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8 14:54陈玲敏陈佳丽
科教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校团委社团院校

陈玲敏 陈 燕 陈 洁 陈佳丽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必须从严治团,发挥好思想引领、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用的重要讲话精神,2016 年11 月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是推进基层团组织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完善的重要举措。“一心双环”就是方案中关于构建更加健全团学组织结构的规定。简言之,“一心双环”的“一心”指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校共青团始终是所有学生组织的核心和枢纽,在团学工作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双环”分别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包含其他相关学生组织),二者是团学工作中的主体,是校共青团力量的拓展和延伸。[1]校团委“一心双环”组织结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和为社会输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职责。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自1989 年我国创业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尤其是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和新时代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后,各高职院校都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对教育模式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仍然存在着种种不足。团学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二者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团学工作还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有效弥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不足。但是团学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互补、协同作用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一个能促进两者优势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亟待被探索。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备从事某种生产劳动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才的高等阶段的职业教育机构,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实际在校完成专业课、公共课程学习任务的时间约为两年。要想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学校需要为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采用多样的培养方式,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政策支持。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最终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1.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1.1.1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一般是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的各类活动包括就业创业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由校团委统一管理,而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由教务处组织,这种分工负责的方式虽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会缺乏全局考虑,出现部门各自为政,有效沟通不足的弊端。[2]另一方面,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般通过师生评教的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没有配套的评价机制,和其他课程使用同样的考核评价体系,缺少必要的市场评价环节,就无法反馈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能倒逼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1.1.2 学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上,这种意识一方面来源于学生之前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需要学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学生入学之后,有针对性的将创新创业培养融入入学教育、专业课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初步认识专业基本情况,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合理规划学习,完成身份转换的必要性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的关键时间节点。但在实际入学教育中,教师对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讲解不够深入。专业课是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政策普及的主渠道。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组织授课,缺少学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顶层设计的指导,不能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巧妙融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中。作为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其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的辅助作用也未能得到学校的重视。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不大,不了解国家、政府和学校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做生意”“开店”阶段,究其原因,是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入学教育、专业课教育和第二课堂工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1.1.3 学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实效性。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为选修课,在此背景下,学生常常认为创新创业能力不是必备技能,对就业指导性不强,或者认为这门课程是“精英教育”,“不够格”的学生无需选课。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表现在课程目标不够具体,课程内容不成体系,教学过程片面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创业实践训练。首先,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双创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没有细分创新创业意识的塑造、创新创业计划制定、创新创业经验指导、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具体目标,所以教学过程的全局性和层次性不强。其次,由于各高职院校专业的差异性,统一的创新创业教材会削弱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这也造成创新创业教学缺乏严密的课程内容体系,呈现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状态。最后,创新创业任课教师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课堂的知识讲解、案例分享,还需要在实践训练中进行跟踪指导。学校里有这样一部分人群,他们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却没有勇气尝试,原因在于缺乏创新创业宣传营销、资金筹集等方面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作为指导者,还要作为参与者,真正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实践,在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不规范

1.2.1 创新创业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大部分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担任,这些教师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为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创新创业和企业锻炼的经历,虽然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难以指导创新创业实践。[3]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大部分教师仅仅为了完成课时任务临时承担课程的授课工作,缺乏长期教学经验的累积和对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但实际情况是,课程的结束意味着培养过程的结束,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总是“虎头蛇尾”,缺乏延续性和跟踪反馈。所以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大大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提高。

1.2.2 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师培训

高职院校人才引进计划的制定依据是本校所设专业的师生配比情况,招聘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创新创业经历和教学能力没有明确要求,也不会引进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学校倾向于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讲座,这种培训通常一年1-2 次,无论是频率还是周期都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的需求。校外专家对本校专业详情、学生情况不甚了解,其所分享经验不一定能够被复制。

1.3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

1.3.1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不足

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缺乏实践训练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提供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这里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实践场所——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学生也很少享受到学校的创业优惠政策。软件方面,学校除了没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也没有在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中向创新创业教育倾斜。没有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1.3.2 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不到位

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场地,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得到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由于高职院校未出台一个校-政-企-社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专门从事校、政、企、社资源整合工作,导致政、企、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参与度、积极性不高。

2 “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2.1 “一心双环”组织结构健全

高职院校共青团具备“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一心双环”的组织架构,实际上共青团的影响还能辐射二级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以及团支部,这样的结构清晰、覆盖面广,有利于团委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发挥团学组织对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积极作用。学生会由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能够在团委领导下,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代表学生利益,以学生社团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团体,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切磋技艺和交流思想的平台,有益于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磨练意志品质。团学工作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一心双环”的组织结构还暗含一个“人际关系网”,这个网络是由“学生干部群体—团委领导—普通学生群体”构成的。多年来,团委一直致力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了一大批政治觉悟高、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干部队伍,逐步“织”就了学生间的“亲密联系网”,这张“网”能及时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诉求,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群众基础。

2.2 善于整合校、政、企、社资源

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职责是配合学校行政中心工作,组织团员青年通过参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青年。这样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校团委与校内外资源和组织联系紧密。在校内,团委与二级学院、学工处、教务处有着协作配合的基础,在校外与地方团委、兄弟院校团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各行业杰出校友交流密切,有利于校团委整合校内外人力、物力、财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政策、法律扶持,[4]构建校内外联动的实践、训练、创新、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使各类资源在青年培养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2.3 创新创业实践载体丰富

校团委工作载体丰富,主要包括文体活动载体、社会实践载体、创新创业类竞赛载体。文体活动载体方面,校团委“一心双环”组织架构中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也可以聚焦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涵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载体方面,校团委牵头组织苏北计划、西部计划、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地方政府、各级团委、企业合作,搭建大学生社会考察、顶岗实习、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5]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深入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感。竞赛载体方面,校团委一直以来是挑战杯系列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要组织者,多年来,在比赛项目的选择和比赛选手的训练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校团委有着其他校内行政部门没有的竞赛载体优势。

3 “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3.1 打造专业社团,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育

学生社团都是成员们自愿组成的高度自治组织,专业社团和其他社团的区别在于,专业社团与学校所设专业紧密结合,对成员所修专业有特定要求,通常由相同、关联专业学生组成,组织的社团活动也带有“专业”烙印,主要涉及专业知识梳理、专业能力实训、专业作品展示等方面,是有益的人际交往、课外实践平台。[6]专业社团建设,是探索学生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训练,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果专业课教师能够兼任专业社团指导老师,以专业社团为“舞台”,[7]借助社团成员的学习热情,开展课堂延伸活动,甚至搭建各高职院校同专业社团间交流的平台,实现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对流”,就能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实效。

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是省属公办高职院校,下设8 个二级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1 个,其中专业社团9 个,如纺织服装学院织彩社、倾衣社、模特队;智能制造学院计算机科技协会、电子竞技联盟;经贸管理学院“金手指”点钞社;建筑工程学院慧识蓝图、测绘协会;药品与健康学院化学爱好者协会。以纺织服装学院模特队为例,该社团指导老师由服装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对社团成员进行日常的贴壁、站姿和台步训练。校内十佳歌手、元旦晚会、才艺大赛,校外世界旅游小姐等大赛都有模特队的精彩演出,模特可以身着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亮相。专业社团日益成为学校专业建设、办学成果、社团建设成效的展示平台。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为每个专业社团指定了从事专业教学的社团指导老师,定期开展社团巡礼、专业交流沙龙、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旨在逐渐摆脱社团单纯娱乐化倾向,不断提高专业社团自身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引导社团成为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载体。

3.2 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作为校团委“一心双环”组织架构的重要一环,学生会是学生事务的主要管理者、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一大批学生干部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着教师与学生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不论是学生会这一组织还是学生干部队伍,在参与学校管理和维护学生权益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一方面,学生会可以利用自身组织优势,以新媒体为主渠道,以各类活动为重要载体,宣传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举办就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典型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另一方面,校学生会和二级学院学生分会还能抓住传统节日或学雷锋月契机,结合各专业特色,开展又红又专的活动,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的特色活动。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3 5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中,纺织服装学院举办了“凭我巧手助缝补 愿以无私付青春”免费缝补活动,纺织和服装专业学生为了让校内师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缝补问题,决定发挥专业所学,运用灵巧的双手,为师生义务修补、钉纽扣、修裤脚、熨烫衣服,为手工DIY 爱好者提供指导。志愿者耐心周到的服务得到师生纷纷点赞,该活动也成为“解忧缝补小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校内创业园项目的有力支撑。

3.3 搭建“竞赛-实践-创业”三维教育平台

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实践平台不足、校内外资源整合效果不佳的现状,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校团委团学工作为核心,打造“竞赛-实践-创业”三维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校团委具有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生社会实践载体优势,可以把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切入点,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打造一支创新创业竞赛指导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和学生通过打磨竞赛项目,参与校外社会实践,联合企业进行创业园项目孵化,形成竞赛指导、社会实践培育和创业孵化三维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8]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8 年校团委组建了指导挑战杯·彩虹人生大学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的教师队伍,专门负责大赛筹备和训练工作,响应江苏省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开展了2018 年“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校际交流共发展,创新创业圆梦想”活动,依托铜川、延安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专业建设、名师培养、教育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基础,深入交流创新创业大赛主题选择、团队人员配备、大赛筹备技巧、训练注意事项、比赛现场答辩技巧等经验,为“挑战杯·彩虹人生”大赛做了充分准备。校团委还与桑特唯品公司合作,计划以盐城、铜川、延安三地种桑养蚕聚集区为核心,三地联动,通过实地调研,与当地种桑养蚕农户进行深入沟通,推广桑皮纤维产品新技术,探索种桑养蚕农户脱贫之路。

4 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政府、企业齐抓共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会发生一定变化,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依然会供不应求,高职共青团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学校、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最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利用好自身“一心双环”组织格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

猜你喜欢
校团委社团院校
缤纷社团
高校免费为女生送出3000双高跟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红色教育在高校团委中的应用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组织开展“奋力书写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新篇章”主题党课
浅谈校团委学生会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