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01-08 16:35:04黄雅文
科学咨询 2020年40期
关键词:创设素养情境

黄雅文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教师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知识讲解上,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未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在这种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差,且学习效果不理想,初中化学课堂也给学生留下了枯燥、沉闷的印象,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率,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借助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环节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巧妙的课堂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并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知识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发散思维,展开知识探究,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空气”时,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请学生猜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打一气体。借助带有悬念的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那么它真的是“空”的吗?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引入生活素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这样既能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探究,使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取得“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构建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1]。比如,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酸碱中和”这个化学用语,但并不了解酸碱中和的反应实质,教师可引入生活素材,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松花蛋是人们比较爱吃的一种蛋类,通常在腌制过程中会生成碱,如果不添加调料,吃起来会有股涩味,蘸醋食用则会使涩味消失,口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化学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酸碱溶液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本质,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探究,同时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思维碰撞,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拓宽思维,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2]。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认知水平,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物质要想燃烧,必须的条件是什么?现在想要将燃烧的物质进行灭火处理,需要如何做?在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火都能用水来灭?你都知道哪些种类的灭火器呢?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灭火原理呢?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地通小组合作展开问题探究,既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四)正视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才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保能力强的学生“吃饱”,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吃得到”,从而实现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以“制取氧气”这课为例,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制取氧气相关的方程式即可,而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能在掌握制备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这样,能力差的夯实了知识基础,能力强的也得到了能力培养。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跟随教师的引导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创设素养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