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云南 蒙自 661100
颅内感染作为颅脑损伤常见且多发并发症之一[1],一旦引发颅内感染,未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易诱发脑炎、脑膜等,甚至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提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目前,针对颅内感染多采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住院时间被迫延长。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益、缩短治疗时间,对我院颅内感染患者分别实施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抗菌药物,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0.56±4.54)岁;颅内感染时间1-7天,平均感染时间(5.45±1.2)天。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1.16±5.14)岁;颅内感染时间1-6天,平均感染时间(4.75±1.1)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 mg,每日一次。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万古霉素5 mg,先行腰椎穿刺,穿刺针于L2-3或L3-4刺入至蛛网膜下腔,连接测压表并详细记录脑脊液压力,当脑脊液流出后,使用无菌0.9%氯化钠进行冲洗,检测显示脑脊液下降到100 mm H2O时,缓慢注射5 mg万古霉素(华北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0286)。注射完毕后,利用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每日注射1次,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适量调整用量。
1.3 观察指标 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脑脊液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经过医治后感染症状治愈,且各项指标正常,说明诊治效果显效;诊治后感染症状有所缓解,未出现不良反应,则进一步证实治疗有效;若治疗未达到预想结果,严重者病情出现恶化感染程度加深,则判定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时间及脑脊液蛋白水平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9.56±2.48)天,脑脊液蛋白水平为(0.89±0.36)g/L;观察组治疗时间为(5.19±1.84)天,脑脊液蛋白水平为(0.31±0.11)g/L。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大幅缩短、脑脊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及脑脊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易受血脑屏障影响,导致药物脑脊液时浓度被降低,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一定程度上对肝肾功能有所影响。而采取鞘内注射方式,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能够无视血脑屏障,药物迅速向头侧扩张,使脑脊液中药物能够保持在有效浓度内,充分发挥药物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缩短疗程。药物在人体代谢中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反复用药对肝肾产生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采取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抗菌效果,降低脑脊液蛋白水平,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