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构建语文智慧课堂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新颖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信息技术能将语文课文中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初中生会对音频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充满新鲜感,提高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有效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将固有思维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文学知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模式渐渐的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整合,方便学生系统化理解知识,对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多媒体已成为教师吸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提供的问题进行抢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
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件中先观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及两座桥的介绍背景。之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向学生显示问题: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正确答案(中国石拱桥)。教师接着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片的观察抢答,得出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教师在课堂利用课件对学生采用实时随机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微课是近几年新兴的教学工具,微课具备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对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有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主题突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课堂学习情境,将虚拟性的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社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江南景物,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感受到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之后,教师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社戏中的一些主要元素(土地神、神棚、白篷船、乌篷船)和社戏片段。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文化生活,感受到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微课反复朗读课文内容,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能有效调动课堂氛围。
论坛不仅可以供学生娱乐吐槽,还能创建学生学习的小天地。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班级论坛,将下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公布在论坛上,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文章预习在班级论坛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预习成果,并将自己不会的问题写在论坛上,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习《山水画的意境》之前,教师可以在论坛上发表一些关于“意境”的中国古典诗和山水人物画。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关于李可染的画风,使学生对作者背景有所了解。学生会对画作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论坛讨论中,并在论坛下方向教师留言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一来,教师根据论坛上学生反馈的问题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可促进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教学工具,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专注,有效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