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景
(卓尼县阿子滩九年制学校 卓尼 747605)
名著导读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考的压力,使得名著导读流于形式,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使得名著导读的推行困难重重。因此,想要推行名著导读教学,学校和教师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将给予教师几个推行名著导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名著推荐和阅读的教学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大部分初中生的文学素养不足,而且对于文学知识的储备也不够。这使得初中生在面对鸿篇巨著时,没有耐心将阅读坚持下去,甚至会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对名著进行深入解读,并加强导读的教学,将名著进行简略化,为学生介绍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一些精彩的片段。教师通过名著导读,能使学生对这些名著产生阅读兴趣。[1]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中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由于这篇外国名著篇幅偏长,学生无法提起对这篇名著的阅读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并不喜欢外国的文学作品。外国的文学作品对于初中生来说,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人员关系复杂,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导读,自己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掌握后,再为学生做好名著简介,为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还可以介绍一些精彩的片段,充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进行深入阅读。
因为大部分的名著篇幅偏长,内容丰富,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极为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需要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学习任务繁重,因而学生不需要每句话都精读。教师可以传授学生精读与泛读的阅读方法,通过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名著的精彩内容,促进学生对整部名著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昆虫记》的名著导读时,书本上只有关于《昆虫记》的作者介绍和作品的一些简介。学生通过阅读简介可以大致了解名著所要描述的东西,并做到大致了解。教师可以先进行阅读,然后将自己觉得比较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进行精读。对于这部分,学生可着重进行阅读,其他的部分可以进行泛读。这样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任务量,同时又使学生完整地阅读了整篇名著。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名著的精彩内容,又能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自有其过人之处。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需要理解文字下的隐藏信息。名著的文字作品中往往隐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一些信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能仅仅是为了阅读,而要深入思考,了解作者这样描述的用意,是否为伏笔或者隐藏的是什么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再盲从,轻信他人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探究,进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通过这样的名著导读,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水浒传》的名著导读时,学生对于水浒传通常都比较熟悉,而且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加大学生的思考力度,如让学生思考故事发生的原因和背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108位好汉分别是什么原因从而上了梁山的,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关注并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这篇名著进行思考解读,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和想法,不再盲从他人的见解,人云亦云。探究式名著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
总而言之,名著导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就是与作者的思维碰撞,产生思想共鸣的过程。教师通过名著阅读,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掌握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再盲从,听从他人的看法,并能拥有自己的观点,学习名著中主人公的精神和优点,汲取名著养分,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