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至臻至纯
——警惕儿童绘画比赛中的急功近利现象

2020-01-08 19:16宋玉成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发起者功利性儿童画

宋玉成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团结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8000)

当下,各级各类儿童美术作品比赛与评奖活动如火如荼,甚至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宝宝们都会被各色的绘画赛事包围。各种民间机构热衷办这样的比赛,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收到很好的经济收益,学校特别是各色培训学校更是这种比赛积极的拥趸,他们希望通过比赛获奖得到社会与家长对其工作的肯定。家长们自然也不甘落后,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比赛中取得自信、收获荣誉。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儿童绘画比赛之风愈刮愈烈。但是,当我们冷静分析这股热潮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利弊时,不得不遗憾地说:弊大于利,儿童画不适宜参赛。

一、从比赛的天然属性角度上来说,它不适于儿童绘画

“比赛”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多是指由多人参加,或者以团队参赛,并用一定的规则来选拔优胜者的一种方式。既然是选拔,有优胜就必然有淘汰。而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绝非是单纯的画面效果。儿童绘画的原始动力是一种自发的自我表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而这种自发的表现其实就是对他们语言的补充与延伸。这种状态不仅出现在涂鸦时期,更是会延续到党群时期,也就是说,直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种辅助的功能才有所削弱。而这种自我意愿的表达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生拉硬拽的和别人PK是非常不合适的。

二、比赛中浸透的功利性有可能挫伤儿童的积极性

有时,我们不能不面对着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的儿童绘画比赛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前面所述儿童绘画比赛之所以兴盛时就提到了比赛的发起者、组织者(中小学和各类兴趣班、辅导班)、儿童的家长,他们都有自己的功利考量,从发起者的角度上来说,各类民间团体发起的儿童绘画比赛自然离不开收费,收了费就要考虑参与者的积极性,所以只要参加比赛就有奖,不然下回谁还来参赛呢?所以,奖项多过多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更有“会来事”的发起者不仅人人都有奖,而且还有奖杯、奖牌供获奖者选择,当然这个得另外收费。更有发起者会组织获奖者及其辅导教师参加颁奖仪式,那壮观的场面你想想都会心潮澎湃……,自然,这一切都得付费。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也会举办儿童绘画比赛,这些比赛通常是不收费的,自然也就不会设置那么多的奖项,获奖者人数很少,绝大多数画童都变成了“打酱油的”,有了多次没有获奖的经历后,家长与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所以自发的参与度极低。

儿童绘画比赛的组织者主要由中小学和各类民办的兴趣班所组成,各类辅导教师推荐、包装儿童参赛,主要还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诸如:赢得更多的生源、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为给自己的业绩加分、职称的升迁等,真正为儿童考虑的很少,林格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互动,教育的目标是对象的完善,当教育者满怀深情地歌咏自己的时候,他已经把教育的目标遗忘了”,由此,这种功利性不可谓不强。

从儿童绘画比赛的参与者儿童本身来看,他们参与比赛主要是为了拿奖,得奖固然可喜,但也会让儿童更加自傲,在一个处处都提倡竞争、奖励优胜的氛围中,得奖的儿童得到了更多的夸赞,则容易逐渐迷失绘画的初衷,为了“夸”而画,功利性越来越强,孰不知:“夸”多了,也就“亏大了”。反观没有能得奖的儿童,他们的自信心必然受到打击,原本对绘画的兴趣也由此严重削弱了,创造力、想象力甚至会遭到泯灭,这又是多么的不值得啊!

三、绘画比赛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从绘画比赛的评价标准来看,各级各类比赛的评判机构对儿童画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水平良莠不齐,在不了解儿童作画的过程,不了解儿童兴趣爱好、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等关键性要素的前提下,断然评判儿童画作品的等级,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作法。单靠画面效果、造型能力、机械的标准进行评优活动是不负责任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们的绘画特征是有明显差异的,在9~11岁之前,(也就是党群年龄段之前)儿童眼睛里的世界与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涂鸦中的故事到画面空间安排,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每个孩子的绘画语言都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这种“原生态”的绘画语言非常可贵,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参加儿童绘画比赛时,这种“原生态”的作品风格非常不受待见,从而严重挫伤儿童的自信心,甚至会使原本属于他们的绘画乐趣也丧失殆尽[3]。

里德曾说过:“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来完整人格教育。”这应该是美术教育的价值一定之所在,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更有利于儿童各方面的成长。而学美术为了让学生参加比赛、为了拿奖,这样的目标完全与美术教育背道而驰[2]。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灵活的使用比赛这种形式在激发儿童学习绘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们强调的是去除儿童绘画比赛的功利性,特别是那种为了比赛而比赛的作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运用比赛这种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是非常必要的。关键在于,我们在运用这种方式时要及时弱化它们的功利性特征,设置更加丰富又客观、细致的评价体系。从比荣誉、比名次、比画面效果到比创新、比态度、比创作精神的转变[1]。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强烈呼吁:去除儿童绘画比赛中的功利色彩,还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

猜你喜欢
发起者功利性儿童画
考虑发起者质量改进努力和平台增值服务的产品众筹最优决策与协调
如何鉴赏儿童画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儿童画作品展
默契百分百
“路上的书”呼吁人们放下手机拿起书
印象
“特长班”该少些功利性
防守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