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下写作思维的有效训练

2020-01-08 15:06
课外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审题思维能力劳动

吴 屾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广东 佛山 528200)

中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阅读面的局限,导致其储备不够丰富,认识问题较片面,分析问题多流于表层,体现在作文中,则是思想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甚至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缺乏深刻洞见。针对上述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增加知识储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项长期工作,但所铺战线太长,学生时间有限,而且由阅读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周期时间较长,见效较慢。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铺开写作思维指导下的方法训练,让他们有章可循,有矩可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力图通过作文教学实践,做一些有效的方法训练。

一、情境作文对思维的要求

朱伯石先生在《现代写作学》中指出:“从客观事物到一篇文章,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就是作者头脑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时的思维活动。”他正式提出“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记录某一件事情或者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在运用文字时能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情境作文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学生只有有丰富的想象力,才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脑海中构造出各种各样的情境辅助自己写作,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近几年高考作文考查的“情境作文”,通过“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来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关注考生判断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解决问题,进而帮助考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思想、会思考、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时代青年。因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写作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写作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是其中制约性较大的一种能力。而在以往的母语教育中,思维训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母语教育的短板,因而看问题角度单一而线性,分析问题多流于表层,抓不到本质,内容空洞等等都可以归因于思维能力的匮乏。它比单纯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决定了写作立意层次的高低和行文层次的高低。

笔者以为,高中阶段语文写作的基本思维能力,包括归纳思维、聚合思维、联想发散思维、比较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等,作文的审题立意、行文结构、选材等各个环节应该运用不同的写作思维方式。

三、写作思维在作文中的有效落实

(一)归纳思维: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归纳思维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归纳。归纳思维落实在写作中是在审题立意方面,在对材料做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断分析基础上立意,才能写出深刻有格局的作文,给读者以启示,正如考纲中关于“深刻”阐释的那样“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示作用”。

例如2019 年全国1 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追溯,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既要写劳动的传统、意义、价值,又要让学生在运用文字时注意表达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思想,传承民族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先在自己的脑海中构造出一个相关的情景,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我的学生在审题时的确出现了偏差,认为“人工智能”恰能解放人的双手,减少劳动的时间,以更好地进行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这种认知与材料对“劳动”的特定内涵是相违背的。我们不妨细读材料做个分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则提示了劳动的具体内容,侧重于体力劳动,而材料提供的三种对劳动的错误认识,无论是“无时间派”“科学助力派”还是“鄙视劳动派”,鄙视的是劳动本身的美好和劳动精神,另外,作文还有对象设定和文体要求,面对“复兴中学”的同学写演讲稿,种种综合归纳起来看,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劳动的意义,歌颂劳动价值、展现劳动美好,号召人人热爱劳动,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风气,推进民族“复兴”的伟业。

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说过,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选取一件小事件,折射的恰是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可谓一花一世界。审题时不仅要看到材料的表面内容,更要思考表象背后的实质,写出我们的思考,从而展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纵向聚合思维:因果分析、假设推理分析

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事实是学生在拿到题目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展开说理,而是有没有事实材料,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以事例代替说理,文章显示不出说理的深度和思维推进的有序性。针对于学生写出的作品来说,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有严密的思维性,一环扣着一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紧跟着作者的思维。所以在文章中进行因果分析,进行假设推理分析,可以使学生的创作大放异彩。

(三)联想思维:由此及彼

联想思维是指能抓住自然界的某一个现象,然后透过其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与其相关连的其他因素串联起来的思维。

从纵深对材料做分析,等于为文章搭了一个房子的框架,要让房子变得华美,就得装饰一番,给文章添内容。一篇作文没有事例显得干巴,而学生总是感叹素材缺乏。联想思维有助于考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让思维更广阔,并且围绕材料通过积累素材与拓展,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丰富作文内容,展示个人的才学。

由此及彼,可以是同向或者反向、相关联想,所要注意的是,联想的素材一定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内的,且在内涵性质上与原材料有高度的一致性。

《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基于这个指导方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展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辨别是非、美丑、善恶,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在写作训练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此项工作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审题思维能力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培养思维能力
“三招”学会审题
培养思维能力
热爱劳动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