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蕾
(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 广西柳州 545000)
机械制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和看图能力。教师应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招生政策也在不断改革和扩招,致使学校内学生风格多样化,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接受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2]。
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枯燥,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相对抽象,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前,并没有过多接触过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思考、创新。因此,在教学前,学生的兴趣往往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会变得力不从心。他们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如何学,久而久之,兴趣降低,导致发呆、睡觉等各种厌学行为接连出现。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还不加以引导,学生便会彻底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内心,鼓励他们,重新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热情,让他们知道这门课程是学习本专业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的成功直接影响到之后识图、绘图的能力,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的。在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图物结合的方式进行机械制图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模板、视图等教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将理论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的机会。
教师要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生,真正实施个性化教学。由于中职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重视图例的选择,所选图例的目的性、针对性要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图量不宜太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1]。比如,在制图选择模型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空间想象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并将不同的难度模型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长久以来,制图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是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的,相对简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应本着锻炼学生能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生产应用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理论考试、平时表现、制图测绘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制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理论考试可以采用选择、填空、判断的形式,夯实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平时成绩可以以课堂表现、课堂出勤率、课后作业三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制图测绘成绩可分为草图、零件图、装配图三部分。这样,完善课堂评价体系,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和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构建中职机械制图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技术,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并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在为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