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微视频 助力法治“深”学习
——微视频在六年级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01-08 19:16徐丽芳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案例法治

徐丽芳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小学 浙江绍兴 311800)

2019年全面实施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法治教育内容,特别是六年级,采取了专册编排。《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如何将枯燥的法治内容上得生动且有效呢?智能时代,微视频的广泛传播为我们的法治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

微视频集视听、时空、动静、表现和再现功能于一身,它短小、直观、信息传递快、资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够将枯燥的法治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需求,催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够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现实生活、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避免教师陷入空洞说教,有利于学生对法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还能弥补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滞后与不足,将最近更新的法治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法治教学与时俱进,真正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此外,还能使课堂教学环节更简洁,学习任务更清晰,课堂增量更明显[1]。纵观多方面,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微视频,意义鲜明。

下面笔者以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该如何灵活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一、导入课堂,先声夺人

上课伊始,学生处在学习的游离状态,此时,平淡的语言导入,不能有效唤回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教学效果不佳。H.A 多勃洛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2]。”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微视频有效地融合了声音、图像、色彩和文字,动态感、画面感极强,对于喜欢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感知周围事物的学生而言,吸引力非常强,它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达到“课未行,趣先行”的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灵活地选用微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实现曲径通幽的教学效果[3]。

例如,六年级上册《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笔者将选择微视频的着眼点定在“国家成就”上,以国家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激发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形象。我们的国家成就很多,在海量的微视频中,我们不能盲目地拿来就用,要考虑微视频的信息内容是否存在滞后,画面效果是否清晰,声音质感的好坏,时间的长短。一般选用的微视频控制在三分钟内,过长也可以进行剪切加工。在这一课中,笔者选用了一分四十七秒的微视频——《厉害了,我的国》来导入,这一个微视频制作时间距离近,内容新且具有代表性,视频中有12年后女排夺冠,杭州G20峰会,世界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正式开建,世界最大高桥——北盘江大桥,中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国家基因库“诺方舟”起航,沪昆高铁全线开通,多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神十一郎”升空、胖五飞天等等,集体育、建筑、科研、科技等众多方面的成就,而且背景音乐、画面感、文字呈现的效果都极具震撼力。在视频播放的瞬间,学生的目光就被吸引,自觉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在观看祖国巨大成就时,也引起了心灵上的触动,公民自豪感、学习积极性被激发。教师紧接着展开课堂教学,效果显然。

二、趣化知识,化难为易

法律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内容相对于其他教学知识来说,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特别是六年级专册中的法治知识,有些内容超越了学生的生活认知,不作具体形象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容易失去兴致。教师在尊重法治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教师可以选用或自制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微视频,将难以理解的法治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学生就容易理解,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愉悦。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一课让学生认识国家机构,区分各类国家机关,已经很难了,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类国家机关的基本职能,超越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范围,教师引导起来难上加难。笔者选用了动画微视频《身边的国家机构》来教学,将这一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需求,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国家机构,哪些属于国家机构。懂得国家机构就像一个班级的班委会,像一个学校的管理部门一样,维护着国家的正常运转。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微视频,对知识有了直观的印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降低了理解难度。视频儿童化的语言、动态感的画面,也催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提高了对国家机构和各类国家机关基本职能的了解和认识,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供案例,深入探究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要注重内容的鲜活。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然而社会上规则意识缺少,法治意识淡薄的人并不少见,网络上关于违反法律、不守规则的案例微视频很多。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随机抓拍、实时更新的鲜活案例也很多,加上微视频传播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教师只要认真去搜索,较容易找到鲜活典型的案例微视频。在教学中,我们灵活选用这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微视频来进行法治教学,将它作为教学中的情境资源,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笔者选用了《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这一微视频作为教学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微视频内容为:2018年9月19日,周某某(女,32岁)乘坐G6078次列车强占他人座位且不听列车工作人员劝阻。公安处认定周某某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对周某某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在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接着展开法律作用大讨论。通过直观、鲜活、真实的生活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参与、互动、思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大,连“霸座”这种小小的常见的生活问题都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提升了学生对学习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了遇到类似生活事件,应果断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利益的法治观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觉守法,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法治意识。

四、扩展内容,实现增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很快,法律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中。法治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借此,教师就需要及时地扩充一些新知识。微视频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更有利于扩展内容,实现课堂的增量。

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第三课时时,当教学到我国是通过人民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一府一委两院”,再由“一府一委两院”具体管理国家的事务后,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职权除了决定产生‘一府一委两院’以外,还会讨论、决定哪些事情”这一知识,还应深入的学习。当学生讲到“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也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时,笔者认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谁,对于一个公民来说,也是需要了解的,便见机适时扩充道:“那么我们国家现在的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是谁呢?”播放事先准备的微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通过简短的几分钟微视频的观看,学生已经了解了国家领导人产生的过程,知道了我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具体成员,有效扩展了知识,实现了课堂的增量。与时俱进的法治教育,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意义更大。

总之,小小微视频,作用却很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特别是法治教学时,教师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以实现趣味化的课堂,深入化的学习。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