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什·阿依坦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初级中学 新疆阿勒泰 836700)
生本课堂是全面为学生开展的教育,以全体学生为主展开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开展学习。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语文生本课堂会让语文教学面临新的转机,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的素养,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大格局观。而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则是其中强调突出的,其他的则是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学会结合实时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语文课堂来讲,可以从“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结合实时信息分析数据”着手。生本课堂的构建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让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后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核心素养下的生本课堂,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2]。
在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本课堂的构建不够完善、不够彻底。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都是课上的主体,采用“灌溉式”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地位都是被动的。在生本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彻底打翻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科学的教育,让语文课堂更符合生本课堂的构建标准,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教师无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这不利于生本课堂的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提升、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提升。
在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想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生本课堂,就要把自己置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备课。比如,不同时期教师都可以组织教学心得交流会或开展分享教育理念的活动,可以利用学校里的局域网交流,也可以在直播平台或短视频中寻找观看,一起学习共享教学经验。教师们一起出谋划策,根据实际大胆创新,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新思维、新氛围、新理念教学,然后用实践去检验语文生本课堂的成果,录成视频供大家一起观看评论,创造出更优质的教育合作氛围,完善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让核心素养彻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教师要从自身做出改变,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的进步[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的,因为课堂上教师的一再灌输,学生找不到思维上的切入点,很难把教师所教的东西全部消化,而课后的作业辅导则更注重于书面上的文化知识,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是语文高效课堂必要的措施之一。从现代学生的整体素养来看,学生们的思维是极度活跃的,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引用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学过的石拱桥有哪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等亲身经历讲述出来,让思维得到活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兴趣的推动下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进而构建初中语文生本课堂[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种教育方式,丰富的课件能改变学习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很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收,在课堂上更好地和教师合作,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双赢的。例如,学习课文《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下载一个视频先供学生观看,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发掘视频的寓意,可以在看完后让学生主动发言或者让学生自己探讨交流,个别观点再由教师去补足纠正,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一定的主体意识下实现自主学习探究,这样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更好地构建初中语文生本课堂。
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由原来的教师为主体变成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策略。教师在课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背影》的学习中,对于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含义深厚,教师要巧妙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去讨论作者几次写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意思。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人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营造出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要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在评价时要从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学素养及语言技能上得到进行评价,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
总的来说,教师是学生兴趣的导游,教师要抓住学生内心,创造出好的学习意境,让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情感,锻炼其鉴赏能力,积累好词好句,弘扬文化,让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更加丰富。丰富的生本语文课堂能够顺应新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总结反思、吸取经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化程度和思想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