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互联网+”是一种新形态的变革,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利用互联网平台及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与原有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融合和创新,创造出新的发展方向与模式。
“互联网+”教育与原有的传统教育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互联网+”教育拥有数百万的学生,把全世界的老师和学生集合在一起,教育资源更丰富,选择更多。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不出门在家就能上课,运用互联网技术,就能通过一个移动终端更方便的学到许多在学校不能学到的知识。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与创新,使部分的教育活动基本都可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互联网+”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在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在传统背景下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为便捷。
在21世纪,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使教育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备技能。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及对信息这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知。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内容。
1.2.1 信息意识
即人对信息的敏锐程度,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念等内容,从信息的角度去了解,获知和评价。也就是教师在面对不明晰的教学内容及活动时,能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寻找答案,明白用什么方法去找寻答案。有意识的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生活和教学中的问题。
1.2.2 信息知识
即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通过掌握基础的信息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中,落实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有了对信息本身的认知,我们就提高了辨别、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1.2.3 信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等,是信息素养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才能在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下去。
1.2.4 信息道德
幼儿教师具备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才能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选择对生活,学习有用的内容,教师还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并科学地使用信息,对于他人的智慧结晶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和方式来进行使用。
根据调查发现,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意识较差。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内容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大部分幼儿教师也会积极探索主动去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找到合适的教育信息运用于教育设计与教学实践中,认识了解到在当下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情境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及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是很重要的。85%的教师认为互联网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90%的教师在准备教案与教学活动时会通过互联网或者相关信息网站查询资料,使用网上资源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20%的教师会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扩展课上内容,拓宽视野。幼儿教师在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方面还是略显不足,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需要找到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其信息意识较强,但其信息素养的培养意识不强,他们在众多的信息中无法通过迅速的方式找到适合的信息,在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认为其培训的意义对教师的影响不大,并不重视学校的培训活动,因此大部分教师无法将培训内容真正的付诸于实践。且通过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上的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培养幼儿教师更倾向于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信息技术的课程,并且课时很少。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知有偏差,认为会使用电脑、投影仪等其他信息设备来进行工作与学习,就拥有了很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虽然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认可信息技术给自身教学、工作以及幼儿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较弱,对于基本的办公软件比较生疏,幼儿园教师在“您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吗”该题中选择“非常熟练”的仅占29.4%,并且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及工作方式,幼儿园教师多媒体使用的频率较低且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较为单一,教案与总结大部分仍旧选择纸质版记录,仅用于给幼儿播放音乐、视频、课件等。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课程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没有考虑到所选资源是否符合课程特点和幼儿发展阶段,不会进行筛选,仅仅成为幼儿播放视频、音乐、课件、完成教学活动的工具之一,只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并没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推动力。在新型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掌握不熟练,以致于教学中存在短板,会出现过分依赖和使用信息技术,缺乏自己的思考和信息技术的参与过少的现象。
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幼儿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调查研究显示:在“您所在的幼儿园信息设备是否完善”该题中有54.9%的教师选择了完善,其表明虽然幼儿园的信息化条件以具初步规模,但是还有部分幼儿园的硬件软件不平衡,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设施设备普及率较低,办公室的电脑以及各种设施设备供不应求,导致教师使用率较低,影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尽管幼儿园教师能够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优点,但是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有些狭隘,主要通过网上学习,但是学习力度不大,公办幼儿园教师接受到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更多些,而民办幼儿园教师仅仅依靠自学,在“入职后您参加过几次信息技术培训”该题中,选择3次以上的教师占到49.02%,23.53%的教师选择了2次,7.84%的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还有19.61%的教师入职后没有接受过培训。
信息化教学不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措施,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巨大的挑战。而更新教学观念,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层次教育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我们不仅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的是用焕然一新的观念的理论去重新思考和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领域。观念层面的信息化改变是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内在要求,如果不更新教学观念,信息化技术普及会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形成资源浪费的局面,而新的教学理念与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而现代教育技术又作为教育界的关键点。引导教师开展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学习,可以更多人了解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教育二者的关系,并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观念。
园本研究即以幼儿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园本研究的基点是幼儿园,研究要基于幼儿园的实践,以幼儿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园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获取一套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从而对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信息化教育展示出的未来教育的蓝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发展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并且了解为教育服务的方式。所以幼师要对多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进行吸收整合,从而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或者教学的有效信息,同时善于分享和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离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更近一步。
重视幼儿园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做好硬件与软件上的支持。想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例如电子阅览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同时也应加强幼儿园的软件建设,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等。从而推动整个幼师队伍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
幼儿园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把“掌握与应用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其次,将教师的表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等级挂钩,不仅采取物质奖励与表彰,可以为进步较大和现代化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提供更高、更大的发展平台,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信息时代,掌握信息便是抓住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信息素养,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懂得运用与分享。只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才能在信息社会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