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芮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应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提升育人质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规范。高校应加强对音乐治疗的理性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运用音乐治疗,把握心理教育工作与音乐治疗的契合点,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增强心理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如何构建具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心理教育网络,高校要创新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形成长期的、有效的工作机制。
首先,育德先育心。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工作,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由此可见,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助于高校的和谐与稳定,有助于高校的长治久安。同时,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也为学生的健康心理提供了滋养的环境。
其次,铸魂先守心。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担负着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身上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音乐学院可以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针对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易接受、感知力强的特点,展开音乐治疗,用音乐营造健康的心理教育环境。
构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一是有利于高校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梳理,探索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路径。二是有利于高校构建心理教育的网络平台,开展以音乐治疗为主题的讲座活动。三是有利于高校组建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的辅导体系,开通心理咨询的线上预约通道和完善心理问题的紧急应对措施。高校将音乐治疗融入心理咨询和心理问题的紧急应对中,针对艺术类专业,将艺术的方式和心理学学科的专业特征相结合,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遵循心理教育工作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使心理教育富有温度、广度和深度。
第一,完善心理问题的紧急应对机制。高校在制度层面建立一套针对心理问题的紧急应对机制,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制定心理危机处理流程,建立危机事件处理预案来达成。这样能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地进行心理危机事件应对。其应对方案,一是要明确学生干部、寝室长、心理委员的职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二是要明确辅导员、班级导师的职责和要求,规范教师在危机干预过程中的行为及流程。
第二,成立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团队。高校要用“教师-心理委员-寝室长”的阶梯式教育培训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实现全面覆盖,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效果。高校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用朋辈教育的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范围。高校通过专业教育团队的建立,让每一个班级和寝室都能互相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一些专业知识;通过各种类型的心理教育沙龙和团队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用正面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对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建立线上心理课程的教学平台。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的力量,将校内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沙龙活动等进行视频录像,然后上传至网上,建立一个专门为学生提供各类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讲座的“微课堂”网络平台,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心理知识的途径,扩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理知识和咨询途径,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去。
第四,设计音乐艺术相关的心理文化产品。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以及热爱艺术的学生群体,学校可以设计一套能够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放松心情的指导手册。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心理疏导类影视作品专栏、心理疏导类音乐作品专栏、缓解压力的瑜伽与形体专栏、学生创作的舒缓类音乐作品专栏等。这个心理疏导手册,可以提高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心理疏导的兴趣,从而增加心理疏导的实际作用。
第五,开通心理咨询的线上预约通道。这个通道可以建立一个以心理教育为主的专栏,也可以为学生开通一个手机线上的心理咨询预约栏目。学生如果遇到了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工作和发展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公众号的预约渠道,选择专业性或者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学生可以预约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也可以预约学院内的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师等。这样不仅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在情感上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