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思雨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华远君城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变化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的确,小学有其身心发展规律,小学教学也应该体现寓教于乐这一理念。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较为单调和死板,这种模式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因此,将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使小学生在趣味中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便针对这一探究提出几点思考。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要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的确,体育课本身就是一堂快乐的课堂,能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却把体育课堂变得枯燥、单调,明显和体育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一教学状态,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体现体育教学的寓教于乐。例如,在锻炼学生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多人绑腿跑的游戏比赛,看哪组学生最快完成任务。这样,通过游戏能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而且,游戏比赛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与小学生天然的好胜心又相互吻合,也能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总之,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是小学体育情境化教学的一大方向,也是体现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一种有效方式[1]。
故事化情境的创设就是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故事场景中,使学生在故事场景中完成知识的学习。相对于游戏化情境的运用,故事化的情境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实,故事化情境的创设和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寓教于乐。小学生除了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对故事也有很高的热情。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学习各种单双脚跳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模仿动物跳跃的方式,创设一系列的故事化情境。比如:小青蛙白天和妈妈出来捕食,晚上需要回家,而这就需要小跳蛙们从一个个荷叶上跳到河对岸,这样才能顺利回家。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青蛙跳跃,使学生在想象青蛙跳跃的过程中完成双脚跳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体现教学的寓教于乐,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进行单方面的传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机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指向这一标准和需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上文提到的青蛙跳,可以设置这样一些问题:青蛙的起跳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跳起来时是什么样子?落地的时候又是什么姿势?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跳跃找出其中的关联。这样,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不仅能使学生深刻了解运动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提升探究能力。
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体育教学同样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毕竟使体育贴近生活,不仅能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体育中的翻滚、滚动等练习,在生活中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在遇到一些危险情况时,如何用滚动的形式逃生或保护自己。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练习的重视,还能使学生养成用体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增强其实践能力[2]。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尽量规避掉,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模式效果的最大化。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如上文提到的多人绑腿跑这一游戏情境就不适合低年级学生,毕竟他们的年龄较小,而这一游戏又对学生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让低年级的学生来做,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危险。其次,教师也应该明白,情境化教学只是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明白其中的关系。最后,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紧张的师生关系,要努力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教学的催化剂,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