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录容 何先元,2* 杨军宣,2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重庆 401331;2.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16)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为健康行业培养人才的医科大学更应该明确“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字字千钧的意义,如何立德树人,我国著名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正好抓住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和根本问题,应该融入人的一生事业工作当中,也贯穿教育的始终[1]。中药炮制学为医学院校中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文作者在讲授《中药炮制学》过程中,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传授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工艺技术、质量规格与历史上创新发展内容的同时,以育人为目标,结合中药炮制学的课程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
现代中药炮制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思路,研究传统炮制方法的基本原理,这些炮制原理是探讨中药炮制传承和创新的科学依据,在一定的炮制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物理变化和产生了哪些新的化学物质,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药理效应的改变,这些改变如何引起相应的临床应用的改变,进而对炮制方法作出科学评价。
只有在研究清楚中药炮制前、后理化特性,药理效应的变化和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才能正确解释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的科学内涵,指导炮制工艺进一步改进提高以及创新发展新的炮制方法,从而建立能够监控中药饮片有效成分和毒性的质量标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稳定。在学习到这个章节内容时,引导学生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创新提高炮制工艺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适合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炮制工艺,引进信息技术促进炮制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中药炮制学作为国家的医学文化遗产,是通过长期不断的经验累积起来的。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炮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学会如何控制中药的毒副作用,怎样调整药性,最后生产出符合临床要求的中药饮片。例如,学习到“生熟理论”时,同中药的其他传统理论一样,“生熟理论”主要概括了中药炮制的多数常态,有些“变态”则难以概括其中,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类,因此,要教会学生“知常达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的本质,并教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理解并解决中药炮制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客观、理性地分析炮制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原药材炮制以后再入药是中医治病用药所独有的特色,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种饮片有多种疗效,但临床用药并不需要利用药材的所有功效,而是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辩证地进行选择配伍,这个选择就是要通过对药材的炮制,一方面使原药材保留某些功效,而另一方面使某些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等,最终使药材达到发挥其在此处方中的疗效,力求符合医生遣方治病的本意。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明确强调了临床用药必须注意饮片炮制后药性的改变以及不同炮制品的选择,只有对症选用适当的炮制饮片,才能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总结出来的我国独有的中药饮片加工技术,完全区别于西方国家应用植物药的方法。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华儿女的智慧,认识到祖国古老灿烂的科学文化,巧妙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科学使命感。
中药材炮制所得的中药饮片质量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中药行业的信誉,炮制品质量直接影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质量,最终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处方的临床疗效和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遵古炮制,童叟无欺”,这是北京同仁堂和陕西藻露堂药店历代药工传承者们恪守的祖训[2]。正是这些祖训,保证了药店炮制品的高质量,使药店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自身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诚信的价值观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中医药人的职业道德精神,教师应该把这种职业道德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中药炮制学专业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课堂基本理论讲授以及实验课基本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材炮制的基础知识、中药饮片的包装与贮藏、质量控制以及常用典型中药材的传统炮制方法,熟悉中药炮制的历史起源与创新发展、中药不同炮制品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中药炮制的目的及炮制对药物产生的影响;了解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化管理、中药饮片销售等内容,为社会培养能从事中药炮制教学、科研、炮制品开发应用和能传承创新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思政方针的指导下,中药炮制学教学目的的设定不仅要强调中药炮制学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拓展,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观念和责任也应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把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展为德育、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技能教学,思政理念完全可以融入到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例如,在学习净制与临床疗效之间关系内容的时候,就要说明由于从产地收购的原药材中一般都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同一药材的不同部位(如草本植物的根、茎等)也会功效不同,若将整个药材一起入药,就会难以达到临床用药的目的,甚至出现医疗事故。如麻黄草,麻黄茎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麻黄根却是起止汗收敛功效,在净制的时候就必须把麻黄根和草质茎分开,然后根据处方需求分别入药。“药材好,炮制好,药才好”,通过中药炮制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如果药材炮制不到位,不但药材的药效不能很好地发挥,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学的思政除了在课堂教学这条主线开展外,还可以拓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微课、慕课、网上视频、电子书、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多种学习资源,并通过在线网络、QQ、微信、邮件等手段和学生进行互动[3],采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把《中药炮制学》的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使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都不僵化,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还有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对网络资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甄别、统计分析和撰写总结报告,然后提交学习成果,作为本门课的平时成绩。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能更加自信和喜爱自己所学专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更加自律、更加勤奋地学习。
在课堂外,给学生布置一些与课堂上所学知识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查阅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炮制学领域历代先贤炮制成就和现代炮制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研究动态、最新研究方向以及炮制学科最新的研究方法等,通过对专业文献的阅读,学生能进一步清楚自身的兴趣方向和不足之处,还能提高学生查阅期刊文献的能力,并熟悉各种常用的期刊数据库。
首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教师就要起主导作用,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育者意识和自身的教育能力决定的。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教育”和“教育者”的有机结合,教育者应该切实担当起这份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精神。其次,《中药炮制学》的课程思政不等于课程思政化,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正确的政治思想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最后,课程思政也不是脱离政治内容和课程的基本知识点,而是在讲授中药炮制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拉伸和接近,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思想政治的融入如果太生硬,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自然融合[4]。专业老师在这个专业课程中不断挖掘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做好专业课的思政教育。
成为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学生则是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只有围绕学生的思想需要安排相应的思政内容,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课后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不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实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思政内容,把思政教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使学生得到有益的教育。专业课程知识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完成任务的能力需求,思想品德是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做人的灵魂主旨,授课教师应立足课程专业本身,结合思政的基本内容,寻找它们的适当结合点,精心准备和组织教学。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中药炮制学》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并找到思政的切入点,才能提升本专业课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中药炮制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5]。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技术人员,承担着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专业课教师更需要有传播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的情怀。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全面培养具有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工作、正确评价中药饮片质量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中药饮片科学研究等基本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在实现国家富强的过程中,中药专业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育人全过程中课程思政需要做的、能够做的和必须做的工作就是:挖掘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课程教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医药发展中为人类健康作贡献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