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营媛
(深圳市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 广东深圳 518100)
目前,深圳小学科学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实验中很容易不听指挥,课堂纪律欠佳;学生分组分工不合作,七手八脚各自为阵;学生忙于“实验操作”而不思考,未做到真探深究;实验材料杂而乱,探究肤浅无结果;材料被部分同学“霸占”,一些同学无事可做,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教育部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研究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中需要培养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倾听、主动思考、敢于质疑、有序实验、正确表达、乐于合作、真探深究的习惯。研究者用行动研究法对小学科学课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展开了研究。
1.优化实验材料
通过准备多样的实验材料,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改进一些难以操作、效果不佳的实验,让实验更易操作、让现象更加明显和直观、让模拟实验更贴近事实。通过实验材料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
例如《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学具只提供了一辆简易小车,小车在拼接的桌面上实验就会产生以下问题:小车容易跑偏,运行的距离不一致;小车运行的桌面不平整,桌面的连接处会对小车产生阻碍;桌沿对棉绳有较大的摩擦力,有时会导致小车停止运行;实验过程中,小车会跑出桌沿,摔坏小车。这样一节课,学生要花大量时间来捡车修车等,课堂很容易混乱。因此,研究者通过改进小车的跑道,让跑道更平整,跑道的终点让绳子绕过滑轮,确保小车在跑的过程中不会跑偏、跑出跑道导致摔坏等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更加有序。
2.分步发放实验材料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探究实验时需要适时、合理地呈现实验材料,避免把全部实验材料发给学生引起学生玩材料而不思考引起的课堂混乱。通过分步发放实验材料,设置用实验成果换取下一步实验材料的方法,使学生有序实验。比如《观察月相》一课有“画月相”“粘月相”“吃月相”三个活动,通过用前一个活动的实验成果换取下一个活动实验材料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有序实验和主动思考的习惯。
1.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
按学生的位置分组,根据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利用“课堂评价表”对小组进行捆绑评价,下课后给优胜组同学盖章积分(比如可以盖在科学书的第一页),学生积分换取科学课专属礼物。这种积分方式保障了学生换座位后不影响个人积分,操作简单高效。研究者后期也利用了班级优化大师软件为优胜组积分。研究者发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模式管理课堂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乐于合作实验和有序实验的习惯。
2.运用多种课堂口令
运用鼓励性评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强化,维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你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的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么多问题!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也需要使用一些温暖的语言把他们拉回课堂。
3.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
运用鼓励性评价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强化,维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你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的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么多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情境中,还需要使这些语言变得更加贴切。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也需要使用一些温暖的语言把他们拉回课堂。比如:老师需要与...进行眼神的交流;老师已经收到了48位同学发给我的满格的信号,我还需要最后2位同学发给我信号,我就可以非常有激情地给大家上课了。研究者发现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上课行为进行正强化,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和表达的习惯。温润有力的评价环节不仅可以强烈地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还可以使孩子们保持持续的参与热情,让理性的科学课变成梦幻般的科学课。
研究者发现设计符合孩子思维发展,能够引发思考的实验探究指南,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实验、合作实验以及记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习惯。比如,一年级学生记录观察的蜗牛结构时呈现蜗牛的轮廓图,让学生在轮廓图中进行补充的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感官来发现》一课,设计可视化的鼻子、耳朵、眼睛、舌头,让学生进行探究,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的孩子。勾选式、图文结合等记录方式则更适合高年级的孩子。
集体论证作在促进儿童概念理解和认知发展中具有强大的作用。学生在“论”中推理和在“证”中建构。比如《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研究者在黑板上画了个大表格,每个小组就可以把数据呈现在黑板上。通过集体论证,孩子们就会发现所有的小组认为铜棒、铝棒、铁棒、石墨棒、铜片、铁片和铝箔纸、是容易导电的;塑料、橡胶、干木块、纸片、海绵纸、橡皮和泡沫是不容易导电的,然而对于铝片和湿木块则存在不同的意见。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了孩子进一步验证的欲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呈现的数据中,孩子们通过集体论证发现木材是浮的,金属是沉的、塑料绝大多数小组认为是沉的,而数据异常的实验结果“纸究竟是沉还是浮?”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议是,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集体论证,孩子们在论中分析出纸在吸水前是浮的,吸引足够的水之后就沉下去。
以上这些案例说明集体论证有以下的好处,其一:同学关注的不仅仅是本小组的数据,还能读到其他小组的数据;其二:孩子们能针对更多的数据下结论,同时也给孩子们建立了“多次实验才能下结论”的观念;其三:帮助孩子们找出异常数据,为出现异常数据的小组找出问题,为全班的孩子们去伪存真。
集体论证引导着孩子们进行深度的思考,他们意识到可以用数据来支持结论,孩子们的表达、接茬、反驳这样的行为促进了孩子间语言交流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集体论证将全班证据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每个小组的探究结果,学生的解释要联系所有的证据,和自说自话相比,学生在集体论证中更乐于倾听。科学课完成探究实验后的集体论证环节,学生需要张贴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个过程不是一两个同学可以包办的,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基于实验原理,由教师或学生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微课通过改变视频速度、增加文字说明、微距拍摄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实验起到了详尽的指导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观察月相》一课孩子们观看完“画月相”“粘月相”的微课指导情不自禁的掌声正反映了微课对孩子们浓厚探究兴趣的激发。
室外观察课运用“小组自主管理”模式,教师把教学目标细化成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各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例如研究者在执教《这是谁的叶》一课时,把任务单和放大镜交给组长管理,组员接受组长的管理,全组成员一起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在旁边答疑解惑,对小组进行捆绑评价。室外观察课运用“小组自主管理”模式可以让实验更加有序,学生更乐于合作探究。
研究者发现提供学生乐于动手的结构化材料、利用评价体系、使用探究指南、集体论证、利用探究指导微课、运用“小组自主管理”模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主动思考、敢于质疑、有序实验、正确表达、乐于合作、真探深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