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名著整书阅读指导策略

2020-01-08 15:06卢筱梅
课外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名著教材

卢筱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第三中学,广西 防城港 538000)

一、名著阅读的重要作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1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首要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2017 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各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把名著阅读列入教材编写板块。2017 年全国开始统一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更是突出名著阅读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该教材构建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名著阅读就是“三位一体”其中一部分。教材的执行编辑王本华提出了“名著阅读课程化”的观点,即是要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出成果……简而言之就是名著阅读要在课堂教学的引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课外延伸拓展,继而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读写结合

一线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统编教材,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转化为教学成果展示出来呢?在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笔者尝试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指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写好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一方面记录下阅读的收获感悟,成为学生读书成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度,对作品理解的深度……从而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效。对应着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了依次递进的四层级的读书笔记:积累性摘写、理解性叙写、鉴赏性评写、创造性改写,作为读写结合的实施路径。

三、读写结合的实施路径——四层级读书笔记

(一)阅读名著,进行积累性摘写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首先需要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因此进行名著整书阅读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积累语言材料。摘写作品中的好词好句是达成此目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便于记忆,可指导学生分类摘写。例如词语可以分为描写动作的词语、描写外貌的词语、描写景物的词语等类别,摘写句子可以按修辞手法分类,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还可以按描写方法分类,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学生每天阅读,坚持做读书笔记,摘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日积月累,就能收到积水成渊、积沙成塔的效果、语言的积累便逐渐厚实。

(二)阅读名著,进行理解性叙写

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思维的过程就是人对思维材料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改造的过程。在名著阅读中指导学生概括整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并用自己的语言叙写出来,这就是理解性叙写。在阅读——理解——叙写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即可得到很好的训练。理解性叙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设计为以下几种。

1.概述故事

用60 至100 字概括写出所读某部作品或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读《朝花夕拾》,学生在阅读完整书后,在读书笔记上概括写出整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全书收集了《猫狗鼠》等十篇回忆性文章,叙写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又如在阅读《五猖会》这一篇章时,在读书笔记上叙写出该篇章的主要内容:《五猖会》记叙了“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的痛苦感受。

2.编写自传

学生阅读作品,需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人物的生平,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用为人物写自传的方式能有效地把这个思维过程具体化。如阅读《西游记》,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为他(她)写一篇300 至500 字自传,读书笔记上出现的成果就会有《悟空自传》《唐僧自传》等作品。

3.撰写书信

选择给作品主人公写信这种方式来呈现阅读的收获也是不错的方式。在书信中可以诉说对主人公遭遇的同情,为主人公走出困境出谋划策,也可以表达对人物的赞扬或批评的意见……

在名著整书阅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进行形式多样的理解性叙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阅读材料的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改造并形成自己的想法的思维过程。长期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阅读名著,进行鉴赏性评写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此项阅读要求对应着的是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素养的培育。这一目标在名著阅读中落实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做好鉴赏性评写的读书笔记。鉴赏性评写读书笔记主要有做批注、写读后感和写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

1.做批注

做批注是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学生边读边在书中圈点勾画关键字词,重点句段,并在文字旁边或书页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理解、随想、感受或评价等内容,也可用贴纸书写,粘贴在相应的书页上。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做批注,得到个性化的阅读审美体验呢?首先要明确批注的范围。批注范围可以包括作品的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其次,找准批注的落脚点。一落在细节描写处。如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处做批注,揣摩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品德,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倾向。二落在景物(环境)描写处。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阅读时透过景物(环境)描写,感受作品营造的氛围,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态,从而加深对人物心理历程、性格的理解和作品主旨的把握。三落在修辞手法处。重点关注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如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句子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借助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提高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最后,还需教会批注的方法。

2.写读后感

读后感属于体会式的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后,有了自己的心得、 体会、认识和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来。写读后感强调学生主要运用自己的语言,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3.写专题研究报告

统编语文教材在推荐每一部名著时,会根据这部名著的具体内容、主要特点,精心设计专题探究部分,力求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读有所获。教师可以依据所读作品的内容、主题或写作手法设计探究主题,也可以利用教材名著导读中已设计好的探究主题开展探究。如教材在《朝花夕拾》导读中,设计了三个探究专题:

专题1:鲁迅的童年

专题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专题3: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三个研究专题从鲁迅的成长经历到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最后透过作品了解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念,有助于破除学生对鲁迅的隔膜感,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再深层次地思考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三个专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设计极为精妙。教师在导读课上,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对同一专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围绕探究专题收集材料,共同探讨,撰写出研究报告,最后为学生搭一个分享平台,在阅读展示课上进行阅读成果展示。

通过写不同形式的鉴赏性读书笔记,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还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真确体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

(四)阅读名著,进行创造性改写

创造性改写是四层级读书笔记的最高层级,以积累性摘写为起点,在理解和鉴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文本阅读的收获。创造性改写的方式主要有续写故事(结尾)、编写剧本和绘本等。

1.续写故事(结尾)

所谓续写,即是根据阅读作品所提供的线索、情节、环境、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路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想象,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续写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表情等,或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只是完成一个片段。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续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之一。为一部名著续写一个结尾或为某部作品的某个章节续写一个情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编写剧本

编写剧本可以个别完成,更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一小组的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分工合作,选取感兴趣的情节,把该情节相关内容改编成剧本,并运用所写剧本进行排练,在阅读展示课上展示。

3.编写绘本

绘本,是外来语,意为图画书。该词语取自日语图画书的叫法,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泛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类似于连环画。有绘画才能的学生,在阅读名著作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用一幅幅图画来表现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喜欢的改写方式之一。

不管是续写故事、编写剧本还是编写绘本,均需学生用新的形式来表达对所阅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创新式的表达不仅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四、结语

阅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不容置疑,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整书阅读时,教师能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并依据教材的编排理念,采用读写结合策略,科学而又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借助积累性摘写、理解性叙写、鉴赏性评写、创造性改写四个层级的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度阅读,可有利于提高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成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名著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教材精读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