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名,创学校品牌

2020-01-08 11:11杨鸿宁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校本科学科技

杨鸿宁

(忠县拔山中学)

随着“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和“”互联网+”席卷而来,仅仅依靠“剪刀加浆糊”和一块黑板打天下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要想发展,教育要创辉煌,教育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重视科学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管理机制

1.成立学校科学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主要负责人。以教科处牵头,结合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此为龙头抓手,科技教育指导教师具体实施,做到有设想、有措施、有方法。

2.相应配备保障。校内各班均配备有电脑、电视,科技活动室配备投影仪、3D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科学教育基础性设施,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保障。“科技活动室”、通用技术室和劳技室各类实作材料丰富,可供学生进行科学创意制作。校内网络资源丰富,各教育资源交流分享渠道多、内容广、效果佳。学校竭力为科学教育特色研究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

二、探索科学教育课程,呈现校本内涵特色

根据初高中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及原有科技教育经验,循序渐进地探索属于校本的科学教育特色课程。

1.同课异构,打造名师。集体教学活动精品课程通过教学研究、深入反思、活动点评等形式,筛选各年龄段集体教学活动案例,保留经典活动,并做成蓝本,让教师参考、修改、调整或加入新的想法,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校本系列课程。

2.开发学校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重点打造科学活动,创设科学合理的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操作材料。

3.开拓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发校本课程。考虑我校实际,学校领导积极主动地与市科委、县科协联系,引进一家资质和实力都比较强的企业,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编程教学。有想法、有理想和有潜力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孩子也有了靠科技改变命运的机会。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学校教科处结合本校科技教师实际能力对教师进行系列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科学教学活动交流研讨等,多通道、多途径地提高教师科学活动的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素养。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应用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并且能更熟练地操作电脑和使用“班班通”设备, 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应用引入课堂,增加了课堂容量,解放了教师双手,开拓了师生眼界,提高了课堂效率。老师们乐在其中,老旧观念逐步消解,再无后顾之忧,思想问题得以解决,也就激发了教师们“人人争做科技名师”的梦想。

2.学校教科处组织科学教师积极申报市县科学课题。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学教育研究氛围浓厚,以课题为抓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原有经验,积极探究中学科学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循序渐进地探索适合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

四、重视活动引领,以活动促科技创新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全校性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呈现几大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二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举办科技活动周,能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校园里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科学阵地建设,开发科学实践基地

1.学习重视科学教育阵地的建设,校内应设有科技活动教室,配备有计算机、3D打印机;应配备劳技室,有专门的操作台和原材料,学生可以在这里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手中的工具制作出来;还应该配备科技阅览室,订阅不同年龄段的科技报刊,帮助学生了解科技、走进科技,热爱科技。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有一定数量的机器人、VR等辅助工具。同时在校内走廊、墙面、楼层等公共环境中淋漓尽致地体现科学教育特色。

2.大力开发校外科技活动实践阵地建设。一是在学校科教创新展示区中可利用环境、物质等方面的科学教育资源,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在此基础上,走出校园,联合校外科技特色彰显浓郁的单位,积极寻求合作,建设校外科技活动基地。享誉全国的“派森百”果品加工厂,和他的柑橘培养基地,科技含量高,成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

猜你喜欢
校本科学科技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