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面墙引发的“争执”

2020-01-08 02:27陈晓娟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观园长理念

陈晓娟

一次园本培训,我组织年轻教师们集体观摩各个班级的自然角。来到小A老师的班级后,她对着一面自然角的主题墙,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了起来。通过她的讲解,我发现她很善于捕捉孩子在种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跟随孩子的脚步一步一步将活动深入下去。在墙面环境的创设中,我也注意到她注重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征自己的经验,作品呈现体现出孩子在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整面墙的内容呈现虽然丰富但显得杂乱无章,看不出活动进展的主体脉络。幼儿的作品虽然多却缺乏教师的解读,时间久了幼儿会忘记,也不利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性的回顾。于是,我建议她在墙饰的美观性上多加改进。没想到,这个建议引起了她强烈的情绪反应。她一脸不服气,当众和我“争执”了起来:“园长,您凭什么认为我的墙饰不美?”“美不美是您说了算,还是孩子说了算?”“不符合您审美标准的东西,就都是不美的吗?”面对她的公然“抬杠”,我保持理性,和她就事论事讨论起来。活动结束,我回到办公室,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为难:情绪性的表达在公开教研活动中是否适宜?

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园所的老师们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教育主张,我是倡导的,因为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小A是一位对工作认真,有想法,常常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积极思考的年轻老师。工作中有不同的意见而进行讨论,这原本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令我感到为难的是她当着所有年轻老师的面,采用了一種激烈的方式和我正面冲撞,使这场原本是针对教研活动中问题的讨论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争论。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这种表达是否是适宜的呢?

我的诧异:理论认识与实践开展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

说实话,对于小A向我抛出的一连串问题,我感到有点儿诧异。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有多么的高深,而恰恰在于,我认为这些问题她应该会理解得很透彻,并且在实践中应用自如。因为她虽然是一位90后的年轻老师,工作时间不长,却是我园目前唯一一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理论功底很强,在工作中也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反思。入职几年来,我一直很看重她,并且在业务方面悉心指导。然而现在连她也会在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偏差,缺乏细致和全面的考虑,那么其他教师对当下幼教的一些理念又理解到什么层次,在理念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多大的偏差呢?

我的思考:年轻教师该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在工作中,我希望年轻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能够逐渐树立属于自己的清晰的、完整的、深刻的、稳定的、独特的教育观,拥有自己的教育风格与特色。小A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老师,对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她”也并非一个人,“她”身上反映的是目前乃至我们所面对的90后、00后年轻教师身上的普遍特质,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激情,有想法,有创新。然而,想法的独到,做法的创新,个性的体现是否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自我教育观的表达与生成?形成属于自己教育观念的过程是否就是坚持己见不动摇的过程呢?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园长,我想从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提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交流要注重方式方法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能有自己的想法或教育主张,是一件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事情。园长应支持教师在公开的教研活动中大胆分享自己的观点,只有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才能够产生智慧的火花。

其实,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争论本身没有错,但要注重方式方法,既能理性、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观念,也能在表达过程中考虑到他人的理解程度与接受方式。既能清楚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也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以一种谦逊、宽广的心胸接纳和理解相异的观点,这既是一种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个人职业素养与优良品格的展现。园长更希望年轻教师用积极接纳的心态,去聆听、理解他人不同的声音、观点,引发自己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更好地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要在实践中落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走进了幼师的队伍中,他们的学历至少是本科,有的还是研究生。与60后、70后一代相比,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也更善于接纳和吸收新的理念。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历不等于能力,不是掌握了知识体系就可以成为合格教师,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深刻体悟到教育的高度复杂性、情境性及丰富性,领悟到从理论到实践并非一条直线,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思考、选择与权衡。就拿小A的例子来说,我相信她的脑海中有正确的儿童观,环境的创设当然要以儿童的兴趣、审美为主,但是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是不是就意味着“唯儿童论”呢?是不是只要是儿童的东西往墙上一贴就是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审美的体现呢?是不是成人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思考、选择、审美和引导呢?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成长并非一蹴而就,从知道再到做到,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化和反思过程,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思考与完善,年轻教师需要在教育现场通过“做”教师的过程才能成为专业的教师。

三、观念需在采择中成熟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理论经验的不断丰实,教师会在工作中对教育的认识逐渐从笼统到具体,从片面到完整,从朦胧到清晰,最终形成相对深刻、稳定、独特,成熟的教育观。年轻教师在工作的最初几年,教育观还在形成之中,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是对某一教育理念或实践的认识,比起急于表达和主张,更应该秉持一种学习和吸纳的心态。在形成教育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与自己的选择相异的理念与做法。任何一种理念和做法都有其植根的土壤和存在的价值,教师需要具备一种观点采择的能力,在吸取他人精华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个人的教育观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经常向身边的专家、领导和同事进行交流分享和经验吸纳,不断反思改进,从而更新与丰实自己的教育观念。

因为一面墙“争执”的背后,我看到了属于年轻教师身上的特质,也看到了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园长,我希望他们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更能在沟通交流的细节中展现出优良的职业素养;不仅能对幼教前沿理论保持持续的敏锐度和理解力,还能在稳扎稳打中让理论落地生根,在实践中考虑细致而全面;不仅能形成成熟的教育观念,独树一帜,还能以谦逊的心态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我愿意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给他们最真挚的建议,等待着他们羽翼丰满,日益成熟稳健。

猜你喜欢
教育观园长理念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园长变马车
园长考试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用心处事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