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秀
(重庆市武隆中学 重庆 40850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深化,国家对学校的建设,班级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开始加大重视。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当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理念不仅在学校办学理念上有所体现,还要在教师日常教学中有所渗透。因此,高中班主任要认真研究班级有效文化建设的问题[1]。
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比如,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划,家长、社会等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层面对每个高中所看重的都是升学率,于是现阶段很多高中在办学过程中都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有的学校将升学指标也做分解,具体到了每个班主任身上。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出发点及目标都是成绩。很多班级的标语及口号都是以成绩为主,看似对学生的学习有一点激励作用,实则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做法也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将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2][3]。
由于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文化知识,很少有学生花费精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也是以成绩为主,只是选取几名学生简单地对班级文化环境进行建设。这就造成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并没有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而是将制度、环境、人文等方面的内容直接拿过来做成标语放在教室中。很多学校的教室中只张贴关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等,学生一抬头看到的就是各种要求,人文关怀内容少之又少。这样造成的现象就是对学生有过多的约束,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彰显个性,也没有办法发展自己的特长与爱好[4]。
班级文化建设最主要的任务是打造班级的核心凝聚力。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作为班级中的单元,在日常中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反映出班级的整体文化,也能间接显示出一个学校的校风。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就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并且努力。如家庭背景、学校成长环境、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教师应综合这些因素,采取科学方法,侧重于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班级的发展目标。通过树立标杆或典型,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对于一些从社会上流传过来的不良风气要严禁制止[5]。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高中生普遍存在独立意识较强的特点,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注意不要过度约束学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感,若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班主任要适当引导,促使其解决问题,而不是由班主任直接插手进行管理。这样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也会生成自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对班级文化建设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6]。
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促进作用,良性的班级文化建设又能很好地带动学校的校风。班主任要将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班主任的执行力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成果,学校领导的支持程度则是有效推进工作的保障。班级文化呈现出积极、健康、有特色的面貌,是良性的开端;学校的校风基于班级文化建设变得阳光、平实,是良性的发展;当它们彼此促进、协调发展的时候,便形成了良性循环。
高中生还处在青春期,性格有较强的可塑性。在高中生进入人格特性逐步定型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中能够接纳的各项事物和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判断力,此时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以后步入社会的为人处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班级管理角色的班主任,其本身的性格因素也会对整个班集体产生巨大影响,班主任的性格特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班级潜在的发展方向、班级凝聚力、学生学习态度等。所以,要建设好班级文化,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传递高中阶段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领导他们发展和保持这种态度[7]。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要想彰显班级优秀的个体,使整个班级思想保持一致,就要让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推动班级良性发展,带动班级文化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