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材料”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0-01-08 14:54高启聚
科教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沥青水泥

高启聚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2150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明确指出,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质量。

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科技人才,教学内容主要以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在课程开设方面除了极少数专门思政课程之外,主要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同时学生们也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主要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说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主要依托。每位高校教师尤其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勇挑思政教育的重担,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每个人的义务,而且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作用,首先要对本门课程进行思政教育设计研究,实现其从“专业课程”向“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的转变,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这不仅能够提高“道路工程材料”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为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1 思政元素的分析与挖掘

课程思政不是要把专业课教学改成思政课模式教学或把专业课当做思政课程学习,而是在不改变原专业课程本来属性的基础上,利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和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规范,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潜在的德育功能,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念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最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道路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砂石、沥青、水泥、石灰、建筑钢材等原材料,以及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等混合料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本门课程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工程实践和操作性,所以本门课程的专业教学要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实践技能。

根据所述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充分挖掘与分析“道路工程材料”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家国情怀,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休戚相关;(2)厚植工程伦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3)运用马列思想,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倡导人文融通,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5)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岗敬业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2 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与融入途径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要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一方面,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教育,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因此,结合道路工程材料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挖掘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才能真正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1)以工程材料的应用历史为切入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水泥胶凝材料于1796 年问世于罗马,1824 年由英国人取得生产波特兰水泥的专利,由此进入了人工配制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新阶段。1909年,美国开始铺筑第一条水泥道路,自此水泥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和桥梁工程领域。在建国后,我国的水泥工业相对落后,产能相对较低,水泥混凝土技术与国外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水泥工业生产体系,截止目前我国的水泥产量不仅实现了自给,而且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水泥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的水泥混凝土技术也大大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各种高层建筑、大跨径桥梁、大坝工程和海洋跨海大桥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我国不仅建造了令世界震惊和叹服的一个个宏伟工程,而且取得了大量特殊水泥混凝土方面的应用技术成果,为人类水泥和水泥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样作为胶凝材料之一的沥青胶结料虽然是石油冶炼的副产品,但在国外应用历史较长,因此国外的石油冶炼和沥青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我国属于“贫油”的国家,直到建国后随着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的相继发现,石油化工行业才逐步兴起,石油沥青在我国才有所生产,但是由于石油冶炼技术与国外的较大差距,导致石油沥青技术性能较低,仅仅在低等级道路上得到了应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第一条沪嘉高速公路的问世,高速公路在我国开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此时所用优质石油沥青主要依赖进口。为了打破石油沥青依赖进口的局面,破除国外的技术壁垒,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和交通部门的联合公关下,大大改进了石油冶炼技术和沥青产品的质量控制,目前所生产的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已经与国外进口沥青旗鼓相当,并且完全实现了自给。在短短的20 年里,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的交通科研与道路修筑技术也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许多国外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纷纷到国内参观学习交流,学习我们的新技术和施工管理经验。通过讲述道路工程材料在我国的应用历史与现状,可以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道路工程材料的应用与科研方面我国虽然底子薄,起步晚,但是我们奋起直追,后者居上,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勤劳与智慧,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起同学们的爱国热忱。

(2)以工程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影响因素为切入点,融入马克主义哲学原理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路与桥梁等建筑物长期暴露于自然界中,经常要遭受太阳光、雨水、环境温度的交替影响,这些自然因素对材料的性能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内外因、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解材料具有这种工程特性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以沥青材料的性能和影响因素为例,沥青材料要受环境温度、交通荷载、太阳光的照射以及雨水的影响,良好的沥青材料性能应该是高温稳定性好、低温抗裂性能强、在雨水的作用下与石料的粘附性强。因此在分析其性能优劣时,首先从内因方面分析,即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基本组分组成和元素组成;从外因方面分析,则取决于交通荷载、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太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作用。通过此事例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在日照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注重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观点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推而广之要辩证地看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以工程材料实验课为切入点,融入诚实守信和严谨工作作风等传统文化教育。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为了满足工程应用的技术标准要求,工程材料需要进行大量实验检测,尤其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决策和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结合实验课的实训操作,要求大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的基本要求,发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站好每一班岗,认真做好实验检测,同时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以工程材料实验课为切入点,融入团队合作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优良传统教育。工程材料一般包含多个检测指标,实验程序复杂,尤其是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不仅体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实验过程一般都是多人配合。因此结合这项工作,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从而可以锻炼和培养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5)以工程材料实验课为切入点,融入法治和法规教育的元素。结合材料实验和工程实际,告诉同学们在撰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实验数据往往具有法定效力,甚至具有仲裁作用,决定着工程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的验收结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时刻谨记和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规程与规范,要对所出具的实验检测报告负责,保证实验数据的严肃性,更不要徇私舞弊。

(6)以工程应用和新技术为切入点,融入环境保护元素和家国情怀教育。在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作为粉体的水泥易扬尘,水泥粉尘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PM2.5 的数值;另一方面,因沥青混合料要在高温条件下拌和生产,沥青材料会散发出烟雾和排放出一部分有毒气体,同样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对大气造成污染。因此借此告诫大家要树立环保意识,注意环境保护,保护我们的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鼓励大家还要注重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和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研发。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到了维修期时,路面维修会产生大量废弃路面材料。废弃的大量路面工程材料,不仅导致当地大量农田被占用,而且也会造成当地地下水和环境的二次污染,如果对废弃的路面材料再循环利用,可以节省原材料,减少工程费用和造价,降低因废弃物的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所以说大力研发沥青混合料的温拌技术,减少烟雾的排放和温室效应,也是促进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告诫同学们除了要树立环保意识之外,一方面还应当具有为国分忧为国解难的家国情怀,担负起促进我国环保科技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鞭策和鼓励同学们更加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向老一辈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学习,发扬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我国的交通和环保事业有一份力发一分光。

3 结语

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要塑造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要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品格人才,因此思政教育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就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分析和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与实践中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积极融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并积极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昂扬的斗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将来的满腔工作热忱,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提高自身素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思政教育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一种新的尝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要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的密切融合,尤其是作为从事专业课教学的非专业思政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方式与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才能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和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沥青水泥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国内沥青市场“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第九章 沥青湖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