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昭亭 方宗武 舒郁平
患者,男,91 岁,2019年11月以“发现肛旁肿物10 余天”为主诉收治于我科。入院时肛旁肿痛,偶有脓性分泌物,大便表面偶伴有少量粘液及暗红色血液,偶伴里急后重,大便糊状不成形,色黄。21年前于省立医院因“乙状结肠癌”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腺癌。此后定期复查。专科检查:视诊:肛缘外观欠平整,截石位3 点、7 点位齿线上下可见结节状隆起组织,大小约1.0cm×1.0cm;截石位9~11 点位肛缘外约1.0cm 处可见一大小约3.0cm×5.0cm 的菜花样肿物,表面糜烂破溃,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色淡黄,质稠;指诊:食指经肛通畅,括约肌收缩力正常,截石位7~12 点位齿线上约6cm 可触及一肿物,顶端无法触及,质脆,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楚,无触痛,指套退出见暗红色血染。肛镜下见3 点、7 点齿线上粘膜充血肿胀,色鲜红,见粘膜糜烂、渗血等。肿瘤指标:癌胚抗原 13.45ng/ml↑。诊断:①肛旁肿物性质待定 结直肠肛管肿瘤?肛管息肉?肛周脓肿?②混合痔。③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状态。予肛旁肿物及肛内糜烂处各取一标本。病理提示:①(肛旁肿物):考虑肛周Paget 病伴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②(肛旁肿物):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异型增生)。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示CK7-,CK20+,CEA+,CK5/6-,P40-,Ki-67 约70%,CDX-2 部分+,100-,SOX-10-。根据检查结果符合肛周Paget 病伴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拟行手术治疗,结合当时患者的身体状况,未行根治术治疗,予药物化疗。
讨论乳腺外Paget 病(Extra mammary paget disease,EMPD)是一种好发于腹股沟、会阴部、阴囊、肛周等大汗腺较多部位的低恶性癌。而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 disease,PPD)非常罕见,起病慢,病程长,常表现为瘙痒、创面渗液和分泌物、肿物、红色湿疹样等,易误诊为湿疹、尖锐湿疣、痔疮等[1]。一项研究中指出[2],从患者出现症状到最后确诊的时间通常为6~96 个月不等,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来鉴定,治疗方法一般会选择局部广泛切除,还可以选用Miles 术、放疗、化疗及光动能等治疗方法。
在此病例中,患者因肛旁肿痛,偶有脓性分泌物而不排除肛周脓肿。根据视诊和指诊结果,不排除结直肠肛管肿瘤、肛管息肉。最终由病理检查确诊,但PPD 分为原发性皮肤源性PPD 和继发性皮肤源性PPD,继发性皮肤源性PPD 是由腺癌向皮肤转移扩散的表现,而常见的原因是肛门直肠腺癌和尿路上皮癌[3]。根据患者21年前手术及术后病理,考虑为继发性皮肤源性PPD。肛周Paget 病多伴有结直肠等消化道的肿瘤[4]。
PPD 病的发病年龄一般较大,平均诊断年龄为68 岁,女性更为常见,PPD 占所有Paget 病的6.5%[5]。PPD 病临床上极为罕见,导致了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从而在诊疗上不够成熟和完善,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选择和建立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手段。本例患者因年龄和身体状况,在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意见后选择药物化疗。该病的复发率高,因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复发应及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