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帮谷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 重庆 408500)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不懂得创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不愿意进行创新,不懂得如何利用课件进行授课,课堂教学的时间都花费在板书上。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也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没意思,学习热情泯灭。
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并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局限于课本,不能给学生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学生在课下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3]。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能更加形象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课外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相关资料,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讲《骆驼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应影片片段,丰富教学内容[4]。
应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营造情境式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进行教学延伸。在课堂上利用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学习语文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图像,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运用互联网帮助学生学习,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和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阅读课外书。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应用互联网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借助互联网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在课堂上适当增加视频课件的比例,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全面的诠释。比如,讲《将进酒》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李白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应用视频的形式进行讲解,授课时,仅靠文字表达不能让学生理解李白的性格,对此,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地李白的了解。第二,应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利用音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许多学生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此时,要想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就可以借助音频的形式开展教学,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诵文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5][6]。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用丰富的资源开展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化,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形式再现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印象,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学习课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思维活跃度。例如,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现出一派秋风萧瑟、残阳荒凉的景象,使学生受到直观的刺激。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画面内容改编故事,组织学生进行小作文训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大胆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比如,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时候,有些学生认为文章中的父亲应当更严厉一些,有些学生表示文章中的父亲做得很对。当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拓展,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也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辩论比赛[7]。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师要将教学和互联网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