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策略

2020-01-08 15:06黄正红
课外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学内容语文

黄正红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九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语文是小学教育基础课程之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水平。国学经典中涵盖我国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国学教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小学生所学的国学教育方面内容倾向于多样化,很多内容和学生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所遇难题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可从自身寻找到国学文化元素。学校为学生呈现教育时也会选择如《千字文》《孝经》《弟子规》等浅显易懂的知识,部分学生还参与珠心算、武术等和国学教育有关的知识,上述内容知识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国学教育,但较为零散,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学习体系,影响国学经典教育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国学经典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国学经典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统整编排国学内容

国学经典教育历经数千年发展,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涵盖至真至善的人格教育典范和为人处世哲理,不仅有孔孟之道和黄老之学,更有诸子百家为核心的多元价值体系。但这些文化遗产需后人继承和发扬,只有吐故纳新才能古为今用。当前是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学经典教育传播应实现社会化、生活化和现代化,使国学经典教育能发挥指导学生生活作用,如此一来就需要从内容层面加以创新。所谓创新即引入现代化元素,教育内容要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赋予国学经典活力,调动学生参与国学经典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国学经典内涵和精髓。一个国家文化应具有延续性,国学经典凝聚较多的传统文化,失去文化传承就无法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识别优秀国学经典文化的慧眼并将其纳入教材中,促使学生学习涵盖深刻文化内涵和意义的国学经典选篇,了解其历史文化,由此加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构建国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经多次改革,目的在于提高质量。但在编排和构建传统文化时仍然需要体现科学性。例如在数量方面,选文分布是否均衡以及所占比例是否合理等,在内容方面,选文类型是否具有典型性或全面性,在层次方面,教学是否呈现梯度形式,只有充分考虑多层因素才能合理编排语文教材。合理安排内容顺序,教材编排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合理规划国学内容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有效汲取教材知识。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教师呈现国学内容的顺序即将学生发展水平作为直接参考物,最大限度避免滞后或超前情况。

二、优化国学渗透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方式也存在缺乏合理和单一情况,即教师惯性运用传统的诵读和背诵方式,让学生重复性记忆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一定程度还会加重学生烦躁情绪和学习压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显著的重知轻德现象,由于很多教师的专业不是国学教育,在讲解此方面知识时只能从词语和句子方式含义方面着手,没有充分理解国学教育中优质的国学思想,自然无法深层次为学生讲解国学教育中古圣先贤等层面知识,影响教育质量。对此,语文教师应优化国学经典渗透方式,提高国学渗透力度。

(一)采取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均为独立的个体,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可避免存在差异。教师可采取因材施教方式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均能有所收获。例如在每日早读课时,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国学经典朗读音频,或由学生自主朗读录制,拉近学生和国学经典文化之间的距离。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可播放《三字经》《千字文》等较易理解的基础性教材内容并搭配相关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为其播放《论语》《史记》《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知识,增强学生对上述国学经典深层感悟和理解。

(二)实施朗读训练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可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挑选国学经典朗读内容,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生思维方式和记忆能力存有一定差异,在学习国学经典时必然会存在差异。例如部分学生在朗读《三字经》后能流畅且快速背诵出来,而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熟读内容,此时语文教师需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先从跟读转为熟读,之后从熟读转为背诵,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国学经典渗透质量。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将重心倾向于课堂教学中,忽略课外实践的重要性。事实上,课外蕴藏大量国学经典资源,需要教师挖掘利用。例如借助利用传统节日,我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些文化浓缩为传统节日,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节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语文教师还可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充分感受国学经典文化,缓解日常学习压力,增强文化素养。

当前国学经典已渗透到多个领域,例如各大电台相继开设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正是这些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敬畏和追寻,也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心。语文教师可模仿上述电视节目流程举办国学诵读大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文学兴趣的同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校园是传播和弘扬国学经典文化的最佳渠道,语文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构建了解国学经典文化通道,或借助学校广播台和宣传栏等宣传经典国学文化,例如在大课间为学生朗读《弟子规》《诗经》《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文本,学生的心灵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并逐渐内化为自身良好文化素养。班级是学生掌握知识主阵地,教师可在班级各个角落粘贴国学名言警句,让学生走进班级就能看到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常见的标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上述名言警句均可从多方面熏陶和感染学生心灵,使学生自觉在学习和生活中端正行为。

国学经典渗透课外实践还要触及家庭,因为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阵地。当前大部分家长关注学生学习成长和身体健康,对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教育持随意态度,更不会在家中为学生普及有关国学教育方面知识,正因家庭和学校教育出现断裂,才导致国学教育活动形同虚设。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较易从父母身上学到孝顺、尊敬、关爱、感恩、仁慈等文化礼仪,因而需要将国学经典教育落实到家庭中,促使学生时刻接受到国学文化熏陶。此外家庭还需和学校合作,陪同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国学经典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国学内涵并将优秀品质内化到自身行为,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目的。

总之,国学经典教育沉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繁衍不可缺少的因素。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外实践等多方面渗透国学经典,帮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国学内容语文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主要内容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