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教育,行走在“融文化”人文校园建设的路上

2020-01-08 11:11邹权伟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学校

万 玲 邹权伟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中国《周易》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阐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一种朴素的价值观,无论天地人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学校是教育机构,办学目的在于教人道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善德,以人文精神的滋养让受教育者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倡导的现代教育观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可作为指导人文校园建设的圭皋。

北师大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百年砥砺,铸就了北师大丰厚的人文底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作为教师,我们把它奉为人文学校育人的准则。

人文校园建设的过程也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我们的感受是:第一,人文是学校的灵魂,是立校之本,人文建设应该是学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核心内容。第二,学校人文建设就是建构一种人文精神。“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人文精神;“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重庆南开中学的人文精神;“发展为本,精心树人”是重庆树人小学的人文精神。“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采”是谢家湾小学的人文精神……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因为拥有并坚守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人文。我所在的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在人文校园的建设中,见贤思齐,提出了“融和教育,春播未来”的人文精神。第三,强调人文是“文化染缸”,而非“钢筋水泥”。人文不可以堆砌,人文只能够浸染。这种浸染更多的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课程、一个又一个的仪式、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实现,直到这些东西最终融化在广大师生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生命中无法剔除的一部分。只有这些软实力的文化与学校物质文化相融和,方能显出强悍的生命力,才能春风沛雨露,破茧化蝶魂。第四,人文学校建设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人文学校不等同于示范校,更不是“贵族校”。它是立足自身,寻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人文校。”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走过了书院、新学、现代教育278年不间断办学历程,是重庆最古老的小学。新时期,学校根植百年名校,深厚人文积淀、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课题、把握多校合并和联盟的办学现实背景,在全国首创“融文化”核心理念,融古今、和家国,行走在“融文化”人文校园建设的路上。

我们以“融文化”为统领,以“融和教育,春播未来”为发展愿景,锃亮融和教育品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功能,擦亮融文化名片,精准融和管理,创新融和德育,优化融和课堂,构建教育联盟,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德——融和教育。

“融和教育,春播未来”的人文理念要求师生在“融文化”的浸润下,融古融今,融和融新,云水襟怀,开放大度。定位“春播”就是定位于四牌坊小学廉洁教育的指向,爱生犹如爱赤子,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一颗好种子,栽下一颗好苗子;指向“未来”,就是学校领导有“小学虽小,有办大教育”的担当;教师有“课堂虽小,有为祖国育英才”的作为;学生有“现在虽小,有为将来发展蓄能源”的行动。

擦亮融文化名片,融和梦想之美。我校以山的博大、水的襟怀将百年人文、帅乡环境、家庭学校融为一体,构建“融文化”体系,建设了“同心圆梦”爱国统战文化长廊,“汉字源流”“成语诗词”“根在江津楹联”文化长廊,“孝融古今·善和未来”孝善文化长廊,毒品预防教育等文化长廊,形成了立德树人的书香校园大教育场。

精准融和管理,融和生态之美。学校倡导“尺正明信”,即定规矩、尚正气、讲公平、立诚信,打造出了师生携手健康成长的和谐磁场。学校实施“测试+作品+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价,每学年评出十佳班主任、教学能手,科研标兵、师德标兵等;每学年评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学期评出特长生,每月评出五星班级,每周评出健康快乐之星、勤劳博学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孝敬友爱之星等,让教师从教如心二次生长,让学生求真求新个性张扬。

创新融和德育,融和品行之美。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阵地,构建起融和德育三个维度,即德育体系、关键能力、长效机制。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年开展四季课程,即:春之萌“好学杯”读书节;夏之荣“自强杯”艺术节;秋之思“厚德杯”孝爱节;冬之孕“求真杯”博弈节。学校每月搭建四方舞台,即:书画台、演讲台、健身台、播音台。学生每天做好“五个坚持”:在校5分钟跑步、10分钟演讲、10分钟书法,在家5分钟跳绳、20分钟亲子阅读。这样就形成了家、校、社区、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立德树人大教育场。

优化融和课堂,融和生命之美。融和课堂以“融入、融汇、融新”为课堂文化,其中融入是构建主体,融汇是课堂形态,融新是核心价值追求,构建以学科课程、课程辅助活动、隐性文化课程为内容的融和课程体系。其中,学科课程是核心,体现基础性;课程辅助活动是拓展,体现个性化;隐性文化课程是灵魂,体现人文性。学校制订出《四牌坊小学校“融和课堂”观察量表》《评价量表》。聚焦“融和课程”,语文课开展了“群文阅读”“字理识字”研究;数学课开展了“数学阅读”“数学文化”“游戏化教学”研究;英语课开展了“英语童话剧”“创编”等。各学科相融相生,和而不同。

在坊小,课程辅助活动特别受学生欢迎。我校课程辅助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以活动为抓手,突出三化、彰显三性,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课程设置多样化,体现课辅活动的丰富性;课程实施校本化,体现课辅活动的制度性;活动开展体验化,体现课辅活动的实践性。亲子解说,靓丽了亲子风采,传播了学校文化;包饺子包出了亲情,包出了健康;十字绣,绣出了技艺,绣出了乡情;玩泥巴,玩出了个性,玩出了创意。比如,学生在泥塑课上创作的小小合唱团,眉目传情,栩栩如生,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学校坚持开展涉及社会问题调查、热点难点跟踪、地域文化探寻等社会实践调查课程,已整编出成果集26本,近两百万字。实践体验活动,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隐性文化课程就是坚持以文化人,重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餐桌文化的建设。母子树相融相生;浮雕墙汉字源流;师学碑真草隶篆;根在江津楹联长廊;同心圆梦爱国主义基地;班级名片各具特色;就餐五句诀彰显文化;学校将爱国主义文化、帅乡文化、学校文化贯通一气。学生在这样文化的浸润中,通过鼎山大讲堂、文明示范岗、亲子解说团内化于心,外显于形。佳节送春联,重阳敬老人;科技体艺推普周,活动仪式纪念日,将文化融于活动,传播在于践行。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一言一行中展现了童蒙养正、大雅养气的坊小特质。

构建教育联盟,融和共享之美。作为京津沪渝琼首批教育联盟学校、重庆市首批教师交流基地学校、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四牌坊教育联盟领航学校,其以“互联网+”的方式,带动市内外20余所学校走优质均衡发展道路,进行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以“名校对接国外名校”的方式,寻求扩大四牌坊教育联盟的国际影响,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

四牌坊小学制定了《以融文化特色的人文校园考核指标体系》,多元评价、以评带促,增强了人文校园建设的参与度,增强了社会美誉度,为学生健全人格铺路,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学校毕业的学生深受高一级名校的青睐。其评价说学生的综合素养扎实、后劲儿特足。学校以足球为突破口的体艺科技活动蓬勃开展,足球、武术、围棋、机器人等在重庆同类学校中成绩名列前茅。近年来,教师在市级以上赛课、说课活动中获特等奖、一等奖80余项。学校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29项,重庆市级荣誉47项,成果被《光明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正面宣传报道上百次,为全国各省市90余批次教育考察团展现了童蒙养正、大雅养气的融文化特质。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学校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学校推介
人文社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