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燕芳
民族地区开展声乐教学,传承民族文化,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是当地教育的职责所在。民族地区蕴藏了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这些内容都可以被我们积极地利用和采纳,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将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把本土音乐融入课堂教学。学校一定要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声乐校本课程,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本文针对校本课程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策略进行探究[1]。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目前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目前,加强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重要任务。民族音乐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声乐校本课程,把本土音乐引入声乐课堂,全面开展声乐教学,更好地顺应基础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合格的音乐教师。
民族音乐教育应该顺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随着民族产生的发展,很多民族节日活动的举办更加频繁,政府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传承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成了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果能认真的究民族本土的声乐资源,将其融入音乐课堂,更能唤起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进而培养出一些专门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工作者[2]。
构建声乐校本课程是落实音乐教育差异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够更好地打破音乐教育中的趋同性,使得一些特色元素涌入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特色,这样一来更能提高本校的竞争力。
民族地区的声乐课堂应该逐渐改变以往重视西方音乐文化的现象,要真正解决教学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相匹配的问题,建立以本土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在声乐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应该处理好国乐和西乐之间的关系,要能够实现中西互鉴、中西并重的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构建声乐校本课程,就要积极开发本地的音乐资源,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立足于本土,服务于当地,在声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将本土化的音乐引入课堂,充分体现出它的特色。
民族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建立采风基地,教师要深入到采风基地,了解真正的风俗特点,也可以请一些当地的民间艺人或歌手帮忙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选择一些原生态的民歌作为主题,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这些歌曲在演唱时候的技巧,还有它们创作的一些风格和特色。而且,声乐课堂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参加当地的一些民族性的节庆活动或民歌比赛活动,这样就给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学校也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汇报演出、歌唱比赛等活动,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能丰富本校的文化生活[3]。
声乐校本课程的构建应在课程上充分体现出本土特色,要能够将科学、目标和可行性三者结合起来,对本土音乐资源进行开发,真正落实校本音乐课程,构建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乐理知识教学中,要加强民族调试和音阶理论的教学,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加入一些比较优秀的民族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吸收一些民族音乐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在进行器乐教学时也应该融入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教学,将本土音乐资源真正融入声乐课堂,真正发挥出本土资源在声乐课堂中的优势。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声乐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将本土的声乐教学和传统歌唱的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使用当地的方言唱腔进行演唱,当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字正腔圆的训练,通过这些教学方式,不断强化本土音乐。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民族声乐教学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积极构建校本声乐课程,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