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原
(潍坊学院 山东潍坊 261061)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产品在我国已由原来的“奢侈品”逐步地演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必备品。同样,如今电子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已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标配。因此,如何让电子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电子产品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21世纪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像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人们通过它们可以了解世界万物或看见未曾去过的远方。过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依赖于到图书馆翻阅资料,或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等。这些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合今天的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如今,大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他们能够利用上网查询、电子邮件沟通等多种方式,迅速地获取所需信息。比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们就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在家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学业的影响。
相比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电子产品十分重要的优势就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和效率高。特别是通过移动终端来查询资料,更是十分便捷,学生可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获得校内外甚至国内外海量的学习资源。这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地域局限性。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也可借助电子产品从网络上迅速搜寻研究资料。这有助于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即时通讯APP软件随时随地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这与原来的书信相比是在沟通方式上的质的飞跃。这种电子产品带来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之间变得不再陌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和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往往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缺少了父母的管理,在行为上就可能变得随心所欲。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制力,他们就很有可能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心理。大学生通过电子产品提供的虚拟空间,如微信等平台,扩大了交际圈和拥有了自我展现的空间,他们就利用这些电子产品参与到感兴趣的事物中去。这样使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逐渐会变得沉迷于网络,最终有可能荒废学业。[1]
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增加眼部压力,造成眼睛疲劳并导致视力下降。如今,我国大学生配戴近视眼镜的比例越来越高,并且近年来呈现近视低龄化的趋势,甚至很多中小学生都已戴上了近视眼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造成使用者短时间的眩晕,甚至晕厥而危及生命安全,曾有媒体报道过通宵熬夜玩电脑游戏造成猝死的悲剧。[2]
目前,有一个流行词语叫“低头族”,就是指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不分时间和地点而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的群体。“低头族”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同样很常见,他们过度使用手机会对颈椎产生压力,容易患上颈椎病等,从而影响健康。另外,人们在开车或走路时低头看手机,也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对于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正是这种陌生,他们很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诈骗而身陷囹圄,甚至毁掉自己的学业和断送前程。例如,前段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种“套路贷”“网络贷”,就是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手头资金短缺又想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心理,诱骗大学生通过网上套路进行高息贷款。结果,大学生借款后无力偿还,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最终被不法分子一步步逼向绝境。因此,网络诈骗陷阱是电子产品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负面影响。[3]
大学生应意识到电子产品在带来快捷、便利、高效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困扰和负面效应,因此要理性地使用电子产品。大学生要认识到电子产品只是获取信息的工具,网络世界始终是虚拟的,生活中的压力不能只在虚拟世界中去释放,学生正确区分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大学生还应积极地培养兴趣爱好,因为兴趣爱好广泛者很少会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而会更多地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文娱活动、学习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自我提升与发展。[4]
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展板、宣传画等传播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在校园内营造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氛围。学校可邀请知名学者或专家开设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和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学校还可对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学生设立文明标兵奖,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以引导更多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