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晖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道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通达快捷的路网是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先决条件。跟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前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建设大量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这些地区不乏恶劣的地质条件,道路沿线,高路堤、深路堑频繁出现,高边坡稳定分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框架锚索防护作为典型轻型防护形式在高堑坡防护中应用频繁,压力分散型锚索因为其具有锚固段端部峰值应力小,能够提供更大的锚固力等优势成为了锚索中的主流[1]。通过边坡安全系数反算锚固力、锚固长度,再对不同锚索单元进行力值分配是现在大部分工程采用的设计方法,但是压力分散性长锚索加固受力特性复杂,力学分析困难,尤其是这种设计方法忽略了工后变形对锚索锚固力的影响,难以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因此要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预估不同工况产生的变形,进而对锚索加固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基于此,本文拟以厦门北站环山路为工程案例,探讨高堑边坡锚索加固设计参数的优化,与同仁交流。
厦门集美新城岩内片区环山路工程位于厦门北站北广场,是北广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岩内车辆基地上盖保障性住房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路线沿石堀山山体展线,全长5.159km,起点段1.4km为城市次干道,其余路段为城市支路。道路沿线经过地区多为低山丘陵与残丘台地相间,局部地段沟谷发育,地形总体稍有起伏,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下降,高程约为22.97m~90.40m,沿线多处边坡高达30m~40m,边坡防护设计成为该工程设计的重点、难点。
环山路K3+700处与厦安高速岩凤溪隧道K9+568.594(运营桩号)交叉,交叉角度54°50′57″,道路路线K3+620~K3+740段,布设于凤溪隧道上方,采用路基方案上跨,长度约120m,边坡高度约18m~27m,三级边坡。根据工程地质钻孔揭露及结合现场地质测绘调查,开挖边坡处,表层覆盖层为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覆盖层下主要为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分为全、强、中、微风化4个亚层,钻探揭露的深度范围内中风化基岩节理裂隙很发育~发育,岩芯破碎~较完整,由上而下,依次为: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
具体工程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1)内侧边坡第一、第二级坡率为1∶1,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进行防护,锚索采用压力分散型,竖向间距4m,水平间距3m,单孔4根直径为15.2×10-3m钢绞线,锚固长度10m,预应力值初定采用300kN,其中单元一长度20m,单元二长度为15m。
(2)内侧边坡第三级为1∶1.25,采用一般植草坡面防护,下同。
(3)道路外侧采用悬臂式轻型挡墙,挡墙高度为4.5m,埋置深度大于1m。
图1 高边坡地质横断面示意图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规范要求,一级边坡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为2.2,岩土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为2.6。
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1860MPa,因此锚索单元极限张拉荷载:
Npk1=1860×0.00014×2=520.8kN>150×2.2=330kN,满足要求。
锚固段位于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根据地勘资料,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极限值采用320kPa,因此锚固体极限粘结力为:
Npk2=3.14×0.13×5×320×5=653.1kN>150×2.6=390kN,满足要求。
压力分散型锚索应先对较长的锚索单元进行先补偿张拉,之后单元一、单元二再一同张拉,进而使得锚索不同单元最终锁定的力值相等[2]。锚索张拉分析如下:
S1=N1L1/2EA=150×20/(2×19 500×0.00 014)=0.055m
S2=N2L2/2EA=150×15/(2×19 500×0.00 014)=0.041m
△S=S1-S2=0.055-0.041=0.014m
△N1=2EA△S/L1=2×19 500×0.00 014×0.014/20=37.5kN
其中:N1、N2分别为单元一、单元二拉力,为150kN;
L1、L2分别为单元一、单元二长度,L1=20m,L2=15m;
E为钢绞线弹性模量;
A为单根锚索长度;
△S为单元一、单元二差异伸长量;
△N1为单元一补偿张拉力;
锚索单元分布张拉如表1所示。
表1 锚索单元分步张拉 kN
这种应力张拉方式先对单元一进行补偿张拉,之后第一、第二单元共同张拉,使得单元一、单元二受力大致相等。这种张拉方式基于边坡工后不产生变形的假定,但是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均要求施工单位边坡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坡面防护,同时要求在上一级边坡防护实施完成后,才能对下一级边坡进行开挖。因此,多级边坡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下级边坡开挖对上级边坡变形的影响,避免边坡变形过大,导致锚索拉力超过极限值,同时应考虑变形对补偿拉力的影响,对边坡变形进行预估,避免同一锚索不同单元受力差别过大,受力不均,影响锚索的整体受力性能。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可以对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进行分析,对锚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模型运用岩土界内知名有限元Abaqus构建,其中土体采用三节点线性平面三角形单元,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塑性本构模型[3];框架采用四节点双线性平面应变四边形单元,采用弹性模型,考虑框架作用主要是将锚索作用力传递给土体,因此通过放大竖肋截面,简化横梁的方式进行框架等效;锚索采用二节点二维桁单元,采用弹性模型;锚索预应力采用降温法,即在模块中定义温度膨胀系数,然后在分析步中降低温度,以达到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有限元模型网格划人如图2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T=N/aEA
其中:△T为降低温度值,N为施加的预应力值,E为锚索弹性模量,A为截面面积,a为膨胀系数。
模型分析过程中建立多个分析步以模拟不同施工工况,具体工况及施工内容如表2所示。
图2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表2 工况及实施内容
根据勘察资料,计算参数见表3。
表3 计算采用物理力学参数
将边坡、框架、锚索单元进行装配组合,锚索与框架进行绑定处理,模拟边坡开挖和施加锚索的工序。开挖后土体变形如图3所示,最大位移位于第一边坡处,约15.5cm。
图3 边坡变形云图
图4 二级边坡第一道锚索变形(S21=0.023m)—工况6
第六阶段对第一级边坡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使第二级已施加预应力的锚索产生变形,如图4~图5所示,第一级边坡开挖引起第二级边坡第一道锚索变形△S21=0.023m,引起第二级边坡第二道锚索变形 △S22=0.031m。
图5 二级边坡第二道锚索变形(S22=0.031m)—工况6
考虑边坡变形引起的附加拉力,第二级边坡锚索拉力,如表4所示。
表4 第二级边坡锚索拉力 kN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8.2.2条规定,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应大于2.2,因此考虑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使框架受力更为均衡协调,同一片框架不同锚索不同单元差异荷载均控制在15%范围,因此该次设计第二级边坡第一道锚索预应力为150kN,第二道锚索预应力调整为125kN。调整后锚索拉力如表5所示。
表5 锚索单元分步张拉 kN
运用理正岩土软件进行稳定计算,同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强度折减法进行复核验算,最终确定边坡稳定系数可达1.67。
不同工况的变形所产生的附加荷载对锚索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土质情况较差,变形较大的边坡,这种附加荷载是不可忽视的。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不同工况引起的变形,对工程设计的参数合理性的论证,对不同锚索的不同单元进行具体设计、优化是必要的。
施工过程在坡体布置变形控制点,对设计方案进行复核,对施工过程进行预警,实施动态设计,有利于确保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