以童谣的教学活动也一定要不能偏离主题开展,要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例如在一次大班童谣教学活动中,主题是“热爱祖国”,那么教师就可以依据主题选择我国名胜古迹、风俗文化、国旗等方面的童谣,在教学中除了吟诵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知道的习俗或者自己旅游去过祖国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把童谣中涉及到的历史和文化讲给幼儿听,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这样的方式便能够很好的达成《纲要》中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目标[2]。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童谣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不断地丰富与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向幼儿灌输,而可以引导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比如,在教师引导春天的景色后,再让幼儿自己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然后把他们串一串,一首幼儿自己创编的童谣就诞生了。

其次,像大班的幼儿,教师也可以让大家几个人一组合作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效率[3]。比如教师在引入我一首季节有关的童谣时,就可以让幼儿们讨论下,都有哪些季节或者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幼儿们学习童谣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最后,教师可以冲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可以让他们回到大自然、回到社会中,在自然、社会中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谣,这样幼儿的天性就会被释放,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这样形式的童谣教学更加有利于幼儿健康的成长。

结束语

童谣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更不能舍弃童谣这一传统文化,除了在生活中教授孩子童谣外,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重视童谣教学,不断纠正在童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前教育中童谣的教学水平,促进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青,《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J],科普童话,2016(10):30

[2]赵丽媛,《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201

[3]杨凯,《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童谣学前教育问题
快乐童谣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