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2020-01-08 13:26涂诗宁
科教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学生育人

涂诗宁

(厦门医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事件。[1]我们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思考医学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举措,培养医学生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传承“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由于医护工作有其特殊性,其工作的对象是人。对于培养医护工作人员的医学高校,肩负着更重的责任。要扣好医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树立其正确的三观,树立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的高尚道德情操。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线上教学全过程的把关和监管受到限制。在进行网上授课的过程中,学校对教师线上教学的内容、形式、审核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把关和全过程监督较困难,对思想导向较难把握,难以完全避免教学“翻车”、内容违规等现象。教师居家备课、上课情况较多,集中备课受条件限制;与学生互动由线下转为线上,不易捕捉学生深层思想动态。

(2)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短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于专业特殊性,实习学生多数处于医院、卫生院等一线岗位,与病患直接接触较多,由于实习学生阅历较少、思想较纯粹,三观还未定型,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突发事件的冲击,加之实习地点较分散,远离学校家庭等因素,实习学生思想管理难度大,学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的潜在风险。

(3)“宅课堂”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宅课堂”成为常态,线上教学信息传输频繁。在这个特殊时期,制造网络舆论热点、欺诈活动、网络攻击甚至发布违法言论等行为频出,容易导致“信息疫情”的蔓延,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3]学生获取各类咨询的手段更加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增大。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构建“三位一体”全员参与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尤为重要。

(1)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做好“勤消毒”工作,提高学生思想“免疫力”。身体的免疫力缺失,人的生命将难以持续,同样的,思想的“免疫力”如果缺失,人的灵魂便会被吞噬。医学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每日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日常消毒”;对接受隔离或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心理疏导,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加强对班级微信群、QQ群等的备案管理,严格核实群内成员身份,落实群主管理责任。

(2)发挥家庭纽带作用,做好“勤通风”工作,为学生思想“测体温”。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学习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家庭与学校的角色暂时性地互换。因此,家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更为直接的作用。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学校相关人员勤沟通,为家校联系“通通风”,确保学生每日身心健康监控到位,对学生思想“温度”进行常测常新。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勤洗手”工作,避免成为错误思想“密接者”。信息时代下人人都是自媒体。然而,网络空间并不清朗,网络思想斗争依然尖锐复杂,暗流涌动的思想病毒不乏其间。要通过网络安全课程、电子书信等方式,加强学生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重点提升防网络诈骗能力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防止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等,不受思想病毒的侵袭。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策略

(1)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作用。充分利用线上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等,探索立体化、交叉式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医学高校的特点,凝练医学教育中思政教育因素,用好医学高校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有的文化资源,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建设。一是讲好思政课。引导教育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深刻感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之治”显著优势。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课,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身边专家老师、校友、学生志愿者等的先进事迹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案例,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二是讲好专业课。善于把专业课与医学伦理学、传统医学思想、现代医学结合在一起,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鲜活素材,融入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学习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牢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引导学生胸怀“大慈恻隐之心”,以“普救含灵之苦”为己任,[5]厚植人文情怀。

(2)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毕业实习是医学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契机。一要明确学校职责。对医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实行校-系-指导教师分级管理。既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又要加强毕业实习基地师资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要及时对优秀实习带教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者及优秀实习生予以表彰。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在做好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的同时,抓牢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定期采集各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及时给予反馈。二要明确实习教学基地职责。实习教学基地要加强对毕业实习教学工作的管理,抓细抓实。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医院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不怕牺牲、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英雄故事,经常性开展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教育;定期召开实习学生座谈会,培育和选树学习励志、实践奉献等方面的典型,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对实习学生要严格要求其遵守考勤制度和请假销假规定;对思想状况出现不良倾向的学生,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向学校报告相关情况。

(3)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要看到,我们既处于一个微时代,也处于一个大时代。要积极统筹多方力量,依托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深入推广,全景展示。积极运用并充分发挥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加强网络宣传教育。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爱听爱看的方式方法,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感人事迹,大力弘扬新时达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探索网络宣传新形式,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作用,结合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线上活动,倡导学生参与发声,增强网络宣传的引导性和有效性。二是多形式开展“云”活动。采用“云讲座”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优秀医护人员等英雄事迹报告会,组织“云征文”活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举办网文、书法作品比赛,开辟“云摄影”专栏,鼓励学生拍摄上传反映爱国、爱岗中富有感染力的图片、短视频、微电影,举办“云绘画”比赛,引导学生创作救死扶伤、感动瞬间的画作、动漫等,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用学生的视角、语言、感悟和方式进行网络创作,让正能量充盈网络育人空间。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高校要善于捕捉有利的育人时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品德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公共卫生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