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皮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0-01-08 18:16张斌李菊仙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涤纶导管血液

张斌 李菊仙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系统性硬皮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中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与遗传和免疫异常有关,多发于育龄妇女,会导致皮肤和内脏纤维化,其主要特征是: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病变不断发展,致使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发生改变,最终发展为血管缺血、皮肤硬化等,甚至累及心肺功能、消化道、肾脏等内脏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系统性硬皮病中约5%~10%的患者会出现硬皮病肾危象,多数出现在发病的1年之内[2]。该病可引起肾脏急性受累、导致肾功能下降,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肾脏功能的恶化,患者出现脸面部、四肢皮肤肿胀、发硬,从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目前,系统性硬皮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问题存在较多难点,但恰当、高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增进疗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笔者对我中心2018年收治的1例硬皮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四肢关节疼痛10月,血肌酐升高1月。”于2018年12月19日收住我院。患者曾于2018年1月无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以远端小关节对称性疼痛为主,呈持续性刺痛,触碰冷水后关节疼痛症状加重,出现颜面、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即到医院就诊,诊断为“系统性硬化”,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后出院。2018年11月初患者出现腹痛,解稀便数次,1周后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查血肌酐为400 μmol/L,血肌酐进行性升高,11月12日复查肌酐为900 umol/L,并予右侧股静脉透析管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行6次透析后透析导管血栓堵塞。为进一步诊治及建立长期透析通路到我院就医。查体:体温:36.7℃,心率74次/min,血压169/102 mmHg(1 mmHg≈0.133 kPa),颜面轻度浮肿,双肾区无叩击痛,四肢远端关节压痛、肿胀、末端皮温低,皮肤僵硬,膝关节以下水肿,病理性神经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8 g/L、乳酸脱氢酶333 U/L、胆碱酯酶5 87 U/L、尿素氮20.9 mmol/L、肌酐1 087 μmol/L、尿酸623 μmol/L、补体C3为0.55g/L、补体C4为0.13 g/L、C反应蛋白为13.20 mg/L。皮肤活检:真皮层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根据病例特点、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2013年硬皮病[4]诊断标准,初步诊断为:(1)肾衰竭。(2)系统性硬皮症。(3)系统性硬化症肾损害。(4)肾性贫血。该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病情相对稳定,于12月24日出院,同时继续门诊透析。

2 护理

2.1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类型包括自体动静脉內瘘、人造血管动静脉移植和中心静脉导管[5]。在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內瘘是使用时间最久、并发症最少的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是使用时间最短、并发症最多的血管通路[6]。硬皮病患者随病情的发展,血管洋葱皮样发生改变,因此不适合开通自体动静脉內瘘和人造血管动静脉移植[7]。该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中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维持长期的血液透析。患者于2018年12月19日予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植入术,穿刺过程顺利。

2.2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护理

2.2.1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固定 为了避免导管压迫皮肤,造成局部破裂感染,采用桥式固定法、塑性固定法固定导管。桥式固定使导管与皮肤的接触面减少,在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减少,将减少导管与皮肤接触处压疮的发生[8]。塑行固定法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9]。患者皮肤敏感,为了减轻患者在换药时撕胶带时的不适及对皮肤的损伤,使用纸质胶带固定。

2.2.2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使用期间护理

2.2.2.1透析前导管连接 打开中心静脉导管外层辅料、戴无菌手套后,打开无菌治疗巾的1/4面,垫于中心静脉双枪导管下。分别螺旋式消毒导管保护帽及导管管口、导管管夹2遍。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取下螺帽,弃掉。将消毒后的导管置于治疗巾的1/2无菌面,再次消毒管口。随后,分别用2~5 mL注射器回抽2 mL导管内封管肝素液,推注在纱布上,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如有凝血块,再次回抽1 mL,推注。判断导管通畅后,连接体外循环的动、静脉管路,建立体外循环。

2.2.2.2透析结束封管 治疗结束,回血完毕后,夹闭导管夹子,分别消毒动、静脉导管接头,与循环管路连接处断开。消毒导管动、静脉管口时,采用弹丸式方法推注10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肉眼观察导管外露部分没有血液残留后,遵医嘱注入抗凝剂封管液。随后使用无菌肝素帽封闭动、静脉管口,双层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

2.2.2.3中心静脉导管换药 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血渍、污渍。戴无菌手套,揭开敷料,检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皮肤有无破损,缝线有无脱落。取一根碘伏棉签,以置管处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消毒,消毒范围8~10 cm,重复消毒3遍。伤口敷料贴于置管处皮肤上,并注明换药时间。

2.2.2.4导管使用期间护理注意事项 (1)操作时协助患者戴口罩。(2)根据导管容积定量抽取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内肝素盐水。(3)导管口连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管路。(4)打开保护帽前,检查夹子处于夹闭状态,避免发生空气栓塞。(5)导管保护帽为一次性使用。(6)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粘贴位置准确。

2.2.3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有研究[10]显示,导管细菌感染中,50%来自穿刺部位,40%来自导管接头定植菌,10%来自输液循环系统内部或其他部位。同时,医务人员经验不足[11],患者自身卫生情况也是置管后导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在留置管使用期间,应加强对导管接头处的消毒,必须做到每个接头均采用螺旋式消毒2遍,逐个消毒其导管保护帽及导管管口、导管管夹。在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肝素液前再次对接头管口消毒。同时,由血液净化中心感控组人员或血透经验丰富人员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因操作人员可避免因素导致的导管感染。另外,向患者讲解感染、导管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并积极主动参与预防导管感染。

2.2.4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 导管功能不良是半永久性血管通路的常见并发症。其留置时间超过3个月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在60%以上,且留置时间越久,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导管失功的概率越高[12]。这不仅影响透析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因此,预防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尤为重要,主要措施有:(1)遵医嘱选用合适的封管液并准确配置封管液浓度和剂量。(2)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治疗结束、回血完毕后,夹闭导管夹子,分别消毒动静脉导管接头与循环管路连接断开处、接头平面;用脉冲式方法推注10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肉眼观察导管外露部分没有血液残留后,采用弹丸式推注抗凝剂封管液[13],推注完毕的同时夹闭导管夹子,使导管内形成正压。(3)定期使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尿激酶是丝氨酸蛋白酶类溶栓药,尿激酶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维酶可降解纤维蛋白块,降解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等,清除导管表面纤维蛋白鞘,发挥溶栓的作用[14];尿激酶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血栓的形成[15],从而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16]。

2.3透析护理 给予患者每周2~3次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月1~2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或1~2次血液灌流治疗。正确选用对应治疗模式的透析器及配件耗材,准确设置患者每次透析剂量:每次透析治疗4 h,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低分子肝素钠2 000 U抗凝,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液钠浓度梯度142~138 mmol/L,透析液温度35.5~37 ℃。患者透析过程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透析过程中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的波动,随时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确保患者透析安全有效。

2.4皮肤护理 患者冬天入院,期间气候干燥,其四肢皮肤肿胀、变硬,面部、颈部、胸腹部的皮肤有紧绷感,皮肤易出现干燥、脱屑、皲裂。因此,鼓励患者使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冷水,清洁后涂抹易形成通透性保护膜、抗氧化的护肤品。同时,疾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末梢循环差,指导患者正确保暖,如佩戴绒毛手套或发热手套、使用热水袋等,使用过程中需指导其一避免温度过高,以防烫伤。另外,指导患者不要长时间压迫局部皮肤,避免发生压疮。鼓励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卧床、不正确的体位(长时间跷二郎腿、睡觉时用手当枕头等)。

3 小结

系统性硬皮病透析患者因其原发病的特点,在血管通路建立上,选用中心静脉导管中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维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确保了患者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安全及透析质量,提高系统性硬皮病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关键在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固定、预防感染、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及导管失功。同时还应重视强化透析护理及皮肤护理。

猜你喜欢
涤纶导管血液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涤纶十字异型色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舒适首选,青岛新维纺织迭代涤纶受追捧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