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身材儿童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0-01-08 15:07刘锋杨雯轩刘乾生张卉马艳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特发性生长激素身材

刘锋, 杨雯轩, 刘乾生, 张卉, 马艳芳

作者单位:712083 陕西 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矮身材或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1]。矮小症是一种以身材矮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要影响,对生活、学习、就业、择偶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矮小症中国的发病率为男性4.87%,女性4.19%[2]。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较为复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体质性青春发育期延迟、家族性矮小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为其最常见的前五位病因[3],治疗上往往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目前对矮小症的治疗,主要是对因治疗以及生长激素的治疗,中医对于矮小症的治疗仍以辨证论治中药口服治疗为主,针灸推拿等治疗相对比较少,且多数为个体化治疗,缺乏系统的大样本研究。

历代中医古籍无矮小症病名的记载,矮小症相关论述大多散见于五迟、五软、虚劳、胎怯、胎弱等范畴,如《张氏医通卷十二五·五迟五硬五软》云:“五迟者,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是也。”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描述“五迟”的典型表现:“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从症状描述看,五迟中确实有生长发育障碍,但矮小症中往往没有五迟中身材矮小之外症状。中医可以径取“矮小症”作为病名,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儿科疾病,尽早写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儿科教材[4]。

特发性矮小症属矮小症的一种类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中医可将此类矮小症的治疗做为重点研究方向。在临床就诊中,很多儿童属于身材偏矮范围,这类儿童的身高多介于第3~10百分位数,关于这部分儿童的治疗在2008版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是提出补充微量元素及继续观察其身高的增长速率等内容。中医学可重点关注于使这部分身材偏矮的儿童的身高得到改善,以及获得及时、安全的治疗[5]。

1 矮小症的中医文献相关论述

矮小症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均有相关的记载。在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未见矮小症的病名,《灵枢·天年》云:“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提示身高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数岁不能行候》:“骨是髓之所养,若禀生血气不足者,故髓不充强,故其骨不即成。”提示人的生长发育与肾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生长发育有赖于肾精的生髓与充养,在骨的增长中肾起到了关键作用。《活幼口议·卷第九》指出,五迟多为“父精不足,母气衰羸,滋育涵沫之不及,护爱安存之失调”,提示先天不足可影响身高的发育而出现矮小。明代万全《片玉心书·形声门》:“行迟者何也?盖骨乃髓之所养,血气不足,则髓不满骨,故弱软不能行,此由肾与肝俱虚得之……加味地黄丸主之。”《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五迟》指出:“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说明地黄丸和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五迟之证的首选之方药,可为后世矮小症治疗起到启迪指导作用。

2 矮小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矮小症病因不外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于调养,病位在脾、肾、肝,病性多属虚。宣桂琪认为,矮小症病源于脾肾,旁责于心肝[6]。肾主骨生髓,促生长,人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肾精的充养、填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靠脾之运化水谷精微与气血供给;肝藏血,在体合筋,肝血充足,筋骨得养,生长正常;心藏神、主血脉,心血充足,心神守舍,脑髓得养,则睡眠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孙艳艳等[7]认为脾肝肾失调导致矮小症的发生。肾藏精、生髓通于脑,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源,与人的生长和禀赋体质关系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小儿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化生气血津液不断给养人体,使四肢肌肉、筋骨的丰满,五脏六腑的渐臻完善。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与脾肾相关,亦和心肝有一定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盈,可濡养人体筋骨的生长,则筋骨强健,身高正常。

叶进认为儿童矮身材的病机关键在于虚,以脾肾两虚为主,与五脏密切相关[8]。脾为“后天之本”,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主要靠脾来供给,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的本源,故脾肾最为关键。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肝肺亦不能忽视。儿童与成人相比,脏腑处于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小儿药证直诀》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以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小儿五脏易虚,气血津液的生成出现不足,进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致身材矮小。

3 矮小症的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历代中医古籍未见矮小症系统性辨证论治相关记载,截至目前还没有大样本中医治疗效果分析,现有辨证治疗尚不系统、规范,现代医家对矮小症辨证分型见仁见智。董勤认为临床上特发性矮身材以虚证居多,将其分为脾肾两虚、肾气不足、脾胃虚弱、阴虚火旺4型[9]。临床上最为多见的证型为肾虚型和脾虚型。故在治疗上特别重视调理脾肾,先以补肾地黄丸加减肾虚者宜培元补肾、填精益髓,后以扶元散以补其后天羸弱;脾虚者以自拟“助长1号”加减健脾助运、益气养血,选用太子参、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山药健脾助运,陈皮健脾理气,炒麦芽、鸡内金消食醒脾,炙甘草益气调中,收效甚佳。

孙凤平等[10]认为特发性矮身材的发病与肝肾脾胃关系密切,和肝益肾、调补脾胃当为其基本治法,宜将该病分为肝郁不舒、脾胃失和、肾阳不足、肝脾失调、肝肾亏虚和脾肾两虚六型,分别以柴胡疏肝散、健脾丸合木金丸、金匮肾气丸、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和附子理中丸为基础方剂,并举隅医案,证实从肝肾脾胃论治颇具良效,值得临床借鉴。

张娟娟等[11]研究显示,健脾益肾方(黄芪、大枣、党参、鸡血藤、茯苓、熟地黄、炙甘草、何首乌等)辨证加减法治疗矮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补充肾精,调节肾阴阳平衡,可以有效促进患儿骨骼成长,减少西药不良反应,且可以弥补西药不能治本之不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叶进教授治疗矮小症重视调理患儿脾胃,擅用醒脾、运脾及健脾之法,认为脾虚质为其他类型矮小症的成因基础,临床常用异功散合大造丸加减(党参、苍术、白术、山药、茯苓、陈皮、巴戟天、炙甘草、龟板(先煎)、合欢皮、糯稻根等)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学习[12]。

郝尧[13]观察健脾益肾方(黄芪、熟地黄、党参、鸡血藤、茯苓、大枣、炙甘草、何首乌)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的身向,且可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 针灸治疗 针刺四缝穴可提高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前白蛋白水平,起到促进生长和补益气血的作用。对部分生长激素缺乏而且骨龄偏小的矮小症患儿,针刺四缝穴配合消积理脾法(藿香、苍术、陈皮、厚朴、鸡内金、太子参、焦山楂、炒谷芽、茯苓、山药、胡黄连)可以改善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缺乏,促进生长速率,而不加速骨龄的愈合[14]。

陈伟等[15]通过对足三里、中脘、脾俞、章门、胃俞等穴位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起到益气健脾及调节内分泌的作用,相当于每天24 h都在刺激穴位、经络,使脾气虚得以恢复,从而达到身高增长的效果。

张智敏等[16]取身柱、神道、至阳、肾俞、太溪。13岁以下采用先捏脊,13岁以上采用夹脊穴点刺,然后依次针入以上穴位,进针深度0.5 cm,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然后把艾条点燃后放入灸箱灸身柱、神道、至阳,30 min后取灸箱并起针。每日1次,每月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3.3 推拿治疗 矮身材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中药汤剂往往需要坚持长期服药方能奏效,而中药味苦,治疗起来患儿的依从性较差,能坚持服用中药治疗者较少。而小儿推拿治疗则没有如上相关问题,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开展小儿推拿配合膏摩助增高治疗已三年有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穴位按摩有利于调节激素分泌,促进身高的增长。运脾益肾中药(茯苓、山药、白术、太子参、陈皮、沙参、玉竹、枸杞子、菟丝子、杜仲、覆盆子、山茱萸、生地、桑枝、酸枣仁,炙甘草)及营养、运动、穴位按摩位(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命门、涌泉)、器械训练和运动体操等综合干预,在特发性矮小症治疗中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价格相对较低,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治疗中值得推广[17]。

刘静[18]观察中药及综合干预治疗骨龄落后型特发性矮小症,穴位按摩治疗选穴位(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命门、涌泉)按摩10~15 min,调节激素分泌,促进身高增长;每日1次,1个疗程为12个月。患儿身高明显增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穴位贴敷治疗 朱灵芝等[19]研究显示,儿童生长贴(黄芪、党参、昆布、薄荷脑、牡蛎、甘草等制成贴膏。主要选择穴位为足三里、神阙、涌泉等,每次贴2~4 h,每周1次,12个月为1个疗程)可提高身高增长值,成年预测身高显著高于遗传身高,提示生长贴可加速骨骼增长。推测生长贴通过刺激穴位,提高血清中生长激素浓度,促进骨骼生长。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可显著增加患儿身高增长值,提高其成年身高预测值。

叶亚云等[20]从小儿生理出发,采用畲医药治疗理念,抑木扶土,调理肝脾,肝脾同治,增强小儿身体素质,促进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自拟小儿生长贴由1味畲药和8味中药组成(井栏边草、肉桂、柴胡、茯苓、白术、白芍、当归、小茴香、炒鸡内金、食盐),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使用,可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脾虚证,对于肝郁脾虚导致的小儿生长发育滞后具有较好疗效。

褚珺琼等[21]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矮小症,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时身高增长速度与单纯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个月时身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单纯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组。证实中药穴位贴敷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治疗矮小症,能够明显促进患儿的身高增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4 矮小症的饮食运动调护

中医养生的“天人相应”理论应用于小儿的养育,对于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指导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邪客》云:“人与天地相应”。小儿后天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愉悦的精神相关[22]。

陈亚芳等[23]从胎元、饮食、生活起居、疾病预防、先后天及五脏方面论述中医对矮身材小儿的养护观,为小儿养护提供理论依据。认为养胎护胎顾护好小儿先天之本,奠小儿一生之根基,对其身高体质量健康增长起着奠基作用;调摄饮食,谨养脾脏,气血化源充足,可保证小儿四肢百骸生长迅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体格锻炼可增强体质,对小儿体格生长有积极作用。起居有时、动静相合、作息规律则有助身高增长;脾健胃强,培补正气,可有效预防疾病,保证小儿体格之正常生长;谨养后天,调和五脏,各脏腑机能相互协调,四肢百骸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

黄爱娣等[24]对特发性矮小患儿强调临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家属指导五大方面。结果证实,重视临床护理干预,对调整患儿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高的要求越来越高,身高在第3~10百分位数偏矮小的人群,在治疗上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中医治疗需关注的重点为不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身材偏矮人群,以及协助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人群。大量的研究均证实,中医治疗对身材偏矮儿童疗效确切,但中医治疗仍确乏规范的辨证论治及系统的疗效评价,口服中药治疗患儿依从性差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临床需要摸索出如小儿推拿助增高等更多更适宜的中医治疗手段。本文通过对近10年矮小症中医药方面研究文献系统回顾,以期为中医药诊治矮小症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特发性生长激素身材
小知识:什么是生长激素?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德朗热综合征1例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快把她们遮肉显瘦的攻略交出来!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生长激素释放肽-6对大鼠心率昼夜节律的影响
3步曲之身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